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父母夫婿兒女眷屬,相互顧念,不會遭受和今天一樣的痛苦災禍。
最後辯才告訴提違說:忏悔滅罪的方法就是這樣。
提違及其眷屬在辯才前跪拜合掌說:弟子們聆聽您的教誨,也按照方法進行了忏悔,願尊者能夠傳授其它的善巧教法,我們當會奉行不懈,增長功德。
辯才說道:現應誠心皈依佛、法、僧。這樣說叁遍。今生會受持十善業道。弟子某某,從今天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身業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是口業善。不嫉妒、不咳毒、不驕慢、不邪見是意業善。這就是受持十善法戒。
辯才傳授了提違十善法戒後,提違及其眷屬歡喜雀躍,盡心奉行。提違又布置了多種飲食和珍寶,向辯才禀告:願尊者不要起離去的念頭,留下來教化我們這些衆生。我們會爲您建造居住宮殿的宮殿,隨您的心意奉侍終身。
辯才回答說:你今天己經能夠舍邪歸正,修習十善,爲正法弟子。再以十善教化天下,那麼就是報答師傅的恩情了。你己經得度,我不必再留,當去往其它的地方教化衆生。
提違知道辯才尊者不會留下,于是將儲藏的珍寶般出來敬獻,希望能夠留住法師。但是辯才沒有接受,告辭離去。于是提違心想:今天所得到的惠利都是由于我們在師傅的教授下開悟才能得到的。教化的恩情無以報答,但是法師即不留下,也不接受珍寶的供養,真是無可奈何。于是悲傷淚流,叩頭拜別。
辯才離去後,提違女人和其五百眷屬以十善法輾轉教化他人,經過了很長時間。
這一年遇到了饑荒,糧食價值暴漲,人民饑餓。當時有五名比丘十分懶惰,不修習經書義理,也不是專門精進修行持戒。被世人輕慢,也沒有人供養。貧窮困苦,生活沒有指望。五個人商議道:生存的道理就要有適宜的形象,人的生命是珍貴的,怎麼能坐著等死呢?
于是各自乞討來繩索,編成繩床,在曠野中打掃幹淨,布置華麗莊嚴的幢幅,五個人依次盤坐,外表就如習禅入定一樣。但是內心所想卻是邪見惡念。世人見了,都以爲是聖人,于是爭相供養,多種飲食。五名比丘吃喝有余。
此時,提違也聽到了這件事,派人尋訪,回報說:有五位聖人獨坐于曠野中,很多人都前去侍奉供養,如同天神一般。提違很高興,暗自慶幸:我的願望終于要實現了。第二天就駕著華麗的馬車,跟隨著香花樂舞,前來禮敬五名比丘。
提違到達後禮拜問訊,並供養飲食,向五名比丘說道:
尊德至重 無上福田 衆生蒙佑 不宜自輕 弟子愚意 欲請尊靈 臨顧貧舍 展釋微誠 唯願慈哀 濟度群生 弟子亦有 清淨園林 流泉浴池 嚴飾光榮
尊者們的功德貴重,是無上福田,衆生因此得蒙庇佑。不應該這樣對自己輕慢。弟子希望能夠請尊者光臨我家,讓我能夠奉獻一點我的誠意。只希望您發心慈悲,救度衆生。弟子的家中有清淨的園林,流泉浴池,也莊嚴美好,願意供養諸位尊者。
提違和其眷屬再叁叩頭邀請,五名比丘知道其意十分誠懇,便應允了。
提違得到應允十分歡喜,告辭還家,派遣人駕駛莊嚴華美的馬車,迎接五位比丘到家供養。提違家有一處美妙的園林,就在家旁不遠。有十頃大小,流泉浴池,奇花異草,百鳥嗚瑞,清淨妙好。園中建造宅舍,種種珍寶裝飾,布置有各種上好器具,芳香整潔。就請五名比丘在此居住。提違則終身奉侍,隨時隨地,及時供養飲食湯藥。
五名比丘被主人殷勤供養,十分安逸快樂,慶幸道:真沒有想到這樣幸運,人生在世,用種種方法謀求財利,脫離貧困。即使願望能夠滿足也不如我們,不必辛勞唾手可得。飲食福祿是需要智慧才行的啊。
五名比丘觀察主人殷勤誠懇,一起商議道:雖然主人能夠隨時供養,但是日久天常不免貧困,到了不能接濟我們的時候,富足的生活就沒有了。我們現在應當再以其它的方法謀求財富,爲將來享樂做准備。
這樣商議好後,便派遣一個人化妝易容,到各處去宣傳:有四位比丘,隱居寂靜的地方,堅守禁戒,不食酒肉蔥蒜,梵行圓滿,修行禅定止觀,證得無漏神通,不久就會得到阿羅漢果,是天下人最好的福田。人們聽後,都帶著錢財飲食前來禮拜,恭敬供養。
這樣過了很多年,提違因爲直心敬信、恭敬供養,始終如一,壽終後往生到化樂天。而五名比匠由于行爲虛僞巧詐,內心邪惡,福報享盡,壽命終了後墮入地獄,八千億劫,受種種劇苦的報應。地獄罪畢又生爲餓鬼,種種形類,這樣又過了八千劫。餓鬼罪畢轉生畜生身,以身力償還主人供養的因緣。轉生駱駝、驢騾、牛馬等等,隨其主人受生享福的地方,以勞力償還主人業債。這樣輾轉受生了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然又轉生人道,但是諸根不靈,沒有男女二根,被人稱爲石女。從那時起又過了八千世,以苦力償還業債。至今還沒有結束。
佛告訴波斯匿王說:那時的提違就是現在的皇後,辯才尊者既是現在的目連尊者。那時的五名比丘就是現在擡轎的五名女仆。
波斯匿王向佛問道:世尊所說五人的因緣由來,但是現在僅僅見到四人,另外一個,在什麼地方呢?
