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烏鴉頸上的信看後並沒有給他回音。後來就有十二尊護法神顯現在金剛降魔的面前,但他沒有向他們求受灌頂,再後來金剛橛親自顯現時,他也沒有祈求灌頂,他說,我最好在蓮花生大師前得受灌頂。在中午,蓮花生大師就親自顯現在空行母的面前,說是初十的時候讓金剛降魔來,我可以給他灌頂。所以對上師必須要尊重,上師比本尊還重要。
即使把教言給他傳講了,但是仍不會對上師報恩的這種愚笨的人,實際上就是教言的盜賊。有智慧的人,即使對世間上並不重要的一些教言的上師,他也是非常恭敬,更何況對傳授甚深密法教言的上師呢!作爲一個智者,對淨土教言他也會恭敬,更何況得到密宗的法還不恭敬呢?
(還有一些人,他會說:"這些教言有什麼保密的,人人都可以講,拉薩在講,漢地也在講,這個教言沒有什麼可保密。不管保密還是不保密,我都能知道它的密意。"類似這樣胡說八道的人還不少。比如我認爲,本來釋迦牟尼佛所傳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歸納就是大圓滿密法,但有些愚人會這麼說:"大圓滿很好懂,這裏沒有什麼不懂的,我都可以給許多人講述,即使在十萬個眷屬面前講也是沒有一點問題。"看到這種人真可憐!他們也經常毀謗上師和教言,這就是真正佛法的盜賊。)
泄露秘密的界限大家也應該清楚,榮素班智達有關密宗誓言方面的論典對此問題講述得比較廣。有些愚笨的人不知道泄露秘密的過患,他經常把竅訣擺在口頭上給衆人宣揚,這種人就不是真正的法器,是一種劣器。比如獅子的奶是不能盛在象鐵或銅所製成的劣器中,否則它會全部泄漏,同樣,對這些惡劣的人也不能傳授甚深的密法,否則他不但得不到成就反而毀壞了自己。
竅訣的價值就在于能將自己所希求的結果在盡快的時間內獲得,如果自己能精進修持,那僅僅是依靠一個教言或竅訣,也能得到成就。因此即使以世界上所有的財産也無法衡量它的價值,雖然整個大地上已經鋪滿了黃金,但是也不能比上甚深教言哪怕是一分的價值。一個如意寶也只能解決自己的飲食和生活問題,密法的教誡真的比如意寶還寶貴難得。
一般在印度,欲得到一些普通的婆羅門的教言,如果沒有供養,也是得不到的。所以按以前印度的規矩,若是沒有黃金,根本求不到法,從藏地來說,以前的國王赤松德贊等也向菩提薩埵和布瑪目紮等這些高僧大德供養了大量純金。
而現在一些愚劣的人,沒有點滴供養,但卻想乞求甚深的教言,如果我給這種人傳授了教言,那他自己也不會去珍惜和重視,這樣對他也沒有什麼利益。雖然上師不一定需要這些財産,但從供養發心等方面,上師可以觀察了知一個弟子的信心大小。
以前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弘法的時候,諸弟子們也是對尊者供養了牛和馬等許多貴重物品,當時藏人的邪見比較嚴重,他們都認爲是阿底峽尊者的貪心特別大。有一天,阿日地方的一位姑娘看見阿底峽尊者,生起了信心,于是就將自己身上所佩戴的金銀財寶都供養了,但這個姑娘回家以後,她的丈夫爲這件事狠狠地打罵她,結果她就跳河了。當時很多人就誹謗阿底峽尊者說:"你看阿底峽的貪心有多大,那個女人也是爲了供養阿底峽而死去了。"後來仲敦巴問阿底峽尊者:"您爲什麼要接受她的供養?"阿底峽尊者說:"因爲我接受了她的供養,不久的將來她就會變成我的一個弟子,她也能再見到我的。"後來在阿底峽尊者還沒有圓寂的時候,這位姑娘就轉世成爲了仲敦巴的一位大弟子。所以有些高僧大德接受供養也是具有很多外內密的意義。
有些人誹謗甚深的論典,說是它的意義沒有什麼不好懂,修起來也沒有什麼,然後自己在行動上也不會去作絲毫的努力和修持。象這種愚人,對甚深的教言一點都不珍惜,對此也不會産生稀有難得之心,他們覺得這些都極容易得到。而具有智慧的人,在得到教言後就作認真的修持,當自己的智慧越來越增上時,對上師也會油然生起強烈的信心和恭敬心,並且也不斷地生起想對上師報答恩德之心。有些人好象今天對上師特別恭敬很想報答恩德,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將自己的信心退失了。所以你們應反觀自己的相續,看看自己對上師是否具特別的虔信恭敬,然後對教言是否抱有一個稀有難得非常珍愛的心情。
當一個人依靠上師的教言真正獲得了一些證悟時,他的信心和恭敬心就會越來越增上;反之,這個弟子的相續中若沒有得到上師的智慧,那他的信心就好象是越來越退失,所以從信心可以推出一個人的智慧。
(比如我自己認爲是在十五歲時依靠《直指心性》證悟了大圓滿,但我當時對上師和佛法的信心和現在相比較,則有天淵之別。我現在的信心非常猛烈,我經常這麼想,要想擺脫輪回和今生的各種痛苦,只有上師和大圓滿法才能救護我,自己有如此信心,這可能是因爲現在人老了,我執太重的緣故。
