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優婆塞盧榮章譯)▪P3

  ..續本文上一頁,是沒有得選擇的。這是執著有情和無情、全是有知覺的,以爲是最高勝的見解。不知道已經落在無情有知覺的不正見中;和婆咤與霰尼兩個理論家主張一樣,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建立圓遍一切有知覺做因心,結成虛無謬誤的果,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五、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若在圓滿無礙、融通無阻隔中,六根互用得到隨順,但尚未能充分發揮;便認爲這是圓融造化的道理,一切法都是這樣生出來的。于是或有求火的光明、水的清淨、風的周流;或觀察塵土能成就一切,于是各有自己的尊崇;或崇事風,或以地、水、火、風四塵,做發生造化的常住不滅真宰。結果便落在不能出生聖果,但妄說能生出聖果的不正見;和婆羅門與迦葉波們一樣,勞役身心去事火崇水,希求解脫、得證真常一類,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建立四大是有知的來崇事,是唯物學者的見解,非因計因、非果計果,顛倒造化真相,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六、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對圓明中的虛無體性,以爲是究竟目的地。因此欲把四大所成的根身和器界毀滅,便纖塵不立,永遠滅掉一切的身土;依托虛空,更無處前進。這樣就落在認爲是有所歸托處,其實是無有所歸托處的不正見中;和無想天與虛空神等一樣知見,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這是用虛無心作因,成就空亡的果,是斷滅種性,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七、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若對識陰、認爲是圓滿常住;故希望堅固目前身軀,使它亦能常住,同識精本身圓明不死的。結果是落在貪著永生,但實際上不能得到永生的不正見中;和阿斯陀仙人貪求長壽一樣,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這是因執著識陰是受命根元;以堅固幻妄的色身作因心,趣向長期留戀著塵勞的果報,存想固形,妄求延長壽命,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八、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觀察受命的元由,原來是和十二類生命體的心性,是互相融通的;他知道一切生命體的身命,都是以識陰作根本。因此留戀著塵勞,恐怕識陰消盡,身命便沒有依托處。在他的行陰已除,只有識陰顯現一切,變化亦已隨心自在;于是化現出莊嚴華麗的豪宅,化出許多珍寶來點綴裝飾,又化現許多女人做侍婢,窮奢極侈,恣情娛樂。結果落在以命的根元是真常,事實上不是真常的不正見中;和咤枳迦羅認叁界是結縛,由我所作一樣的見地,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這是因發起不正的思維,以縱欲作因心,建立塵勞熾盛的果報,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九、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觀察十二類生命體生命的元由,是已經知道識陰、是普遍含藏著許多有漏和無漏的種子,是一切聖凡所依托的;由此分別出那些種子可以成聖;那些只是凡夫,那些是真修實證的正法種子,那些是斷常虛妄的種子;怎樣由因感果,自作自受;怎樣舍妄從真,修因證果;不過這個人背棄了現實教育的宗旨,只知道目前的世間苦樂,不知舍己利群才是大衆永遠幸福的指往。因此單方面陶醉在好的一面,便感到心滿意足;自稱甚麼都已辦好了,生死亦完全沒有問題的。于是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真實體驗踐行才得結果的。他從此不求上進,得了一個觀念便滿足;結局是落在不發心的聲聞中,和四禅天的無聞比丘,和不肯接近善知識的增上慢人,一樣的見地,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這是因爲單方面要求,得到圓滿的理論和方法做目的,再用作因地心,得到沈空滯寂不真實圓滿的果報,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十、修學禅定的人,行陰除掉了、識陰顯現,七識生滅性已除,在識陰的生滅中,仍未到寂滅的境界,這時如果能夠六根圓融互用,六塵不染,照見明察生命根元;發心研究,或寂觀變化得到無師自通,或觀察因緣了解緣生無自性,這兩種人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明白,亦會立即將所明白的理境,誤認是不生滅涅槃,做歸息的處所,不再前進。結局是落在不發心的緣覺中,不知道有正覺真心。亡失正知正見,這是因爲和一切生命體的覺知性融通,做因地心,得到沈湛洞明的果報,不能徹底透過,遠離圓通,背棄不生滅涅槃果了。

  

   上面十種修學禅定發生的情況,由未到圓通中出來的,因爲誤會走錯路,生起妄解但不覺知,多數是未能究竟便認爲已經滿足,這是由識陰覆蓋;由禅觀和妄想,互相交戰顯現,人們向來是頑蠢胡塗,不自量力,各隨習氣愛好,和所遇境界相似,便作安身立行所在,滿足了求學的心願,便說已經成聖了;這樣的話說出來,就是自欺欺人,成大不善的口業;是會感得牢獄果報的。在最後的聲聞和緣覺,所證得是敷淺的無漏業,是不會受相同果報,但亦不能長進成材,距離目標還遠得多的。你們在將來的末法時代,須依照我說的話,讓修學禅定的人知道清楚,不被自己五陰困擾,好好地啓導他們正確的知見,明白我教育的真實義,切不要貪小爲足,從初學習直到完成學業,逐步遠離五陰,得到心開漏盡,使他們能達到道德人格完滿,智慧學問啓發至最高峰的境界。

