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舍利弗問經
我是這麼聽佛說的。佛陀住在羅閱祇國時,有一次和名聞十方,已獲得煩惱解脫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天龍八部等,一起坐在音樂樹下,他們都想要聽佛說法。
于是舍利弗從座位上起來,到佛陀面前請問佛說:「世尊,您是法王,能隨衆生心想,善說法教化他們。使天和人都能夠很恭敬的照著您的教導去做。有些衆生親耳聽您說,有些展轉聽別人轉述。他們有的照著做,有的並未照著做。那麼,怎麼樣才是照著做的行法者,或不照著做的不行法者呢?」
佛陀說:「很好,很好。你能爲衆生,提出這個問題。我要告訴你啦,注意聽呀。
親耳聽我說,或聽傳聞,而能照著做的,通通叫做僧。
好比寶事比丘聽我說,諸行無常,一切都不會長久,他就入定觀生滅法,結果就斷了有漏煩惱,證羅漢果。這樣就真是我的弟子,這樣就叫行法者。
又如聽別人轉述的,好比觀身比丘聽,你轉述迦留陀夷之言,說喝酒的人,就好像打開了放逸的大門,對修行者會造成大妨礙。這時他就進入無诤叁昧,斷了知見上的煩惱,證了初果。
修行佛法的人,不會去修非法。修非法的人,不叫做行法者。行非法者,不是我的弟子,他們充滿邪見。」
舍利弗問佛說:「世尊,爲什麼您跟比丘說的戒律,前後不一呢。譬如忽起長者供僧時,您不許比丘吃早餐。村人供僧時,您又准他們吃飯、面及魚肉。而頻富村人請僧時,又不准比丘吃幹飯,只准吃稀飯。頻婆娑羅王請的時候,又可以吃幹飯。闡陀師利供養時,又谏比丘到很多家去吃很多餐,又都不可以吃飽。諸如此類,各各不同。後世的出家衆和在家衆,要如何遵守才對呢?」
佛說:「我是因時製宜。有時這麼說,有時那麼說,都是爲了他們好,都應該聽話。
我快要涅槃了。大迦葉接我衣缽,比丘及比丘尼,都要聽他的,就像聽我的一樣。
迦葉傳法阿難,阿難傳末田地,末田地傳舍那婆私,舍那婆私傳優波笈多。
優波笈多之後,有國王名孔雀翰柯,大弘佛法。他的孫子弗沙蜜多繼位,有一天問群臣,要做何事,才會留名不朽。
有個臣子說,有兩件事可名垂不朽。一是如先王,造無數佛寺,傾國庫供養叁寶。不然的話,就要反其道而行,毀滅佛法及佛寺,殺害佛弟子。這兩件事雖然一善一惡,但都能名不朽。
國王說:『我的威德比不上先王,那就做相反的事來留名好了。』
于是國王就統禦四兵,攻打雞雀寺。雞雀寺前有兩只石獅子,怒吼得驚天動地。國王嚇壞了,因而退走城內。人民看到都悲泣流淚,國王因此更加生氣。他自己不敢再領兵攻寺,但卻逼迫兵將去打。
同時他又把佛陀的七衆弟子聚集起來,問他們對破壞塔寺及破壞僧舍有何意見。七衆弟子都希望不要破壞,如果不得已的話,破壞房子好了。
國王很忿怒,大聲說,有何不可破壞的。于是就不分老少,殺害七衆弟子,血流成河。還破壞八百多座寺塔。其它未被殺害的在家衆,悲痛哭叫,國王就把他們關起來鞭打。
有五百位羅漢登南山,所以免難。南山山勢隱險,軍隊無法進入。國王很害怕,于是就懸賞,一個出家人的頭,可獲叁千金。
這五百位羅漢,是佛吩咐不可入滅,須留在人間流通佛法者。于是羅漢就變化出許多人,這些化人拿著比丘及比丘尼的頭,到處領賞。結果國庫因而空竭,國王益加忿怒。這時君徒缽歎羅漢,就在國王面前現身,入滅盡定。國王親自加害他,但一點都傷不了羅漢,因爲定力加持的緣故。
接著國王就燒藏經樓臺。快要燒到經典時,彌勒菩薩就用神通力,把佛經接上兜率天,然後放在佛牙塔。佛牙塔的塔神說,本來蟲行神要我把女兒嫁他,我不答應。現在我決定答應他,因爲我要讓他護法,並使國王心伏。蟲行神很高興求婚獲准,于是就手捧大山,把國王和他的軍隊,全都壓死,國王的子孫也都死盡。
後來有位國王,性情很善良。這時彌勒菩薩就化作叁百個童子,下到人間來求佛法。童子跟隨五百羅漢學道,于是人們又開始出家,比丘及比丘尼又再度繁盛。羅漢就上天把佛經請下來,還給人間。
當時有位比丘叫總聞,就向羅漢及國王求賜經律,到各處建藏經樓,以方便求學的人及有疑難的人。
那時有個長老比丘,非常好名,喜歡诤論。他把迦葉結集的律藏,自作主張加入自己的見解,去教初學的人。另外建立群黨,互相說是非,擾亂僧衆。
于是有比丘就要求國王判決。國王召集兩邊人馬宣布,喜歡舊律的人選黑色,喜歡新律的人選白色。結果選黑的有一萬多人,選白的只有一百多人。
由于好樂不同,國王就讓他們分開來住。從此舊派稱爲摩诃僧祇,新派稱爲他俾羅。
後來這些派別,又再衍生許多派別,其中有是有非。最後形成五部,各有所長,且各有穿著。
摩诃僧祇部(僧祇律)勤學衆經,宣講真義,地位居中,所以穿著黃衣。
