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自行聽到。不想聽到水聲,則什麼也聽不到,隨心所欲,永遠在修佛道路上不再退轉。十方世界的各位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全都從七寶池蓮花中自然化生。全部得清淨無礙的妙身,無所不至的妙體,從不知道叁途惡道、煩惱、苦難這些說法,極樂世界連這些概念名相都沒有,更何況實實在在的痛苦煩惱呢
此世界中有的只是自然快樂的聲音。所以這個佛國名叫極樂世界。”
(十八)超世稀有
阿彌陀佛的極樂國中,所有衆生的容貌都很微妙,超越世間常態,希世罕有,全都是一模一樣的無差別相。但爲了順隨習俗而讓世人有所理解,所以才借天神和人衆的概念相區別。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說:“譬如,世間貧苦的乞丐,與帝王相比,他們的形體面貌是一樣的嗎
若用帝王去比轉輪聖王,則帝王的面貌形體又比轉輪聖王鄙陋多了。這就如同乞丐與帝王相比一樣。轉輪聖王雖威相在人中爲第一,但比起忉利天王帝釋來,又顯得醜劣;假如讓帝釋去比第六天的天王,雖都是天王,但其間差別又何止千百倍。第六天王若與極樂國中的菩薩、聲聞相比,其面貌顔色都相去甚遠,又差了萬億倍。這些菩薩、聲聞住的宮殿,穿的衣服,吃的飲食,都和欲界之頂的第六天王一樣。至于他們的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的天人都不能與之相比。勉強相比,便要相差千百萬億甚至于不可計數的那麼多倍。阿難,你應當知道,無量壽佛的極樂世界,由如此神秘的功德來裝修嚴飾,所以是不可想象、難以言傳的。”
(十九)受用具足
“再有,極樂世界所有衆生,或是過去往生的,或是現在往生的,或是將來要往生的,都能得到如此妙好的色身:形態面貌端莊嚴肅,福德無以計量,智慧明了圓融,神通自在無礙。各種用具雜物,全都豐富充足。宮殿、衣服、香花、幡蓋隨其需求的意念而出現。若想吃東西時,七寶合成的缽器,自行來到面前,各種風味的飲食,自然在缽中盛滿。美味佳肴,其實並沒有人真的去吃,只是看見這些飲食的色澤、聞到這些飲食的香味,意念中想到它的美好也就吃飽了。這些妙食能增長身體的力量而不會嚴生大小使的汙穢。食後身心軟柔,並不會使人貪求執著于這些妙味。就在這一視一聞之間,也就完成了吃飯這件事。飯後,美食盡都消失,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又才出現。極樂淨土中的飲食便是這樣重複的。
“又有衆寶妙衣,冠帶璎珞,無量光明,千百萬種神妙色彩,無不具備。這種神妙的衣裳服飾,也是隨其所欲,自然顯現,輕柔地附著在身上。
“淨土衆生所居住的房宅,其形狀和色調,都與居住者的形態顔色相協調,珠寶之網彌漫覆蓋,其上懸挂著各種寶鈴,裝飾著各種奇妙珍異,上面的光明彩色,晃耀映飾,極盡莊嚴美麗。樓觀欄杆,,堂宇房閣,有時寬有時窄,有時方有時圓,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懸在虛空,有時落在平地,但都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根據衆生的意想,在一念之中便出現在面前。沒有想要而不能得的房屋。”
(二十)德風華雨
“其極樂世界,每到吃飯時間,自然吹拂起妙德之風。風吹拂在諸羅網以及衆寶樹上,發出微妙的聲音。聲音中自然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佛教道理,傳送散布著萬種溫文爾雅的德香,無論是誰,只要聞到了這香味,便滿心清淨,塵勞汙垢的雜念自然消除。這德風徐徐撫摸著衆生的身體,使其安和調適,如同比丘進入滅盡禅定的那種感受。這德風又吹拂到七寶樹林中,將天空飄落的妙花聚成了一堆一堆。落花五顔六色,遍滿佛土。各種色彩的花根據顔色的不同自然聚在一處,所以雖然五顔六色而不雜亂。這些花辦柔軟光潔,如圖如錦,腳踏走在上面,埋沒銜面有四指深,隨著腳一提起,那花辦又還複爲原來的樣子。過了吃飯時間後,這些花辦自然消失。大地上清淨如初,天上重新下起新花雨。隨著時令規律,循環往複,與前面描述的那種情況一再出現。像這樣的花降花隱,一天之中要有六次之多。”
(二十一)寶蓮佛光
“還有,那各種寶蓮花布滿整個極樂世界,無數的寶花襯著無數的葉。其花光明,有無數種顔色。青色的花放出青光,白色韻花放出白光,玄、黃、朱、紫的花,也都各具自身顔色放出相應的光來。又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裝飾這些寶蓮花;鮮花與珍寶鬥豔,互映互飾,妙光耀目;超過日月。這妙蓮花的數量無限,一眼望不到邊際,或半由旬或一、二、叁、四由旬,直至百千由旬;每一朵花中,放出叁十六百千億種光;每一種光中,顯現叁十六百千億尊佛。這些佛都是紫磨真金色身,相貌美好莊薩;每一尊佛,又放射百千種光明,廣爲十方世界演說微妙佛法;諸佛如來,各各通過演說微妙法,要將衆生安立于佛教的正道之上。”
(二十二)決證極果
“再有,阿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有昏暗、火光、日月、星辰以及晝夜等現象,沒有歲月、劫數等說法,還沒有對家室的執著區別。在所有的地方,既沒有名稱概念等符號,也沒有取舍分別的實際行爲,只有清淨之心生發的最無上的快樂。若有善男信女,或是過去往生極樂淨土的,或是在將來往生極樂淨土的,全都住于正定之聚,注定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若是住于邪定聚或者不定聚,都不能完全明了建立往生極樂淨土所必須的發菩提心,行甚深願,持佛名號等等功德作用。”
(二十叁)十方佛贊;
