..續本文上一頁此,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所有往生我佛國淨土的衆生,終究達到一生補處的候補佛位。除非他本人願意爲了拯濟衆生,披弘誓铠甲,返人穢土,教化一切有情衆生,使這些有情衆生都生發信奉佛教之心,從而修習追求真理的覺悟之道,並且像普賢一樣,由願導行,由自覺覺他,濟度有情往生淨土。這些如普賢一樣修菩薩行的菩薩,雖然生活在他方世界生死海中,也就永遠不會墮落于惡趣叁道,他們或樂于說法,或樂于聽法,或現神足等神通,隨其意樂而修習,無不獲得圓滿成功。若是達不到如此圓滿地步,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往生我國的衆生,所需要的飲食飯菜,衣服用具,隨其意念即刻就自然出現,無不滿足于他們的願望。供養十方世界的諸佛,也只在一念發動之間。若是極樂世界中達不到這樣的隨心所欲,心想事成,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我佛國淨土內的各種器物,都莊嚴清淨,光潔明麗,形狀奇特,無比微妙,難以用語言去形容和表達。在極樂世界的衆生,雖然都具有“天眼”的神通,但如果居然有人能辨識這些神奇器物的質地,描述它們的形狀,形容它們的光澤和式樣。說出它們的名字,以及能把握住這些器物總的現象本質並加以表述傳達的,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在我佛國淨土中無數的大樹,高達數百由旬甚至數千由旬。在寺廟近旁更有菩提樹,高達四百萬裏。我國中的衆位菩薩中,雖然有些是悟性差的,也能夠明白這是我的莊嚴心的流現。要想見其它的佛國淨土,在這些寶樹間便能完全見到。通過寶樹看佛國淨土猶如通過明澈的鏡子看自己的面容一樣清楚。若是不能如此,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我所居住的佛國淨土光明晶瑩,如同明鏡。遍照于十方無邊無際不可想象不可言說那麼多的諸佛世界,這些世界裏的衆生,見到了極樂世界徹照十方這種情況,必定生出求取真理正道之心。若是達不到如此神妙,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我那佛國淨土當中,從地上到天空,包括宮殿、樓觀、池塘、溪流、花草、樹木等等,國中所有一切萬物,全部都由無數的寶香來合成,其香遍熏十方諸佛世界,十方世界的衆生聞到了這種香味,全都修行佛道。若香不能熏到十方世界或有衆生聞後不修佛道,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的時候,十方諸佛世界的衆位菩薩聽到我的名號,立即證得自在無縛、解脫生死、諸佛皆現的念佛叁昧,安住于正定之中,一直到證入佛位。在定中時時供養無量無邊、不可說盡的一切諸佛,身不離本處而能遍至十方,所以雖供養了諸佛而又仍在禅定之中。若衆菩薩得不到這種甚深禅定功夫,我終不成佛。
“我作佛時,極樂淨土之外的其它世界衆位菩薩,聽到我的名號者,證得脫離生死之法,並獲得陀羅尼明咒神通,清淨無染,;愉悅歡樂,入無差別境界,修習菩薩所行道,具足一切佛果之功德根本。若應時這樣的菩薩衆不能得獲得音響忍,即聽音響而悟道、柔順忍,即慧心柔軟而悟道、乃至無生法忍,即離相而悟道。若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這些菩薩衆不能現證不退轉成正覺的功夫,我終不成佛。
(七)必成正覺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那時法藏比丘說完誓願,即用偈頌總結道:
“我今發下超世志願,定要成就無上佛果
若此誓願不能圓滿, 甯願不成就正等覺。
願重作世間施法主,普濟叁界窮苦衆生;
令長夜流轉諸群生,永獲至樂而無憂惱。
衆生受教生諸善根,衆生得成菩提妙果;
我若成就正等正覺,便得立名爲無量壽。
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無不向往來我刹土。
我土衆生與佛同貌,其身金色妙相圓滿。
我土衆生具佛悲心,一心利樂萬品群生;
盡離物欲生深正念,智慧清淨修菩薩行;
願我無量智慧光芒,普照十方一切佛刹;
消除叁毒即去黑暗,明照衆生濟其諸難;
一切有情免于輪回,不受其苦除煩惱暗;
使彼衆生開智慧眼,使彼衆生得光明身;
堵塞輪回惡道諸途,通達善生清淨之門;
爲衆開演佛法寶藏,廣施無量功德法寶;
我願求得佛無礙智,我願實行佛慈憫行;
教化天人作其導師,叁界之中稱爲聖雄。
宣說佛法臺獅子吼,喚醒世間睡夢中人;
圓滿我昔四十八願,一世衆生皆得成佛。
我之誓願如能成就,大千世界應有感應;
若天界帝釋諸天神,天花當如雨曼陀羅。
釋迦牟尼對阿難說:“法藏比丘說完此頌偈,便隨著頌偈之意現出瑞相,大地實時震動,出現動、起、湧、震、吼、覺六種異常現象,天空中如急雨似地降下美妙花瓣,紛紛揚揚散落在地上,空中自然響起音樂。如同贊歎宣說: “法藏比丘定能成就佛果。””
(八)積功累德
