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了利樂衆生,一定不要入于涅槃。

  

   如此廣大的,具有最上功德的請佛住世,我將永不休止地努力下去,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惑業有所窮盡、衆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我請佛住世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勸請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勸佛、菩薩和二乘聖者爲利樂衆生而轉*輪的心念,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再者,善男子,所謂常隨佛學,它的意思是說:像這娑婆世界的教主毗盧遮那佛,從他剛開始發菩提心追求無上道以來,一直勇猛精進。他以不可說盡的身體、壽命大行施舍,把自己身上的皮剝下來作紙,把骨頭剖開作筆,把血剌出來當墨,用這些來書寫佛教的經典。這些經典堆積起來,竟有須彌山那麼高。爲了宏揚佛法,尊重佛法,連身體性命都不愛惜,就更不用說舍不得王位、城池、村落、宮殿、園林或別的任何東西了。

  

   不僅如此,毗盧遮那佛還實踐了種種極難極苦的苦行,及至最終于菩提樹下成就覺悟,顯示了種種神通,示現了種種變化,以無窮無盡隨機應化的佛身,出現于種種法會場所;出現于諸大菩薩集會聽法的道場;;出現于聲聞、辟支佛及一切會衆的道場;或出現于轉輪聖王、小王眷屬和衆生的道場;或處在刹利、婆羅門、長者和居士的集會聽法道場,以至于處在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衆生的集會聽法道場。在這所有的法會道場中,他都用圓滿的音聲,發出雷霆般的震動,並根據衆生所喜所樂而各各施教,爲其說法,使其成熟,直到最後佛本人示現寂滅相,入于涅槃,才算功德圓滿。

  

   如佛祖所作的所有這一切利樂衆生行,都是我應該牢記在心,念念不舍,隨時遵循效法的,這就叫常隨佛學。

  

   就像這樣,在一切法界處、一切虛空界處,在十方叁世的一切佛刹中,在如微細塵埃一樣不可窮盡的佛刹中,都有如來在艱苦地修行,爲利樂衆生而精進努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在一切念念相續中,追隨效法一切諸佛。

  

   如此廣大的,具有最上功德的常隨佛學,我將永不休止地努力下去,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惑業有所窮盡、衆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我效法追隨一切諸佛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隨佛修學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隨佛、菩薩和二乘聖者爲利樂衆生而不斷學習修證的心念,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再者,善男子,所謂恒順衆生,它的意思是說:在一切境界中,這包括無盡的法界、無盡的虛空界以及那不可說盡的其數量如海水一樣浩瀚的十方佛國之中,無論衆生之問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其爲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者還是其依存于空氣、草木、花卉而住;無論他們在生類、形態、顔色、相貌、壽命、種族、名號、欲樂、打扮等方面,也無論他們在衣服、飲食,或者在居住的村寨、聚落、城池、宮殿等方面有多麼大的差異;無論他們是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等,還是屬于無足的、兩足的、四足的、多足的,還是屬于有形色的、無形色的、有意念的、無意念的,還是既非有意念、又非無意念的,一句話,所有這一切林林總總的衆生,我都要隨順他們的意願,對他們作種種供養,作種種侍奉,如同孝敬父母、如同侍奉師長:恭敬地對待一切衆生,與對待阿羅漢,以至對等如來本人一樣;對一切被疾病痛苦所折磨的衆生,我願作他們的良醫;對—切迷失方向的衆生,我願替他們指引道路;在漫漫的黑夜裏,我願化作衆生的火炬;對那貧困無告的人,我將讓他們得到寶藏。一切立下誓願要常常隨順衆生的菩薩,都應該這樣平等而無差別地爲所有衆生帶來利益。

  

   爲什麼呢

  一切發心修行,上求下化的大乘菩薩,如果能夠隨順衆生,也就等于是隨順並供養了諸佛如來;如來對于衆生能夠尊重、能夠事奉,那也就是對于佛的尊重和事奉了;如果能夠令一切衆生心生歡喜,那也就是令諸佛如來歡喜了。

  

   爲什麼呢

  因爲諸如來的本質說到底也就是大悲之心啊!正是依據這種大悲之心,才生出了求覺悟的菩提心;正是因爲這種菩提心,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發心修大乘道的菩薩,好比那曠野和沙漠中的大樹,其大悲之心有如大樹的深根,由于它能夠獲取水分,所以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結出碩果。而處在這生死輪回的曠野沙漠之中的菩提大樹,也是這樣,一切衆生是這大樹的深根,諸佛菩薩則是這大樹的花與果實。只有大悲之水,充分灌溉衆生使得利益時,才能成就諸佛和菩薩的果實,使得智慧覺悟。

  

