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P5

  ..續本文上一頁(Tisso Dhatuyo)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遠離世間八法⑴(Loka Dharma),諸天贊歎他的功德。這時舍利子是位羅漢,小眼也是位羅漢,但小眼仍是作侍者。一次,小眼給尊者洗腳時,見尊者腿上有個很大的疤痕,就問:“尊者,這麼大的傷痕是怎麼回事?”尊者說:“請你想一想這個傷痕是怎麼來的。”小眼羅漢能知前世後世,所以他當時就觀知是自己前世作狗時咬傷了尊者。接著,他觀察到前世的前世他還是一只狗,一直連續觀到前五百世都是狗。這時他又以宿命通⑵來觀察他自己的後世,若不是遇到尊者,他後五百世仍就轉狗身。此時他悲喜交集,(師言: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若不是上師的話,我們可能會繼續輪回。但若遇到一個大成就者,今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是不用再輪回了。小眼也如是,若沒遇上舍利子,他仍需五百世作狗。遇到尊者,憑其對尊者生起信敬心之故而獲得人身,再也不需作狗了。在我的

  

  注:⑴ 世間八法:稱、譏、苦、樂、利、衰、毀、譽。

   ⑵ 宿命通: 謂能了知過去之事。

  周圍,一些人比較辛苦。一方面較累很可憐;另一方面他們作各種事情也有一定意義。當然,我不是大成就者,但給他們傳法也有一定的智慧和清淨戒律的功德。另外,在說法上師前即使作芥子許的小事,功德也很大,能摧毀輪回的根本,這是至關重要的。)對舍利子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與感恩之情。心想:我有生之年不作比丘,僅以沙彌身來恭敬承事尊者,聊報尊者之恩。並對尊者說:“您對我恩深似海,將我從傍生中解救出來,我願在有生之年不作比丘,僅以沙彌身份來恭敬供養承事您,祈能報尊者之恩。”後來許多比丘勸小眼沙彌:“你應當受具足戒,爲什麼不受?”他說:“我在舍利子尊者前發願不受具足戒,只當沙彌。”“爲什麼在尊者面前這樣發願?”“因爲尊者對我恩德很大。”“是怎麼樣的大恩?”小眼沙彌就原原本本地將經過告訴了衆比丘:“我前世爲狗,後遇尊者的攝受而得人身,沒有尊者的攝受,我還將轉狗身五百世。因尊者的恩德所以我發願今生以沙彌身對尊者承事。”

  衆比丘聽後,往佛陀前請問:“世尊(Bhagava),以何因緣,小眼沙彌轉生成狗?以何因緣,若沒遇到舍利子還將轉狗五百世?以何因緣,後得人身具大福報?以何因緣,雖得人身眼睛甚小?又以何因緣,他對如來生歡喜心並于佛的教法下得羅漢果位?”世尊告曰:“諸比丘,一切業果皆不會成熟于地(Dhatu)、水(Ab)、火(Tejo)、風(Vayu)之上,所作善惡亦不會成熟于外境之上,而是成熟在自己的五蘊⑶(Panca Khanda)、十二處⑷(Ayatana)、十八界⑸(Dhatu)之上。”即說偈曰:“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師言:對因果(Hetu Phala)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起碼的標志。若對因果無信心則修什麼甚深的法,所得和意義都不大。我們首先應該了知果報是衆生的業感。這個業有善有惡;有定業有不定業;有今生受有來世受。來世中,有一百劫後受的,也有十萬劫後受的。所以,衆生的業感在時間、果報上是各不相同的。現在一些人以爲今天造一個善業,今天能得到善報或今天造個惡業,今天就要得到惡報。這是不了解佛法中因果的緣故,若真正了解的話,當知“緣合應時際,其果定成熟。”還有些人說:“我一生念佛、參禅,爲積累資糧作了許多布施等善業,但我心裏仍是煩惱,家庭不和順,生意又不好,不知叁寶的加持力哪裏去了?因果是虛妄的吧!”這都是很大的邪見。釋迦教法中也沒說造業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說“百劫(Kalpa)不毀滅”。既使經過一百個大劫,其業果也是不會毀滅消失的。所以業果是有今生報也有來世報。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論誹謗密法,他與一千多眷屬一起活生生地由裂開的地縫墮入地獄(Niraya),這是現世現報。又如今生經常供養上師、僧衆,自己今生中許多事業也很順利圓滿,也是現世現報。還有如五無間⑹罪(Panca-Nantariya)是來世成

  