世尊說道:另外一人在王宮之內負責清潔廁所,掃除糞便。
皇後聽了佛講的因緣後,十分恐懼驚栗,于是站起禮拜,向佛說道:就如世尊所說,這五名女仆是我前世的老師,現在成爲我的仆人,是不是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過?因爲人對于老師應該恭敬頂禮,才是道理。現在反而讓其擡轎隨從,如同牛馬。這太讓我害怕了,願佛慈悲,聽我忏悔。
佛回答說:皇後自己的福德享受,沒有什麼罪過,不用疑懼。衆生因緣不同,受生業報也不一樣。行善自然受福,作惡自然受殃。皇後那時心地平直清淨,樂于修福,從那之後,生生世世都遭遇明師,聽聞正法教誨,善行不斷,福祿逐漸增長。時至今日,福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恰逢有佛出世,由于從前的福德因緣力量,再次聽聞正法,如法修行。因爲這些緣故您是沒有罪責的。那五名石女的因緣,由于他們那時邪見貪欲,虛僞巧詐,沒有慈悲之心,接受你的供養。罪報的緣故使其償還宿債。
皇後說:今天聽到佛說我前世的因緣,弟子疑惑消解,也不再憂慮。這些石女的罪報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畢呢?弟子願意放他們自由,不再驅使他們,請世尊爲他們說法令其了悟,改惡修善,得以免除諸苦。
世尊說:要我開化他們,那把王宮內的清除糞便的那名石女也叫來。
皇後立即派遣人把石女召喚來。不一會,五名石女已經聚齊站在佛前。
世尊慈悲,先以善言問候:大家身心康泰,安逸快樂麼?
五個人聽了惱怒的很,回答說:佛怎麼這麼不知時宜?我們晝夜辛勤勞苦,還要被鞭打役使,沒有暫停休息的時候,有什麼快樂可言?佛不知道麼?反而問人是否快樂,這不是不知時宜麼?
佛告訴五人說:現生所受苦報,都是由于前世邪見貪欲、虛僞巧詐,心懷不善而受人供養的罪業報應,輾轉多生,至于今世償還罪業還沒有完畢。你們想要免除苦報的話,應該至心誠肯忏悔改過,改惡修善。從這樣的因緣就可以免除苦報。
石女聽了佛說的道理後反而更加憤怒,背過身去,不想再聽。佛以神力,幻化另外一個身體,站立在他們面前,以種種方便譬喻勸慰,讓其仟悔罪業。這五名石女又轉身向東,佛依然化身站立面前。他們又轉向西,依然如此。最後東西南北上下各方都有幻化的佛站立面前。石女們見到諸佛圍繞,于是大聲叫喊道:我們現在己經是粗鄙惡劣的罪人,佛爲什麼要苦苦逼迫我們呢?這時佛攝各個化身消夫,仍就恢複原來的佛身。
佛告訴大衆:國王,皇後,諸比丘,你們看到石女們的反應了嗎?大家都點頭稱是。 “你們要知道:衆生的罪業有兩種,一種是業障,一種是煩惱障。罪業輕的,有煩惱障,罪業重的則有業障。這幾名石女是兩種罪障都有。不能接受教化,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時皇後見到石女不能接受佛法的教化,十分悲傷,對五個人說:從今以後,我們斷了從前的因緣,給你們自由,可以無憂無慮了。石女們都跪下向皇後求情說:我們五個人奉侍您家,有什麼過錯,沒想到今天會被趕出去。如果您有什麼不稱心的,請一定寬恕我們,還讓我們像從前一樣服侍您。皇後再叁說明自己的善意,但是石女卻依舊不願離去。
皇後向佛說道:弟子願意給五名石女自由,她們卻不肯離去,這如何是好?佛告訴她:這五名石女的業債還沒有償還完畢,因緣的牽纏使她們不能離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暫且順從她們的意思,繼續她們的工作,等到宿債因緣了結自然會解脫的。
世尊告波斯匿王說:人修福業,能夠謙虛敬重,正直清淨,修行道業,是功德無量的,其果報火不能燒,水不能沒,盜賊無法偷取,國家法令也不能改變的。就像現在的皇後,享受的福報如同天人。人心念惡,貪圖現前的利益,像石女這樣多生多劫遭受痛苦的果報,至今尚沒有結束。雖然能夠遇到佛法教化,但是由于罪業的障礙,反而會産生怨恨嫉妒。這黑暗的前途,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呢?
世尊以慈悲心向諸位比丘說道:如同我從前所說,人身難得,逢佛出世更難,聽聞佛法難蔔加難,最難的還是能夠終生如法修行。你們大家,從前種下善因,能夠得生人道,又遇佛在世,聽聞佛法,信受奉行,割斷恩愛,別離父母兄弟妻于眷屬,出家修道,如同囚犯得到赦免出獄一樣。應當舍惡修善,言行一致,表裏相應,少欲知足,不貪戀世間的尊榮,有時還要忍受饑渴。而志在無爲聖道,研習學問,丟棄一切惡行,增長智慧,修集無漏道業,脫離生死苦海。還能以智慧教化天下衆生,奉行十善,這就是自度度人,行菩薩道。
這時大衆中有的…
《未曾有因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