釋迦牟尼佛繼續說道:“阿難,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以及在諸天神大衆之中,發下這些弘大深廣的誓願後,明達本心,深住于真實智慧之中,勇猛精進,專心致志憶念莊嚴佛國淨土。其所修行成就的佛國,寬闊廣大,超過任何他方佛土而堪稱最勝第一。一經建立,永恒不朽,不會衰減也不會變化。
“在無數大劫的時間內,法藏比丘積功累德,心中不生貪、嗔、癡,不起一切欲念,不執著色、聲、香、味、觸、法種種,不起情欲,只是樂于憶念過去諸佛所修的功德善根。他行于寂靜的修行,遠離虛浮妄見,依持佛的“第一義谛”法門,培植積累衆功德之根本。不計較執著各種修行中的艱苦,沒有物欲,安住自法而知足,專求清白之一切善法,普施有情,利樂衆生。其圓滿宏深願心的志向無有片時厭倦,以菩薩“十忍”之力量促進其修行成功。
“對于有情衆生,則常以慈悲、寬忍爲懷,和顔悅色,善言慰喻,勸導鞭策,勉勵前進。對佛、法、僧叁寶的恭敬,對教師長輩的尊奉服侍,完全沒有虛情假意、谄媚阿谀之用心。對待修道的同仁,他以福德與智慧幫助其成就。言傳身教,做示範、守法規,無不以身作則。看一切事物都如同幻化,正定于不生不滅的境界中。口不臧否人物,從不譏諷誹譴他人之過錯;自身行爲端正,謹守戒律禮儀;保持純正意念清淨,無有雜念汙染。
“法藏比丘對所有世間國家城池、聚落村寨、家庭眷屬、金銀珍寶都無所執著,義無反顧地抛棄這一切而不斷地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波羅蜜,教導衆生以無上正真之道安身立命。
“由于成就了如上所述的這些功德善根,法藏比丘轉世投生之地,都自然湧現無數的寶藏,他或轉世爲德才具備的長者,或轉世爲在家修佛的居士,或轉世爲名門望族高官顯吏,或轉世爲刹帝利種姓王侯之家,或轉世爲四洲之主的轉輪聖帝,或轉世爲欲界六天的六天之王,以至轉世爲色界諸天的大梵天王。生生世世,均到諸佛住處,尊重禮敬,誠心供養,從未間斷、所作的這些功德,難以用語言說盡。
“法藏比丘身體和口中時時發出無量的奇妙香味,其香味如同旃檀和優缽羅花,那香味遍及無邊無際的世界。法藏比丘每次轉世投生,都長得容貌端正、身材偉岸,具有叁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容顔上的美好。他手中常常能夠拿出無盡的寶物,比如供養諸佛的莊嚴器具以信施舍他人的一切生活用品,他擁有最好的東西卻用于施舍,利樂有情衆生。由于這一因緣,能使無數的衆生都生發求取無上正等正覺的求道之心。
(九)圓滿成就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累了無量無盡的種種功德,他對于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達到無礙自在的境界。這境界決不是用語言和邏輯等凡夫方式所能知道的。他所發下的四十八大宏深誓願,全部圓滿成就。他的真實智慧無爲法身示現爲極樂淨土,因此該國土具足了一切莊嚴之相,是威嚴、尊愛、宏大的清淨佛國世界。”
阿難聽到釋迦牟尼佛的這番話後,禀白世尊而問道:“法藏,比丘成就了菩提佛果,他是成了過去佛呢
現在佛呢
還是將來佛呢
或者是現今他方佛國刹土中的佛祖
”
世尊告訴他說:“他這個佛如來,來沒有一定的來處,去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去處,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滅,決不是過去、現在、未來之類的概念可以表示的;但因爲法藏比丘爲了履行他所許下的度生大願;他才現今示現于西方,在距我們居住的贍部洲;百千個十萬億之多的佛國之外的佛國淨土。他那佛刹我們稱名爲“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後名號爲“阿彌陀,。他成佛到現在,共有十個時劫,現在他正在那裏講經說法。有無量無數的菩薩和聲聞弟子,恭敬地圍繞在他的座下。”
(十)皆願作佛
釋迦牟尼說:“阿彌陀佛從菩薩證求成佛的誓願圓滿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個長者得知這一喜訊,便都皆大歡喜。他們每人各持一把金華蓋,一齊到阿彌陀佛面前來禮拜,將華蓋奉獻給佛後,退下來坐在一邊聽阿彌陀佛講演經法。他們心中都生起這樣的願望:如果有一天我們也成了佛時,我們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
“阿彌陀佛以他神通立即知曉了他們心中的想法,告訴諸比丘說: “王子並你們這些人,以後都一定會成爲佛。你們于前世;摻扡菩薩道,經曆了無數的時劫,曾經供養過四百億佛。在迦葉佛住世之時,你們曾經是我的弟子,現在你們又供養我,同樣又是我的弟子。”諸比丘聽阿彌陀佛這樣說時,莫不心中充滿歡喜。”
(十一)國界嚴淨
釋迦牟尼對阿難說: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由無量無邊的功德具足莊嚴,所以永遠沒有各種苦厄、各種災難;沒有惡趣、魔煩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