   爲什麼呢

  這是因爲如果以大悲之水澆灌饒益衆生,才能夠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緣故。正因爲如此,菩提覺悟是屬于衆生的,如來離開了衆生,一切菩薩便失去了基礎,也就無從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

  

   善男子,你對這一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理解。因爲以平等心對于一切衆生,沒有人我高下的分別,所以能夠使大悲之心圓滿成就;因爲能夠常常隨順衆生,所以能夠涵養蘊育悲心,以此善功德來供養如來佛祖。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大的,最上功德的隨順衆生行,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惑業有所窮盡,衆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到那時,我修隨順衆生功德行的努力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隨順衆生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以衆生爲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再者,善男子,所謂普皆回向,它的意思是說:將第一大願禮敬諸佛所具的功德,一直到第九大願恒順衆生所得的功德,都完全地沒有保留地回轉過來,再將其歸向所有一切法界、一切虛空界的一切衆生。

  

   惟願一切衆生,時常得到安甯和快樂,沒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痛苦的折磨;那怕他們生出惡念,也都終歸不會做成惡事;一旦他們心生善念,便會立即成就善業;對于他們,一切通往叁種惡道的門戶都已經關閉,而所開啓的只是通往叁善道的,也就是或人或天或菩薩的以至成佛的道路。一切諸衆生中間,如來有的因爲往昔聚集下種種惡業,結果現時招感了一切極其嚴重的痛苦惡果,那我甯願替他們忍受,而要讓他們解脫出來,最終成就無上大菩提。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大的,最上功德的回向善德行,直到虛空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世界有所窮盡,衆生的惑業有所窮盡,衆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窮盡。到那時,我修回向善功德給一切衆生的大願心也才會有所窮盡。但是,那虛空世界乃至無明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因而我的回向功德行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我以衆生爲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我以清淨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倦疲勞。

  

   善男子,這就是稱菩薩摩诃薩的大菩薩許下的十種大願心,這可是圓滿具足的願心啊!

  

  如果一切菩薩,能夠以這十大願爲本懷,深入實踐這十種大願,那他們就能夠使一切衆生善根成熟,使一切衆生隨順而入無上正等正覺;他們也就因之而能夠圓滿地成就那具有大海一樣深廣的功德的所謂普賢菩薩行願海。所以說啊,善男子,你對于這裏所說的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認識呢。

  

   設若有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設若有十方叁世的、無邊無量的、言說不盡的佛刹國土,其國土有如極細微塵那樣地多得不可計數,又設若這些善男子善女人能以無盡的充滿這無邊世界的上妙七寶,以及使一切渚天神、人類得大欣喜的無上安樂,來對一切世界的衆生大作施舍;又能以無盡的充滿這無邊世界的上妙七寶,以及使一切諸天神、人類得大欣喜的無上安樂,來對一切世界的諸佛菩薩加以供養。其施舍和供養的時間曆經無窮無盡的、如前面所說的佛刹國土和極細微塵數那麼不可計量的無邊大劫,在此相續不斷的無量時間的布施供養之中所得的功德雖然太大太大,但它若與剛才所說的十大願相比,也就算不了什麼了。

  

  怎麼說呢

  如若有人那怕聽說了這十大願

  這十大願只要一經過耳朵,則前面所說的大功德尚不及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以至于不及它的優波尼沙陀分之—呢!

  

   或者還有人,心中深懷信仰之心,接受奉持、持誦朗讀這十大誓願,以至于書寫其中的那怕一個四句偈語,也就能夠立即消除所有的五無間罪業;他在此世界上的一切身心不適和疾病,一切煩惱痛苦,以至于無量無邊佛刹和不可計量的極細微塵數的惡業,也都可以得到消除;而一切惡魔的大軍、一切違害逼惱衆生的夜叉、羅刹,或鸠盤茶,或毗舍怯,或化生的惡鬼部多,所有一切飲人血啖人肉的凶惡鬼神,它們都不能近人跟前爲害;不單這樣,它們有時還能發心爲善,前宋親近守護呢。

  

   所以說啊,如若有人經常念誦此十大誓願,那麼在此世間,他無論走別哪裏,—定不會有任何的阻隔妨礙,有如天空中的明月,無出于雲翳之上。他就會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稱誦贊歎;得到—切天神和人類的禮敬;得到世間一切衆生的悉心供養。

  

   像這樣的善男子,因爲他讀誦十大願,所以能夠得當地運用此身體,以此身來修習普賢菩薩的圓滿誓願功德。並在不太遠的將來。也像普賢菩薩—樣,得以迅速地成就微妙色身,也具有叁十二種諸佛才有的大人吉瑞相。

  

   他若生在人天道中,那他所生的人家也一定是富貴人家。他能夠破壞—切的惡道惡趣,能…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