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決寶藏海 07、如何作人▪P3

  ..續本文上一頁的行爲。在國王教言中講:對于不能悔改的惡人,除了砍斷身體外,其它的比如捆縛和打擊等各種手段皆可以允許使用。如果國王判處犯人死刑,這時作爲上師可以勸谏國王,但若國王正以其它方式製裁一些惡人的時候,有時上師也不能去勸阻。

  做事情有時需要端直,有時需要勇猛。該說話的時候,什麼都不說,好象啞巴一樣,這也不好;但無有必要時也不能講太多的話,比如有些人會猜測或試探你,這時候就應寡言少語。一般做事應該公平正直,但當別人虛僞狡詐的時候,你也應虛與蛇委,不要給他講實話。此外還應知曉時機,如說話的時間是否適合,是需要現出凶猛還是溫和的態度,等等。

  依靠佛法來行持國政的大國王、大法王,他們對所有的衆生都平等地對待。比如松贊幹布、赤松德贊、赤熱巴金國王,他們對每一個衆生都以慈悲心來對待,我們如今藏地雪域的佛法也是依靠他們的恩德而來。古代有些國王猶如太陽一般,對非常可憐的衆生特別慈悲,這樣的大人物真正可以算是人民的救星和庇護所。

  本來對有權勢的人,誰都會對他恭敬,但對可憐的人看得起,這在世間上則是極爲稀有。有些人擁有相當地位時,對下面的人是懷恨打擊,對上面的人則是搖頭擺尾地巴結,並且貪著世間的一切財色,顛倒因果,這種人終將毀壞自己。所以當自己地位越來越高時,對下面的人也應該慈悲。

  有些人雖然得到了崇高的地位,但卻沒有爲衆生和自己帶來什麼利益,比如有些高僧大德,對衆生和佛法沒有作出任何貢獻,那這種人就象黑暗中擺放的一個裝飾品,誰也看不見。有些大官和高僧大德對弘法事業起不到任何作用,這種人與一具屍體沒有任何差別。

  在世間上,勇敢無畏是作爲一個軍官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並且他對下屬也應具慈愛之心,誰做的好,也應該賜予相應的獎勵。在格薩爾王的時候,也是利他心比較強的人才被選做大臣。對人人都和睦相處,並且具有慈悲心,對上者恭敬,對下者愛護,也不貪求財利和自己的名聲,這種人可以當首領。

  作爲領導,必須具足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智慧,高瞻遠矚,人品高尚,善于取舍因果,爲人公正。如果是管理人員,必須要公正,處理問題不能有偏袒之心,應實事求是。並且,管理人員一定要是一個知取舍懂因果的人,否則,當經手一些財物時,就極容易造成貪汙,如此就會將自己來世的前途和利益葬送掉。因此大家爲常住發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取舍因果,應該一心一意地爲僧衆辦事,不要貪汙。

  作爲管家,也不能對不如法的行爲熟視無睹,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對僧團也需要管理整頓。你們若是好心好意,無論是用什麼方式,根本就不存在有任何過失。當然對于任何一件事情,大家都應該共同協商,每個人也不要有嫉妒心和各種爭論心。這樣如理如法的管理,對世間和佛法的圓滿都具極大的意義和必要性。

  我在石渠求學的時候,當時發心人員也是輪流擔當,這也是爲上師和僧衆辦事情。這樣發心做事對佛法和衆生具有意義,對自己將來的聞思修行也有極大助益,爲此大家應該同心協力積極發心。

  貪汙財産、邪命養活等這些顛倒因果的行爲,都是會摧毀自己。即使有些人行爲正直,內心也比較慈悲,但如果他經常貪汙財産、不重因果,那這種人也終將把自己毀壞。在釋迦牟尼佛的本生傳中,以前有一只善良的動物曾對某人有救命之恩,但此人後來經不住錢財的誘惑,把那個動物給出賣了。所以不管是上師還是高官都不要貪著財産,如果過份地貪著,則他的很多行爲必定是顛倒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思維無常,對取舍因果方面也是特別小心翼翼,那他在將來會越來越安樂。我們在座的四衆弟子,從今以後也應該一心一意地修持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人間的幸福與往生極樂世界的安樂相比,真是無比的鄙劣。現在這裏的安樂,就象人們的問候語:"晚安"或"祝你晚上做個好夢"那樣,但往生極樂世界並非晚上睡得香甜做個好夢般低下的安樂。

  損失財物只是暫時的痛苦,損壞了名聲則是一生的痛苦,損害了因果將是生生世世的痛苦。如果生起邪見,不承認因果,這就是對因果方面作了損害,如此結果在生生世世中都將損害自己的安樂。所以即使你無有任何財富也沒關系,沒有絲毫名聲也可以,但你千萬不要失壞了自己的正知正見。相信因果的正見千萬不能摧壞,否則這就是你生生世世中的損失,對此我們應該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愚笨的人經常貪著今生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則作長遠的打算並追求自身功德的完善,這些都是一切幸福圓滿的因。若誰具有殊勝的功德,那就象清淨的大海可以積聚天鵝一樣,十方所有的高僧大德也會自然聚會在他的身旁。

  真正清淨戒律、具有智慧的這些人需要任何幫助時,大家都應自願發心去做。同樣有些低劣苦惱的衆生請求我們幫助或向我們請教的時候,有能力的人也應該認真恭敬地伸出緩助之手。

  末法時代把好和壞全都已經顛倒了。本來高高在上的人對你沒有做什麼好事,但你也是對他歡歡喜喜,好象大人物寫一封信給你,也是對你做了一件大事,而那些可憐的衆生對你哪怕是做了盡心盡力的幫助,你也是看不慣他,對此一點都不在乎。有些大德就象天鵝能分開牛奶和水一樣,他能辨別出別人對自己是好還是壞。

  人群之中有的人象如意寶一樣,有些是相似的如意寶,有的則是假如意寶,有關人的行爲,我已經爲大家宣說了很多。同樣在我們僧團當中,既有好人,也有壞人。大家也可能會說,這是最好的人,這是中等的人,這是下劣的人。自己對自己作觀察的時候,也會知道自己究竟是何種人。最後望大家平時認真觀察自己的身心,善能分別好壞,慎于取舍因果,既然想修行就須先做一個好人!

  

《竅決寶藏海 07、如何作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