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相應部3相應20經/無子者經第二(憍薩羅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中午去見世尊。抵達後,[向尊者摩诃迦葉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對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這麼說:
「那麼,大王!你中午從哪裏來呢?」
「大德!這裏,舍衛城中經營錢莊的屋主死了,我搬那無子者的財産到國王後宮後而來,大德!黃金就有一千萬,更不用說白銀,又,大德!那經營錢莊的屋主,其食物財是這樣的:吃碎米飯拌酸粥,衣服財是這樣的:穿叁片粗麻布做的衣服,車乘財是這樣的:以持樹葉傘的老舊車代步。」
「正是這樣,大王!正是這樣,大王!
大王!從前,那位營錢莊的屋主以施食給與名叫多迦羅屍棄的辟支佛:他說:『給沙門食物!』後,起座離開。
但,給了後,後來他變得後悔:『如果奴仆、工人吃這食物,這比較好。』而且,他爲財産的因素奪取兄弟獨子的生命。
大王!因爲那位經營錢莊的屋主以施食,給與名叫多迦羅屍棄的辟支佛,以那個業的果報,他往生到善趣、天界七回,以那個業的殘余果報,他就在這舍衛城作經營錢莊者七回,大王!因爲那位經營錢莊的屋主給了之後,後來他變得後悔:『如果奴仆、工人吃這食物,這比較好。』以那個業的果報,他的心不傾向于上妙食物的受用,心不傾向于上妙衣服的受用,心不傾向于上妙車乘的受用,心不傾向于上妙五種欲的受用,大王!因爲那位經營錢莊的屋主,爲財産的因素奪取兄弟獨子的生命,以那個業的果報,他在地獄受折磨好幾年、好幾百年、好幾千年、好幾十萬年;以那個業的殘余果報,使這第七次無子者的財産進入國王的藏庫。
大王!那位經營錢莊的屋主以前的福德已滅盡,又不累積新福德,大王!經營錢莊的屋主現在在大叫喚地獄受折磨。」
「這樣,大德!經營錢莊的屋主已往生大叫喚地獄了嗎?」
「是的,大王!經營錢莊的屋主已往生大叫喚地獄了。」
這就是世尊所說。……(中略)
「谷物、財富、銀、金,或者還有任何所有物,
奴仆、工人、報信者,以及所有依著他生活者,
一切都拿不了他就必須走,一切都被留下來而去。
而凡以身、以語或以心而作的,
這確實是他自己的,他取了這個之後而走,
這是如影不離,隨他去的。
因此,應該作善的,積聚後世的,
福德在來世中,爲生物類之依所。」
第二品,其攝頌:
「結發者、五位國王,以及一桶煮好的飯,
戰鬥二說,茉莉與不放逸二則,
無子者二說,此被稱爲品。」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世尊;衆佑」(bhagavā,音譯爲「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義譯爲「有幸者」,古譯爲「尊佑」),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幸福者」(the Blessed One)。
「大叫喚地獄(SA.1233);涕哭大地獄(AA)」,南傳作「大叫喚地獄」(mahāroruvaṃ nira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大羅盧瓦地獄」(the Great Roruva Hell),並解說有兩個大叫喚地獄:「煙叫喚」(dhūmaroruva)與「焰叫喚」(jālaroruva),前者是另一個地獄(separate hell),而後者是大無間地獄(the great hell Avīci,大阿鼻地獄)的另名,被稱爲「叫喚」,是因爲那裏的衆生被烤時,「他們一再地哭吼嚎叫」(punappunaṃ ravaṃ ravanti, they cry out again and again)(SN.1.39, note.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