“還有,阿難!東方如恒河中沙粒那麼多的世界,每一個世界中如恒河中沙粒那麼多的佛,各現出象征其言說真實可信的廣長舌相,放射出無量的光芒,說出了真實不虛的話語,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想象、難以表述的功德,南方、西方、北方如恒河之沙粒的那麼多的世界裏的一切佛,對阿彌陀佛的贊語亦同東方世界的佛一樣。各個方向以及天上地下的,如恒河之中沙粒那麼多的十方世界諸佛,他們對阿彌陀佛的贊語也是這樣。爲什麼這樣;呢
因爲他們一心要使其它世界的所有衆生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生發清淨之心,對阿彌陀佛憶念受持,皈依供養,乃至能發心願並堅定不移相信往生一念,用所有的功德善根,執心回向衆生,執意往生極樂佛國。這樣修習的衆生,便會得以隨其行願而往生,在最終修成正果的道路上永不退轉,直至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的智慧。”
(二十四)叁輩往生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說:“十方世界的諸天人民,其有決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致有叁等人。其上等的往生者,舍棄家庭,抛棄物欲而作沙門,發求真理正道之心,一心一意地思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修行各種功德,以求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大願。此等衆生,臨到壽終之時,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天人聖衆,便出現在的他面前,頃刻的功夫,其人即隨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人便從七寶池的蓮花中自然化生。經此化生的人,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因此,阿難,若有衆生想在今生今世就見阿彌陀佛的,應生發求真理正道之心,又應當專心持念西方極樂世界,積累功德善根,並且樂于以功德回施衆生,使共同往生極樂世界。由此可以得見阿彌陀佛並得以往生極樂世界,得到不退轉的阿惟越致果位,直至得到最高佛位。
“其中等的往生者,雖然不能出家爲沙門,大修功德。但他應當發求真理正道之心,一心一意地專心誦念阿彌陀佛名號,諸善功德中,隨自己的能耐而修行,奉行齋戒紀律,建佛塔、造佛像,以飯食供養出家僧衆,在佛殿前懸挂彩幡、燃燒燈燭、散花等等,虔心供養佛祖,在佛前焚香散花,以供佛享用,遙向佛國焚香以禮敬諸佛,又以這些功德回施衆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人壽命終了之時,阿彌陀佛變化示現其妙好之身,光明相貌與真實無別,極光世界的諸天人衆前後圍繞在這化身佛旁,出現在這人面前,接納導引,實時便隨阿彌陀佛的化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得到不退轉阿惟越致菩薩果位和正等正覺。但是這人的功德和智慧,則要略遜于上等的往生者。
“其下等的往生者,假使不能如中等的往生者一樣行諸功德,也應當發求取真理正道之心,一心一意地專念阿彌陀佛名,對阿彌陀佛始終保持歡喜、信仰、愛樂、毫不懷疑的感情,誠心誠意地發願,執意要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其人臨終之時,便可夢見阿彌陀佛,亦能夠得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但所得的功德智慧又略差于中等的往生者。如果有哪一個有生之屬修習大乘菩薩道而沒有專門修習淨土業,以他的清淨之心,向慕西方無量壽佛,然後稱其名號念誦,從一遍念到十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聽到甚深的法教,立即會生發信仰和理解,以至于獲得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淨心。如果他用這一心專念的淨心,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人臨到命終之時,如同在夢中一樣,見到阿彌陀佛接引。他也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得不退轉果位並直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二十五)往生正因
“還有,阿難!若有善男信女,聽說到這部《無量壽經》的經典,信受並且讀誦,抄寫下來供養,無論白天黑夜,一刻也不中斷追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念,爲此而發下求取真理正道之心,守持各種禁戒紀律,在心口意諸方面絲毫沒有違犯。對有情衆生行善作好事,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善根,全部無保留地回施給一切衆生,使他們離苦而得安樂,並且使他們發心憶念西方阿彌陀佛並且追求他的極樂淨土。這個人命終離開世間之時,便會有像佛一樣的相貌,佛的叁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好、真金色身等等莊嚴無不具備。都會出現在房舍寶刹之中,其人立即得聽聞佛法而開悟,獲得在修行佛道的路上永不退轉的功夫。
“還有,阿難!如果有什麼衆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