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决宝藏海 07、如何作人▪P2

  ..续本文上一页我受到的供品虽然众多,但却经常忘记。

  这里意思是讲,当处于贫穷痛苦的时候,若别人对我作过帮助,日后自己财富势力圆满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他,否则即使自己的名声地位再高,那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卑鄙低劣的小人。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自己稍微具有一点地位的时候,就把以前的恩人忘记了,这种人确实就是一个坏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有些人把以前和自己关系友好的人舍弃,然后又重新交上一个势力比较大的人,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又会故伎重演,所以和这种人打交道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与某个人相处暂时关系虽然不是太友好,但这个人若是非常稳重,那你继续与他一起共事,此后你们俩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机会变得非常友善。所以交友重要的是看人的品格,如果人格好一点,暂时虽然他心里面可能有点不高兴,但以后他也不会对你做很多的坏事。

  有人正在与你好的时候,如果之前此人已经舍弃了以前的朋友,那这个人就不太可靠,总有一天他也会把你舍弃。从前,有三个新来的喇嘛向钦哲仁波切求法,当时钦哲仁波切就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把以前所有的上师舍弃了,我才可以为你们传法。"其中有二个喇嘛认为他们以前的上师名望低下,而钦哲仁波切则是声名远播,于是他俩就同意把以前的上师全部舍弃。但其中一位喇嘛认为:虽然钦哲仁波切是一位非凡的大德,但以前的上师对我恩德宏深,我不情愿舍弃他们。后来钦哲仁波切开始给他们传讲佛法时说:"你们若把以前的上师舍弃了,总有一天也会把我舍弃,所以你们俩不是我的法器,你们不能听我的法,另外那个喇嘛则可以听受。"那个喇嘛就已经被钦哲仁波切摄受,后来在他面前闻受了许多的佛法,这个喇嘛的名字叫阿克窝热。

  世上有些人便是如此,不但舍弃了自己的金刚上师,也舍弃了金刚道友,然后到了别的地方就开始诽谤以前的上师。虽然这种人后来又依止了其他的上师,但这也不稳定可靠,因为他依止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舍弃这位新上师。

  以前阿底峡尊者曾依止过很多的上师,尊者说:"在我众多的上师中,有的上师功德已经超过我,有的则与我平等,而有的可能不如我的功德,但不管怎样,他们对我都具有一份恩德,因此我非常恭敬他们。"而仲敦巴一生只有一位居士身份的上师和阿底峡尊者这两位上师,后来博多瓦问:"象仲敦巴那样依止的上师少好呢?还是象觉卧那样上师很多好?"上师就告诉他:"如果自己观清净心修得好,则象阿底峡尊者那样上师越多越好;如果自己信心不足,对这种人来说上师越少越好。"

  现在末法时代的人,遇到一个上师立刻就跑去恭敬供养,随之马上又对他舍弃,这种人就没有任何修行境界。我们应该在一生中只依止少数的几位上师,这样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人喜新厌旧心特别强,喜欢依止新鲜的上师,甚至有的还喜欢五花八门新鲜的外道法门,这些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作为上师一定要舍弃这种人。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有一些对自己恩德非常大的人,但我们并不报恩,甚至有的对恩人还要恩将仇报。本来是对自己作危害的恶人,反而对他毕恭毕敬,这种人也就是不知道报恩的人。甚至还有的对自己的依怙之人进行欺骗,对三宝生邪知邪见。

  现在有些人,好象是在测试上师,本来他自己在心里面想着一件事,而在口头却说着另外一件事,或者他在面前说一套,在背后又是做另一套。这种对三宝没有信心有邪见的人,我们见到他也会对自己有很大的损害,更何况跟这种人一起来往。

  知道报恩德、非常可靠(有些人朝秦暮楚,东奔西跑,这种人就是很不可靠)、对三宝也是有虔诚的恭敬心、思维并相信因果的这些人,护法神也会经常帮助他。看见这个人也会为我们带来吉祥和增上善根,即生和来世的许多事情也会圆满成功。

  对三宝有信心、护法神经常保护的、对佛法非常虔诚的这些人,即使他的智慧和分辨取舍能力稍微不尽人意,但在他面前请教,他所抉择的问题也会非常正确。所以依止护法神经常保护的上师,自己的事情定会圆满成功。

  对自己亲友一方很慈悲,而对怨敌一方也不会屈服,在远离怨敌方面意志坚定,知道辨别善恶,能保持自己的性格行为不是来回反复地变化,以前喜欢做什么事情,现在也在做,不是每天都在改变,这就叫做性格坚定的人。还有对三宝有信心,对众生慈悲,具有以上品格的人,无论他是何等身份,如果我们经常与他交往,爱护和依止他,是对我们有利的。

  愚人交朋结友,首先是观察别人的财产、地位或是相貌。比如现在世间愚笨的人,娶一个媳妇也要门当户对,先看她本人的容貌,计算她家的财富。如今认定活佛也同样,若其父母有一定地位,人也长得比较庄严,很多人就会认定他为活佛。好象大多数的活佛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都长相端严、财产富足,真正难看的活佛很少。

