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經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白話佛經

  

  《維摩诘所說經》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第九章 不二法門

  

  接著,維摩诘長者問各位菩薩:「善大人們,請說明菩薩如何進入不二法門。」

  

  法自在菩薩說:「貴大人,産生與消滅是對立的二元,然而沒産生的東西和沒發生的事不可能被消滅。因此,對事物無生的容忍是入不二之門。」

  

  德守菩薩說:「我與我所有的是二元。如果不先假設有個我,就不會有所有這回事。因此,不做假設是入不二之門。」

  

  德頂菩薩說:「不淨與淨化是二元。對不淨有透徹了解時,就不會有要淨化的幻想。導至徹底征服一切幻想的道路是入不二之門。」

  

  善宿菩薩說:「分心與專心是二元。若沒有分心,就沒有專心、沒有心理活動,也沒有心理的緊張。因此,去掉心理緊張是入不二之門。」

  

  妙臂菩薩說:「菩薩心與聲聞心是二元。明白兩者都像幻覺心,就沒了菩薩心與聲聞心。因此,諸心性質的相同是入不二之門。」

  

  不眴菩薩說:「執取與非執取是二元。未被執取的東西不會被覺察。未被覺察的東西不會被揣測或駁斥。因此,無爲和不涉入萬法是入不二之門。」

  

  善眼菩薩說:「獨特與無特性是二元。不去假設或解釋某樣東西就是既不證實它的獨特也不證實它的無特性。洞悉兩者的平等性是入不二之門。」

  

  弗沙菩薩說:「善良與邪惡是二元。不追尋善或惡,明白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不二性是入不二之門。」

  

  師子菩薩說:「有罪與無罪是二元。藉由能識破要害的金剛智慧,不受束縛或解脫是入不二之門。」

  

  師子意菩薩說:「說『這個不純淨』與『這個潔無暇』即生二元。一個正要得平靜之人,不生不純淨或潔無暇之概念,但並不是全然沒有概念。他沒有任何得平靜的念頭才得著平靜。他進入沒有概念結縛之處。因此,進入不二。」

  

  淨解菩薩說:「說『這是快樂』與『這是悲慘』即是二元觀。一個毫無算計之人,由于靈慧的極其純淨,他的心智像虛空般超然。因此,進入不二。」

  

  那羅延菩薩說:「說『這是世間』與『那是出世間』即是二元觀。這世界有空無的天性,所以沒有出世或入世,也沒有進步或停頓。因此,既不出世又不入世,既不進又不停,這是入不二之門。」

  

  善意菩薩說:「生命與涅槃是二元的。見過了生命的性質,一個人既不屬于生命,也不由它全然解脫。這種了解就是入不二之門。」

  

  現見菩薩說:「可毀滅的與不可毀滅的是二元的。毀滅了的東西是畢竟毀滅的。畢竟毀滅了的東西不會再成爲被毀滅的;所以它叫做不可毀滅的。不可毀滅的東西是瞬間發生的,瞬間發生的東西是不可毀滅的。這種體驗叫做入非二元原則之門。」

  

  普守菩薩說:「自我與無我是二元的。連我的存在都不能查實,還有什麼能生出無我?因此,洞察兩者性質的不二觀是入不二之門。」

  

  雷天菩薩說:「有知識與無知識是二元的。有知與無知的性質是一樣的,因爲無知它是不明確的、不可計的,而且超過思想的範疇。對這個的體驗就是入不二之門。」

  

  喜見菩薩說:「物質本身是空無的。空無不是由物質的滅盡,而是因物質本性就是空無。所以,一方面說空無,而另一方面說色、或受、或想、或行、或識,這樣是完全二元的。識本身是空無。空無不由識的滅盡而來,而是因識的本性就是空無。用靈慧對于沖動的五蘊及其知識的這種了解就是入不二之門。」

  

  明相菩薩說:「說四大元素是一回事而空間元素是另一回事;這樣是二元的。四大元素本身就是空間的性質。過去本身也是空間的性質。未來本身也是空間的性質。同樣,現在本身也是空間的性質。以這種方式來洞徹元素的靈慧是入不二之門。」

  

  妙意菩薩說:「眼與形色是二元的。正確地去了解眼,對形色不要存有貪著、嫌惡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靜。同樣,耳與聲音、鼻與氣味、舌與味道、身與接觸以及心意與現象全是二元的。但是去了解心意,對現象不存貪著、嫌惡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靜。在這種平和安靜裏生活就是要進入不二」。」