昙無德部(四分律)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衆生,穿著赤衣。
薩婆多部(十誦律)博通敏達,利益衆生,穿著黑衣。
迦葉遺部(解脫戒經)精勤勇猛,攝護衆生,穿著木蘭色衣。
彌沙塞部(五分律)禅思入微,究暢幽密,穿著青衣。
這是因爲羅旬喻比丘托缽時,得不到供養。後來他輪流改穿五種顔色的律衣,而得到很多供養之故。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他前世很執著,又很悭吝。見到沙門來化緣,就趕忙把門關起來說,大人不在家。而當他看到別人很歡喜的布施沙門時,就發願作沙門。因此這輩子雖然出家,但卻很窮困,得不到供養。佛法中規定,出家人穿很破舊的衣服,或死人穿的衣服。因爲羅旬喻的緣故,出家人有了種種的穿著。」
舍利弗說:「如來的正法,怎麼才幾百年,就分散成這樣呢。既失了本來面目,將來如何遵循呢?」
佛說:「摩诃僧祇部弘揚的戒律,是味道很純正的甘露,其它部就好比加了水的甘露。諸天只飲甘露,把水去掉,而人類飲時,水露俱進。因此有時喝了病會好,有時卻反而生病。讀誦其它部戒律也一樣,有智能的人,能取能舍。愚蠢的人,不能分別。」
舍利弗說:「如來您以前說過,寒冷地方的比丘,可以穿俗人的衣服,也可以包頭。迦那比丘有一次走過大林聚落時,剛好遇到大寒流,鳥獸都死光了。村裏的人給他俗人穿的衣服,爲何世尊您要他忏悔呢?」
佛陀說:「我的意思是說,要把世俗豔麗色彩的衣服,穿在僧衣裏面呀。」
舍利弗又問:「爲什麼世尊您常說,比丘不可以把缽放在地上,一定要用幹淨的東西墊著才行。如果沒有幹淨之物,也要拿草葉或木葉來墊。君輸柯比丘和他的弟子,受日難王請時,拿幹淨的木板墊缽,爲何世尊您罵他是惡魔的行爲,不是行法者呢?」
佛回答說:「我說用幹淨之物墊,以免弄髒缽。若無淨物,就用草木之葉也可以,不過一用完就要丟棄。我不准用木皮或木肉墊,是因爲它們本身會出膠汁,會沾灰塵之故。雖然木皮或木肉已經枯燥,可是如果濕熱的話,還是會流膠汁出來的。」
舍利弗問說:「世尊,您允許比丘受施主及僧人邀請吃飯。爲何蘭若提比丘受無畏長者請食,您卻罵他是土木人,不應該吃人吃的東西。」
佛說:「因爲他破壞威儀之故。當施主供養他飲食時,他只用眼睛看,不用手去接受。外道出家衆都還知道用手去接飲食,何況是我的弟子,而不用手去接。不僅食物特別應該接受,就是其它一切的東西,也都要接受,除了金銀財寶及女人之外。如果是作法的法師,施主還應該把身上穿的衣服,供養法師才對。若是施主供養貯金器的話,比丘接受之後,要另外布施給別人。」
舍利弗問佛說:「世尊,您說飲酒戒,是連像葶苈子這麼一小滴都不能飲,飲了就叫破戒,開了放逸的大門。而迦蘭陀竹園精舍,有一位比丘,病了很多年。快要死的時候,優波離問他,要吃什麼藥才會好,不管什麼地方,都要替他找來。
病危的比丘回答說,我的藥因爲違背戒律,所以我不吃,才會到這步田地。我就算死了,也不願意違背戒律。
優波離問,到底是什麼藥,他回答說,就是五升的酒。優波離說,如果爲了醫病,如來是允許可以喝酒的。于是優波離替他乞討來五升酒,他喝了之後,病就消了。這位比丘病好後,覺得很慚愧,還是認爲自己違犯了戒律。于是就到佛陀那兒,很誠懇的忏悔。佛就爲他說法,他聽了很歡喜,結果證了羅漢。」
佛說:「喝酒有很多的過失,開放逸的大門。即使飲了像葶苈子那麼一小滴,罪業就已經開始累積了。不過如果是爲了醫病的話,那又另當別論。」
舍利弗又問佛說:「如來常說不可以殺害衆生,就連螞蟻都不能殺。而您于十二月八日,在舍衛國長水河邊,跟輸麗外道比賽。您用神通力贏了對方,對方因此生羞愧心,投水自盡。您卻眼睜睜看著他沈入水裏不救,這不等于殺了他嗎?等他死後,您才告訴衆人說,輸麗以惡法來惑亂衆生。因爲前世的善業成熟,這輩子的惡身死後,轉生爲有正見之人,不是太好了嗎。凡是我的弟子,每到這一天,都要洗澡,把身上汙垢洗盡,把心裏的邪見去盡。身如果清淨,心也要清淨。您當時的作爲,好像是沒有慈悲心的凡夫。」
佛說:「你真是有大智慧,能夠爲那些還不通達佛法的人,問這種問題。輸麗外道在無量世之中,一直都學邪法,而且還發誓要障礙正法。在燈明佛的時候,我正在修行菩薩道。有一次經過一個村落,村裏正在流行傳染病,死的人很多。我就采集許多菜草醫治他們,很多人因而痊愈。
其中有一個人,叫做不戴,學外道法,自以爲了不得,不肯吃我的藥。一直到…
《舍利弗問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