  

   阿難!我剛才所說有關學習中修練禅定的過程,都是過去真現實教育中常常說,十方佛都是一樣的;在修習真空觀時,同時運用如幻觀的智慧,覺察清楚身中五陰微細的變化,分析明白;遇上五陰們來障礙時,立刻洗除自己的心垢。心垢若除,五陰的障礙自然消滅;在內的障礙除掉了,外邊的人爲因素,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或障礙,自然亦不會成大問題的。這樣直到正覺大道去,是會一路平安;縱使是聲聞和緣覺,所證得是敷淺的無漏業,若能回小果向菩薩們學習的話,對不生滅涅槃,必定不致胡塗不清楚的。因此將來愚鈍的人們,學習禅修的;是不會知道有上來種種障礙的,他們又不親近善知識,或聽老師演講、和讀書明理;只知道盤腿坐著,叫做參禅,這個人恐怕坐到死的一天,仍然不知道自己做甚麼?你們是應該耐心去教導他們,演說清楚過去十方佛、真現實教育中常說的一樣,由始至終,是要怎樣作一個好的示範。

  

   阿難從座起來,敬禮佛說:照你所說,在五陰中,完全是依妄想心做根本的,這是我們過去沒有聽到的;這五陰是一起消除嗎?還是每個逐步消除呢?還有五陰有五重淺深不同,未知每一陰又以甚麼做界限?那裏是每一陰的邊際?希望能爲我們再說明白。

  

   佛說:本來一切生命體的真心,是純一無雜、至直無妄的;真心的作用,妙明兼具寂照雙融的,既然是真精妙明,就是圓滿清淨,不容他物;那有甚麼生死,和想相爲塵、色情爲垢呢?乃至虛空推究它的根源,還是從妄想生的,何況五陰在本覺的真心中,根本就沒有五陰的一回事;縱使有五陰,亦不過是本覺真心中一真法界的一些妄想罷了,因一念妄動,成爲第八識。八識的見相二分,能見能現,便産生有情識世間和器世間;正如演若達多,不知自己的頭一直未失,而妄認鏡中的頭可愛,便發狂亂走一樣。當知這個妄是無因的,有因就不是妄,從無因妄生妄想,這個想就是宇宙人生的大秘密,沒有辦法把它形容出來;于是只有說它是因緣生,故此建立起因緣性;這是方便說的,不是究竟的。但是有許多人連因緣生的道理亦不認識,便妄說是自然生。我們看看虛空是沒有它的本體,不過是幻化出來;說是因緣已經不對,何況說是自然,所以因緣自然兩種說法,不過是五陰未破的生命體,妄自猜度罷了。如果能知道妄想有起處的,可以說妄想就是因緣。如果妄想根本就沒有起處,就應知到妄想全是空的,我說的因緣已經不是第一義;那些人連因緣亦不認識,謬說自然,便是妄中妄了。今日我說五陰根本是妄,既然是妄想,所以不是真的有因了。

  

   現在先從人的身體五根先說,當初只因父母親、同時生起愛欲的妄想,互相交媾;而在某人中陰的心,如果沒有愛欲的妄想,是不能和有緣的父母發生感應,而傳續命根的。如我上來所說;心想酸味時,口水自然發生;心想登高時,腳底就會酸軟一樣。由此這兩事的發生,說明人的身體亦同樣是虛妄;所以你們要知道目前的根身和器界,執著有力牢不可破的,叫做色陰的堅固妄想。

  

   正如前說;心想登高時,就會全身感到酸軟,這道理證明受陰是會感受到酸軟的。因爲從想才有受,由受牽動身體的;所以在受陰方面,順的叫做樂受,違逆的叫做苦受,苦樂二受,能操縱人的心,心是由受帶動的,不過受陰沒有它的本體,這受陰叫做虛明妄想。

  

   由人想陰念慮的虛浮,竟能帶動色身的實體;但念慮是精神方面,身體是物質方面,兩方面不是同類的,爲甚麼身體的軀幹,會被念慮的精神役使?想陰的各種取境,全由想念心生,然後對各根形體オ能有所取;故此可見精神和物質,是暗中相應的。醒時是想,睡時是夢,不但色心互融,同時是醒夢相通,想念能動搖妄情,叫做受陰的融通妄想。

  

   行陰是遷流變化的理體,有運遷密移不停的作用,在念念間暗中漸漸改變。如人初生時爪甲日長,頭發漸生,暗中改變,日新又新,直到年老發白面皺,日夜不停,從古到今日,沒有幾多人能明白清楚的。這個行陰,如果不是每個人自己的,爲甚麼能使人的身體生起各種變化,若決定是自己的;何故人又從來不清楚它,可見行陰念念遷流,全屬虛妄,叫做行陰的幽隱妄想。

  