  

  無盡意菩薩說:「爲了得到一切智而將布施回向,這是二元的。布施的性質本身就是一切智,而一切智的性質本身就是完全回向。同樣,爲了一切智而將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回向,這都是二元的。一切智是智慧的本質。而完全回向是一切智的本質。因此,入這唯一法則之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深慧菩薩說:「說空無是一回事,無迹無相是一回事,無願無作又是另一回事;這樣是二元的。是空無的就無迹無相。沒有迹相的就無願無作。凡是無願的就沒有思想、心意或意識這些作爲。能在一個解脫門裏明白叁個解脫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寂根菩薩說:「說『佛』、『法』、『僧』;這樣是二元的。法本身是佛的性質,僧本身是法的性質,而且它們全都是無爲的。無爲的東西就是無限虛空,而萬法的進展等于無限虛空。調整到這樣就是入不二之門。」

  

  心無礙菩薩說:「言及諸蘊與諸蘊止滅那樣是二元的。諸蘊本身就是止滅。爲什麼?諸蘊的自我觀點,由于本身是沒有結果的,它們是畢竟不存在的。所以這些觀點並不真的能形成『這些是五蘊』或者『五蘊止滅了』的觀念。終究來說,它們沒有這樣具分別心的解釋,也沒有這樣形成概念。所以,這種觀點本身就有止滅的性質。不發生和不消滅是入不二之門。」

  

  上善菩薩說:「身、語、意業不二元地存在著。爲什麼?這些東西有靜止的性質。身體的靜止性質和言語的靜止性質一樣,而言語的靜止性質和心意的靜止性質一樣。必需要知道並且明白萬法終究靜止的事實,因爲這個知識是入不二之門。」

  

  福田菩薩說:「認爲行作是有福的、有罪的或是中性的,這樣是二元的。對有福的、有罪的以及中性的行作的無保證是不二的。所有這些行作的自性是空無的,因而終究沒有福、沒有罪、沒有中性、沒有行作本身。這種行作的無成就是入不二之門。」

  

  華嚴菩薩說:「二元觀是由沒擺脫的自我思想所産生的。對自我的真正了解並不會得到二元觀這種結果。這樣住于不二的人不會構成觀念。而沒有觀念的構成是入不二之門。」

  

  德藏菩薩說:「二元性建構于覺知上的表現。不二是無客體對象的。所以,不執取和不反對是入不二之門。」

  

  月上菩薩說:「暗和明是二元的。既無暗又無明就是不二的。爲什麼?入止滅定的時候是既無暗又無明;萬物的性質也同樣。入此定靜之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寶印手菩薩說:「厭惡世間和喜歡解脫是二元的。不厭惡世間又不喜歡解脫則是不二。爲什麼?有束縛才需解脫。終究沒束縛的爲什麼需要有解脫?沒受束縛也不解脫的托缽僧不會感受到任何喜歡或不喜歡,因而他進入不二。」

  

  珠頂王菩薩說:「說有善途和錯路,這樣是二元的。已在道上的人是與善途或錯路無關的。在這無關之下度日,他沒有道或非道的概念。明白概念的本性,他的心智不和二元接合。這就是入不二之門。」

  

  樂實菩薩說:「說及真實與不實,這樣是二元的。一個人如實地看見時,他絕未看見任何真實;那麼怎麼能看見不實?爲什麼?人用肉眼看不清,要用智慧之眼才看得清。而以此智慧之眼,一個人只能在既沒有可看的又沒有無可看的的範圍內看得清。凡是既沒有可看的又沒有無可看的地方就有不二之門。」

  

  這些菩薩解說完了之後,大家一起對文殊師利法王子說:「文殊師利,什麼是菩薩的不二之門?」

  

  文殊師利回答:「善大人們,你們都說得很好。不過,你們的解釋的本身就是二元的。不知道有人在教,不表示任何東西,不說任何東西,不解釋任何東西,不宣示任何東西,不指示任何東西,不選定任何東西——這才是入不二之門。」

  

  然後,文殊師利法王子對維摩诘長者說:「我們都說了自己的教義,貴大人。現在,希望你來闡明入不二信條之門的教義!」

  

  對此,維摩诘長者保持沈默,只字不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向維摩诘長者鼓掌致敬,說:「高明!高明,貴大人!這才真是入菩薩不二之門。不用一點文字、聲音和觀念。」

  

  在說出這些教義的時候,五百菩薩進入了不二法則之門,得到萬物無生之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