  注:⑶ 五蘊: 色、受、想、行、識

  ⑷ 十二處: 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六境(色、聲、香、味、觸、)。

  ⑸ 十八界: 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

   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熟的,甚至有曆經幾大劫、幾十劫以後才成熟。)(譯者:現在漢地、臺灣有這樣的現象,如果來了一位上師給別人加持,別人的病馬上就好了,那別人就認爲這樣的上師是有能力的上師,是位高僧大德;若上師加持後病沒好轉,則認爲這位上師至少是沒有加持力更不可能是位大德,甚至對叁寶也失去了信心(Sadha)。這是一種不懂因果的邪見。當年,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去臺灣尤其擔心諸如此類的事情。總之,有些業報通過上師加持今生能解決;有些業報雖然通過努力,少許今生能解決,但大部分有待來世。因此,我們對因果報應應該長時間來作觀察,否則,對因果生邪見,對上師叁寶生邪見,唯有造更爲嚴重的惡業而已。目前,世界上相信因果,如理取舍因果的人非常少。若能將此《百業經》成書流傳,肯定會廣利群生的。法王在此也作了較廣的論述與教證,但在此是有側重地略作些翻譯。)世尊講畢此偈複言:“諸比丘,曾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Lokavidu)迦葉佛出世。在印度鹿野苑(IsipataneMigadaye),有一施主,財富圓滿如同多聞天子。其妻子生下一個相貌莊嚴的孩子,長大後對迦葉佛的教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便祈求父母同意他出家。出家後他精通叁學⑺,具足種種功德,成爲一位非常著名的說法上師。這樣一來,有許多人供養衣藥飲食,其財富非常充裕。可他想:這麼多財物一個人用不完,應該供養僧衆。他自己又爲法師又當管家,培養僧才,也多方聯系施主供僧。每次供僧時,他專門安排幾個負責人。有一天,他將自己和其他施主的財物一起供僧,但到中午僧衆卻沒吃到飯,也沒人負責供齋。便問:“今天由誰負責?”有人告訴說是某某比丘負責。原來這位羅漢比丘因上午爲僧衆作事,到中午有點兒困,便回房坐禅去了,所以僧衆沒吃到飯。這位羅漢比丘眼睛很小,于是,這位精通叁藏(Ti-petaka)的大管家就在僧衆前,眯起眼睛示意大家:“今天就是像我這樣的小眼人負責,讓大家沒吃到飯。”然後,他又去面罵這位比丘:“我對僧衆經常供養,也聯系多方施主來供養僧衆,可你呢?自己吃得飽飽的,也不管僧衆事,自己去坐禅,簡直象狗一樣!”(師言:平時不要給他人取綽號、叫惡名。在我們五明佛學院這類情況較少,但有少數人喜歡給他人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小個子、大胖子等。或說:“那個大個子不在!”若這樣,也許自己後五百世一直轉生爲大個子,看起來很不莊嚴,所以往往我們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惡業。那位法師大管家惡口罵的是位羅漢,而我們這裏有許多是發了大菩提心的菩薩。若對境是大乘菩薩,其惡口相罵的業報將是不可思議的。對此,我們很多人不重視也不知道有這樣的因果報應,故從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謹小慎微。)那位羅漢比丘覺得他惡口罵人造了很大業,便立即對法師管家說:“你覺得你是什麼人?

  我又是什麼人?你不應該這樣吧。”他卻回答說:“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

  

  注:⑹ 五無間: 八大地獄之第八地獄阿鼻地獄,謂五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無間、命無間、

   形無間。

   ⑺ 叁學: 戒學、定學、慧學。

  這有什麼?”羅漢比丘說:“你是凡夫而我已經證得羅漢果位,你這樣說話果報很大,應該好好忏悔。”聽了此話大管家自忖不應理。最後,他一生中厲力忏悔罪業且對羅漢比丘常頂禮忏其前愆,對叁寶恒時恭敬並廣弘佛法。臨終時,他發願:願我一生中修習梵行(Brahmacari)及恒時供養僧衆的功德使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將來在釋迦世尊出世時令佛歡喜,得以出家現證羅漢果位;願我惡口責罵聖者的果報不要成熟。諸比丘,當時大管家,即今小眼沙彌也。因他惡罵(Pisuna-Navaca)羅漢比丘(Arahan- Bhikkhu)故,五百世轉爲狗身。若沒能遇上舍利子,後五百世仍舊爲狗。又以其願力成熟,他生在財富圓滿的施主家,于我教法中出家,後證得羅漢果。這就是小眼沙彌的前後因緣。”(譯者:這個公案告誡我們平時不要給他人取惡名更不能用傍生來代叫一個人,其果報是不可思議的。大家要明白銘記這個道理。)(師言:我們現在應觀清淨心,在我們五明佛學院,我覺得至少有叁百多位得地菩薩,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平時,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謹小慎微。雖然在顯現上有些菩薩似乎有煩惱,行爲似乎也不如法,但這也許是大乘菩薩度化衆生的善巧方便。故我們需護持自心,不能隨意惡口罵人,更不能欺負他人,不然的話造無量的罪業。)

   (3) 能願比丘

   ——殺生之報 短命多病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其有一子娶妻之後,一同愉快地生活著。但美中不…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