其實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要想讓上師歡喜,也不一定要供養財物。比如昨天我平時傳法用的錄音機壞了,今天有個喇嘛就給我拿來了一個,現在我確確實實生起了無比的歡喜。此錄音機是這個喇嘛以前到漢地去的時候買的,他對它特別執著,好象一天都沒有用過,但今天我傳法時卻很需要他的這個錄音機。所以對上師不一定要供養財産,有時上師是否生歡喜心與弟子的行爲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今天這個喇嘛若給我供養一斤黃金,我不一定很歡喜,但有時侯與上師的意願比較相應的一些行爲和言詞卻事關重要。)
有些人僅是依靠詞句而不依靠意義,也不知道甚深教言的價值,雖然已經給他傳授過無數的教言,他都不會生起歡喜心,但若是給他一點點低劣的財物,這個弟子卻會非常高興,這就是愚笨的行爲。(比如我給大家講過不少大圓滿法,但有些人卻對我生不起太大信心和歡喜心,而當我給他一塊牛肉或羊肉的話,這個弟子就特別高興,他會認爲我的上師非常好,對我格外關照。)
就象剛才所講的,在一塊牛肉和大圓滿法面前,只選擇一塊牛肉的這種沒有信心的非法器,爲什麼還要傳給他們教言呢?如果沒有給他們傳法,難道就活不到現在嗎?這裏意思是講,對上師一點都不恭敬只喜歡財富的這種人,就不要給他傳法,否則就好象把金粉散灑在水裏一樣非常可惜,這也是一種愚笨的做法。若對上師沒有信心,利益弟子的緣起就已經毀壞了。
(對上師的恭敬不在于外面的行爲,而在于內心。如麥彭仁波切有一個叫捏涅俄薩的侍者,馬爾康人,本來他是一個愚笨的人,脾氣也比較暴躁,有時候好象在上師面前也顯得非常無禮,態度極不調柔恭順。有時上師親自開許了的弟子,而他卻擋在外面說是上師生的病特別嚴重,不讓他們見麥彭仁波切。有時麥彭上師本人也似乎特別害怕這個侍者,比如堪布擁嘎爲著作功德藏的講義來請求教示時,本來麥彭仁波切有許多甚深的關于八個難題的教言正待給堪布擁嘎解說,但那個俄薩來了,麥彭仁波切就很害怕,他趕忙對擁嘎說:"現在你快去吧!你看,俄薩來了,我現在不敢給你講。"從表面上看來,俄薩好象對上師很不恭敬,但實際上麥彭仁波切把自己相續中的智慧全都傳授給他了,比如他的金剛七句祈禱文的講義當時就是爲了喇嘛俄薩而宣說的。後來麥彭上師圓寂的時候對捏涅俄薩說:"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去找華木欽哲。"然後對其他人說:"以後他生病的時候,你們一定要關照他!"所以不在于表面上的花言巧語,而在于內心是否對上師真正具有信心、恭敬心和歡喜心。)
作爲弟子,首先如果沒有恭敬心,利益的緣起就沒有了。第二沒有智慧,上師所講的法的意義就不會明了通達,若是其它法的內容不懂也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但對大圓滿教言的意義則必須要有所了解,否則一點智慧都沒有,也是極容易誤入邪道。第叁如果弟子精進不夠,則不能獲得上師的密意,第四泄露了秘密也是不能成就。
所以對上師有恭敬心,自己具足智慧和精進,能夠保守秘密,也存有利他之心的這些人,在恭敬地依止了上師之後,並獲得上師許可的情況下,就按照教言秘密地行持佛法,這時自己哪怕遇到生命危險也絕不違背上師的教言。
然後爲了甚深傳承不間斷,需要依靠一個方便方法來弘揚佛法。(比如以前桑格王修在77歲時獲得成就,後來沒有遇到具相的明妃,他就活了一百多歲,當遇到弟子智格迦納香頓時,就給他傳授了佛法,後來就成就了虹身。)所以爲了不斷傳承,自己應該修持並如法地加以弘揚,若是按照上師的教言自己以恭敬心去行持,那最後就象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樣,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成就,一切皆會吉祥和圓滿。
有些人經常宣揚竅訣,或是把教言隨隨便便就傳給別人。這種人就象是飛禽損害水果一樣,教言的能力將被損壞乃至徹底喪失,以後非但自己不能享用,別人也無法從中獲益。
教言若是人人都知道,那人們對智者就不會恭敬。比如在金洲,黃金的價值就極其微薄普通。若隨意宣說教言,則不但聽聞的人寥寥無幾,而且聽者對說者也不會十分恭敬,說者反而需要對聽者作贊歎和恭敬。(現在末法時代就是這種現象,好象上師說法,弟子對上師不一定感激,上師反而需要感謝和恭敬弟子。所以如今的衆多愚人,根本不懂得珍貴教言的甚深意義和它的價值。)這些口頭上隨便宣說教言的阿阇黎,以及爲私欲想得到教言的一些狡詐弟子,他們真是把教言全部能加以毀壞的根本。
沒有廣博智慧的愚者或是聞思修行不究竟的這些人口中的教言,就象是那些貧窮人手中的寶貝一樣,他們都同樣樂意在別人面前宣揚,非常願意給別人講解。比如有些人只知道一個生起次第的修法,可能他就覺得自己懂得已經太多了,然後到處都去給人宣講。
這些淺薄的人在稍微得到一些教言的時候,在人前人後非常願意講出來,好象給別…
《竅決寶藏海 13、保密竅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