  在古代,活佛长相并不一定端庄妙好。比如以前的布顿大师,是夏鲁派的创始人,当他生下来时,嘴巴鼻子都很大,异常难看。当时他的母亲特别痛苦,心想:"我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又长得如此丑陋,谁也不愿意见他。"但这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话,他说:"布顿吧!我并不计较这些。"(布顿是藏文音译,义为孩子谁都可见),他长大以后成为了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高僧大德。

  还有许多的活佛,比如在格鲁派的历史中,其貌不扬的高僧大德也为数不少。现在若是娶媳妇,美妙一点也可以,但是认定高僧大德的时候就不一定要非常庄严美妙。以相貌的美丑好坏来决定是否结交朋友,这是愚人的观察方法。而那些有智慧的人,他首先是详细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品行,然后才开始结交,这样就比较可靠,这是一个智者交友的方法。

  有些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时,他对以前下面的人就越看得起,没有一点儿傲慢心,对下边的人也是越来越慈悲。这样的人就象沙漠中大树的果实一样,是世间的庄严,如此他本人的地位和智慧,也象上弦的月亮会越来越增长。所以我们对下面的人一定要慈悲,而对上面的人又不能太过份地卑躬屈膝,即应不卑不亢。

  从我个人来讲,我的上半生也是在穷困交迫中度过。我在九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当时我们有几个兄弟姐妹,全都是依靠我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想方设法把我们养活。现在我就比较富裕了,哥哥和妹妹他们几个也都生活得不错,我们这几个人虽然也是疾病缠身,但现在财富方面也是比较圆满。

  这里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以前很贫穷,中间则已富足丰裕,但后来又可能变为穷困潦倒一文不名,那自己在中间富裕阶段,就不要太执著了,应该观想成做梦一样。就象上半生那样的贫穷痛苦,将来和下半生还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谁也是确定不了。因此我们应该观想世间这一切仅是暂时性的,如梦如幻一样,这样即使自己以后遭受到损失,在内心也不会因原先暂时的富裕安乐而痛苦。这好比从梦中醒过来一样,那梦中的安乐和痛苦都是如幻般虚假无实,没有什么可执著的了。

  有些人的势力雄厚强盛,对敌人来说就象是猛火,自己虽然具足如此强大的力量,但对一般的众生却非常慈悲,犹如雪山一样,为众生带来消除烦恼痛苦的清凉。这样的人就是众生的庄严,也是世间的庄严。这种人确实具有世间上难以匹敌的势力,但在外面的言行举止上他却非常谦虚而稳重。

  以前有一个大官叫桑魂,他的能力超群,他的方便和智慧谁都无法比。当时阿秋康寿是一个范围辽阔的地区,但也无人能与之匹敌。外表上他穿的也是简单朴素,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做人就应该象他那样。

  现在末法时代值得信赖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般做事情时,不要信口开河,应以秘密的方式去做,这样就不容易遇到违缘。除此之外,也还需要具备猛厉的行为和怀柔的能力,比如装饰有红色绸缎的宝剑只属于胜利者,只握在大勇士的手中,具有降伏和怀业的这种人是真正的勇士。

  对自方慈悲,对敌人勇敢,能辨别好和坏的这种人,是世间上英雄的标志。别人对你所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己一定要知道。比如有些人本身修的慈悲心并不是太好,但却什么都不明白,稀里糊涂的样子,这种人就不是好人,是一个恶人,所以对怨敌和亲人应该分清楚。

  没有人压着他,或是没有对他施行强制措施的时候,他始终是欺压很多的人。对别人能欺负就欺负,而对经常压迫自己的人就害怕--欺软怕硬。比如老虎正在凶猛咆哮的时候,就惊恐畏惧躲着它,老虎安祥平静对其很慈悲的时候,自己反而要杀了它,这就是一个愚笨恶人的行为。所以当别人慈悲相待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也不要太过份。

  对世间上的恶人必须要消灭,不然他就会毁坏国家和团体,甚至整个世界也会因为此人而遭受众多的苦难。比如从历史上来看,众多有情的痛苦有时也就是依靠一、二个人的恶劣行径所造成,所以根据许多格言,对这种恶人,杀了则世界会太平,人们会得到安乐幸福。

  现在不是讲修忍辱的时候,有些世间法也是比较重要。对于具有恶劣行为的人,必须要象对待麻疯病人的尸体那样毫不犹豫的加以舍弃,从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和格萨尔王的传记中,我们可看出,对恶劣的人必须要清理、摈除和舍弃,所以诸佛菩萨也必须要对这些恶人降伏。

  对那些性格极其恶劣的众生,若以坦诚柔和的态度无法调伏,那就必须显示一个猛厉的行为,这也符合世间的正规。因为众生的根机,就象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一样各不相同。大圆满前行中有一个公案,说是以前有二位比丘去拉萨求法的时候,看见松赞干布也是以幻化的方式来惩治许多犯罪的恶人。

  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乐,必须向恶劣的人采取猛烈…

《窍决宝藏海 07、如何作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