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之慧,我癡、只、我慢、我愛苦四煩惱。
他們切割成一塊一塊的,幹布國王以邪眼瞅著羅漢們,叫凶手把他們丟出去喂狗,就這樣一一地把五百羅漢全部殘殺了。”諸比丘,汝等作何想?當時的幹布國王就是這位正在受極大苦的衆生。當時國王生嗔心又以邪眼盯著羅漢們,故其今世無雙目;用鞭子抽打他們,故其全身糜爛;因他殘殺五百羅漢的惡業成熟,他自俱光如來至今,都一直在無間地獄中受大痛苦。”衆比丘緊接著請問世尊:“既然如此,幹布國王還需受多久的苦報?”佛告訴曰:“未來賢劫五百佛出世後,幹布方從此苦報中解脫並轉生在劣等種姓家作獵人。一天,他來到了一片綠草叢生的森林中,心想:這麼優美的環境,肯定會有野獸來此。于是便在林中設下一些網罟。准備次日再來取回獵物。恰巧當天來了一位獨覺,于此處坐禅,諸野獸不敢親近。第二天他滿懷希望四處察看,只見一位獨覺在那裏參禅入定,其余一無所獲,他便生起了憎恨心,想:如果沒有這位獨覺,肯定能捕到獵物。于是在一怒之下把獨覺殺害了。因此,又墮入無間地獄⑵(Avici)受無量劫難言之苦。(師言:往昔所造諸惡業,必須依四對治力進行忏悔,立誓絕不再犯,一定要有這樣的決心。否則,這個等流果繼續下去是很可怕。一方面爲不再造惡業而誠心好好忏悔,另一方面爲不再造惡而好好發願。)此業報盡,遇正覺師如來,在其教法下出家得證羅漢果。他得聖果後,現比丘相,外出遊方。一天,他到王宮化緣後在王宮附近的花園內坐禅。當時,國王帶著王妃一同遊樂,王妃四處采花撷果,恰巧見到他,對他生起信心祈求傳法,在傳法時,國王的耳邊傳來了男子的聲音,立即跑過來舉鞭抽打他,又令凶手拿刀、劍、矛、弩等各種兵器切割鞭打他,把他身體切成塊喂狗,這樣他的果報才完全受盡。”(師言:據《俱舍論》講,得羅漢位後照樣感受業報,只限身受苦但心住自在,此處羅漢受苦是不了義的說法,殺生的報應,即便得聖果仍要受報。)釋迦世尊宣講了這個漫長的因果過程,舍衛城的所有觀衆們谛聽了佛言後,都覺得因果不虛,人身是苦,于是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及無比的憂愁,世尊也覺得他們堪爲法器,給他們宣說了相應的法。聞法後,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Sotapanna)、一來果(Sikitagami)、不來果(Anagami)、羅漢果(Arahat);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有的得獨覺果;有的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的人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了門。(師言:無始以來我們肯定造了惡業,故我們應當猛厲忏悔。消盡惡業的方法
有四種:一是發起一個度化衆生的無畏菩提心,可以消盡業障;二是入無上大圓滿的境界,證悟等淨之實相,無有輪回涅槃取舍,可以消盡業障;叁是具足四對治力修持金剛薩埵忏悔無始以來之業障;四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後業障可以消盡。欲忏清罪業,當以此四竅訣勤修。)
注: ⑵ 無間地獄: 即五無間,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身血等五逆罪。
(19) 耶惟檀王妃
——同行等流 兩世被辱
一時,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達多(Devadatta)當時殺害了蓮花色比丘尼,(師言:提婆達多原本造了兩個無間罪(Panca Nantariya),此時又造一個無間罪。)因此,薩迦國王把他驅逐出境,他無處可歸,就想:應該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後他又琢磨:我現在殺釋迦比丘沒有能力,證得佛果也沒有能力,那就回到原來悉達多太子的王宮裏去,跟那些王妃搞好關系,再進一步得到王位。他作著這樣的美夢。之後,他特地派人跟耶輸陀羅(Yasodhara)、耶惟檀等說:“釋迦比丘說自己遠離了貪心,可又娶了這麼多王妃,若無貪欲心就不應娶妃子,這種作法很不如法。如果你們對提婆達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很想作國王。”聽後,兩位王妃一起商量對策。後來她們決定:我們如果直接製止可能不太好,不如讓他來王宮我們當衆奚落羞辱他。于是派人告訴提婆達多說:“我們很樂意讓你來宮中,有什麼事我們一起商量,會讓你如願以償的。”提婆達多聞此欣喜若狂,立刻趕赴宮中。當時宮中仍有悉達多太子的法座,他得意洋洋地想坐法座,但諸天以爲很不如法,馬上把法座用神變隱藏。耶惟檀王妃帶著所有王妃坐在宮門前的臺階上准備接待提婆達多。耶惟檀獨自高坐,當她見到提婆達多得意忘形地走來,內心覺得好笑,就上前假裝殷勤地說:“歡迎您的到來。”提婆達多合掌對王妃客套幾句。王妃上前狠狠地捏住他的雙手,他使勁抽也抽不出來,就這樣耶惟檀王妃把他雙手捏出血來。提婆達多疼痛難忍,繼而王妃又將他摔倒在地,狠狠地踢他,衆王妃一湧而上,以各種東西砸他,有的用牛糞打他,有的用油燙他。最終他狼狽不堪遍體鱗傷的回到了他的眷屬果嘎樂嘎那裏。果呷樂嘎等人問他:“今天你運氣不錯吧,去王宮與王妃一起享樂。”提婆達多十分尴尬。