   識陰是最精明的,可以洞照十方,虛浮想若得到消除,便會湛然不動,似一又似常,可以相通如來藏的。但是在身體,仍是不離見、聞、覺、知;若能純一無雜,真實不妄,它就不會因雜氣而至虛妄;猶如純金、沒有雜質的成份。不過人在過去曾經見過一件事物,就算過了許多日子,似乎忘記了;但在偶然的機會,又見到另一件事物,和從前見過的差不多是一樣,便會立刻記憶起來。而且很清楚的,這可以證明在八識田中,已經留下過熏習的種子;雖然八識澄湛,猶如止水,但它是念念受熏,所熏習的種子,多到無辦法統計。可見八識未必真正是純一無雜,和真實不妄的。你們要知道八識像急流的瀑布,遠處望它好像平靜,這是因流得太急,所以看不清楚,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比喻來說;如果識陰不是色、受、想、行四陰的根元,就不會被妄習所熏染了,這些微細妄想,直到何時才能消滅呢?除了人的六根能互相使用,不是的話,妄想就永遠不會消滅。現在人們的見、聞、覺、知六識,念念受熏,所有微細習氣,一串串連在一起;這個湛然了知的八識,有人認做命根,有人認做涅槃,不知到它是似有非有,似無非無,顛倒微細到極點。猶如第二月,不是真月,故此不是真心,只是妄識,叫做識陰的微細精想。

  

   阿難!五陰全是妄想所幻成,淺深粗細各別,但不是本覺真心,這五陰又是十八界的因地,能夠出生一切法。你想知到五陰的因界和邊際淺深吧!照色陰來說,有相的叫做色,無相的叫做空,離開色和空,棲身空淨,只知掃除色,不知掃除空;還是未能超出色陰的邊際,故此一切空忍,是不究竟的。照受陰來說,在受心所前,是有觸心所,若舍去觸就是離,觸或不觸,是在舍和受中。只知掃除觸,不知掃除離;還是未能超出受陰的邊際,故此一切背舍,是不究竟的。照想陰來說,有記憶叫做念,沒有記憶叫做忘,若舍去諸念,不忘記無念,仍是在靜念中。只知掃除記憶,不知掃除遺忘;還是未能超出想陰的邊際,故此一切無想,是不究竟的。照行陰來說,散心行是生相,定心行是滅相,雖定心行,似滅非滅,仍是細遷密移的。只知掃除生,不知掃除滅;還是未能超出行陰的邊際,故此一切滅定,是不究竟的。照識陰來說,有所入是湛入,消除了行陰的急流,回歸識海中,以無所入是合湛,內外湛然明朗,入無所入,如流水太急,不見流相,並不是沒有流,仍是在識陰中。只知掃除湛入,不知掃除合湛;還是未能超出識陰的邊際,故此二乘雖知有法身,是不究竟的。

  

   至于因界淺深,若只知色是色,不知道空亦是色,是只知色界的淺;若知空與色都是色,是知色界的深。如此類推,若只知湛入是識,不知道合湛亦是識,是只知識界的淺;若知湛入與合湛都是識,是知識界的深。五陰是十二類生命體的根元,是逐步生起的,生時先有識陰,破時先破色陰;在理論上說,唯是妄想罷了。妄性本來沒有的,若一念明白,便心開意解,這五陰妄想即一並消除,那有甚麼淺深次第;又在事相上,色心各法是有許多微細種子,潛藏在八識田中,是要由淺入深逐步清除,才能淨盡的。你又問是一起消除?還是次第消除?我已經把結巾如何得解示範了,還不明白嗎?你真的要一一清楚,在未來世啓導後學時;使他們了解五陰原是虛妄,知道是虛妄,就要遠離它;又知有不生滅涅槃的殊勝,便不會留戀叁界了。

  

   阿難!假使有人,將遍滿所有虛空的空間,滿載各種寶物,用來供養十方佛;你認爲他的殊勝布施因緣,所得的福報多嗎?阿難說:甚多,他的福德果報,真正是無量無邊的。佛說:十方佛都是不妄語的,若有人真的遍做各種不規矩的惡行,是決定要無期到牢獄去受果報;若能生起一念求學心,要學習我真現實教育方法,在無盡的未來,去幫助一切生命體的。那麼他一切不善行的果報,立刻會消除淨盡的,同時亦有機會到學校從頭學習;他學成後、所得的福德,是會遠遠超越過以各種珍寶布施的人,用比喻亦沒有辦法可以形容出來。若有人將今次大會中,我對宇宙人生真相說明的經過,廣泛對未來世的生命體,重複演講,使他們都能依從我的啓導,自行又指導他人同行,功德無量,直到不生滅涅槃間,亦沒有一切障礙的。

  

   佛在結束這次演講大會時,在會的所有比丘、比丘尼、修學佛陀教育課程的男女、世間上參加大會的人們、他方世界前來的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和異類熱愛真理的生命體,各別都得大歡喜,向佛敬禮後離去。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