諸比丘得知此事,前白佛言:“今天耶惟檀王妃等當衆羞辱了提婆達多。”佛言:“耶惟檀夫人不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羞辱過他。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提婆達多的前世),離印度不遠的布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國王(世尊的前世),這兩個國家因一些嫌隙互相作戰,殘殺了很多人。一天,梵施國王與衆臣談論一些關于女人的事情。梵施國王問衆大臣:“哪些女人長得最漂亮?”群臣各抒己見。其中一個人告訴國王:“他們所見的都比不上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其貌美非其他女人能比!”聽到此言,梵施國王突然生起了極大貪欲心,想: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但要得到她唯有先平息兩國之爭,緩解矛盾之後再找機會。于是便設法與自在部國王言歡合解。過了一段時間,他專門派人告訴自在部王的王妃說:“兩國和合我意在于你,能否賞個機會,我倆面談爲宜!”自在部王妃就將此事悄悄地告訴了自在部國王並說:“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衆人當衆羞辱他。”國王同意了。接著她又寬慰國王:“請您放心,我會處理好的,您不要過于計較!”然後自在部王妃派信使告訴梵施國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礙于自在部國王,若您真有誠意,最好先殺掉他方便我倆行事。”梵施國王得信後覺得這很容易。他馬上又惡化兩國之間的關系,並派四大軍隊攻打自在部國。一天早上,整個布德哈拉城被包圍得水泄不通,自在部國王手下的一些人也被殺害了。這時王妃又派人對梵施國王說:“你殺下面的人有什麼用,你的目的是爲了我,現在本宮僅有我獨自一人,你穿上一套普通市民的衣服來就是了。”梵施國王信以爲真,馬上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套破爛衫換上,溜進了王宮。這時候自在部王的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子、大臣、商主們,梵施國王非法偷溜進我宮,欲行邪淫……。”自在部國王進來說:“你身爲國王卻溜進我宮中欲行邪淫,實不如法,當以刑處之。”自在部王妃說:“殺了他也沒多大意義,不如當衆羞辱他,再讓他滾。”于是,王妃上去狠狠地踢他,衆人也用各種東西打他,用油燙他,他也是半死不活的離開了自在部王的王宮。衆比丘,當時的自在部國王就是現在的我,王妃就是現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國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師言:這個公案說明了釋迦世尊與提婆達多前後的因緣也是一種同行等流果報。所以有些專門害別人的人,也是前世業力所現。)
(20) 梳發女
——同佛母願 精進第一
佛爲兜率天子時,印度迦毗羅衛城(Kapililavastu)有一獅須國王,與王妃過著美好的生活,他們先後生了四個王子、四個王女,分別取名:淨飯、白飯、鬥飯、甘露飯,淨母、白母、鬥母、甘露母。邦西城有個施迦Ra薩國王,與王妃生了兩個王女,取名爲:大幻化母、幻化母。(譯者:大幻化母就是摩耶夫人(Maha Devi),幻化母是世尊的姨母摩诃波阇婆提夫人(Maha Prajapadi)。)兩位王女出生後,宮中用牛奶等喂養,她倆如海中蓮迅速地長大了。有位相士說:“幻化母可以生一個具足相好的太子,而大幻化母可以生一個金輪王。”鄰國的獅須國王得知這個授記,派人去施迦Ra薩國那裏求婚:“請您將兩位王女許配給我淨飯太子吧!”(當時釋迦族的規矩是不能一夫二妻。)獅須國王派人進一步疏通,終于得到了整個釋迦族的同意。施迦Ra薩國王就將兩位王女許配給淨飯太子。獅須國王爲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施迦Ra薩國王還送給兩位王女一位女仆——梳發女。她們一起與淨飯太子過著舒美的生活。不久,大幻化母生下了悉達多太子,七天後便轉生到叁十叁天(Tavatinsa) (Trayastrimsat Deva)。梳發女非常憂傷,任何人都無法解除她心裏的痛苦。悉達多太子長大後,見生、老、病、死等痛苦,舍棄王位出家苦行六年,獲證無上正等正覺。他回到迦毗羅衛城,許多釋迦族的王子隨佛出家。幻化母隨後出家爲衆生主母。梳發女也跟隨世尊出家,她精進修持,斷盡了叁界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爲世尊教法下的精進第一。
諸比丘請問世尊:“世尊,梳發女以何因緣轉生富貴之家卻身爲女仆?”世尊告曰:“這是她前世的願力成熟故。…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