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P3

  ..續本文上一頁煩惱糾纏,蒙受佛的授記。你怎麽還自己欺騙自己,讓自己滯留在種種聽聞之中呢?

  阿難以及會中大衆承領了如來的教誨,消除了疑惑、悟解到了實相,一時間身輕意安,得未曾有過的欣喜。此時阿難又悲泣起來,他頂禮佛足,長跪合掌並對如來說:無上大慈大悲的清淨如來佛啊!您開啓了我的心地,宣說這些種種因緣,以方便說法提攜我們這些迷晦之人出脫苦海。世尊啊!今日我雖然領承了如來法音,知道如來藏中妙覺明心遍在十方世界,涵育著十方國土,以及清靜寶嚴妙覺王刹,但是如來又斥責我的多聞並無用處,對修習無上智慧並無益用。我現在就像是一個在旅途中飄泊的人,雖然蒙受天王賜予華麗屋宅,但仍然找不到屋宅的大門進去居住。懇請如來垂賜大悲心、爲我及法會中仍然蒙昧的修行者們開示,令我們能夠舍棄小乘教法,究竟如來無上涅槃,歸本于無上正道,令一切有學修者攝伏往昔的種種攀緣妄心,得獲一切法的總持而不散逸,得入佛的無上知見。說完這話,阿難即五體投地,與會中衆人一心期待佛宣慈旨。

  這時,如來哀憫會中這些聲聞、緣覺修行者們未能了知菩提心,同時也爲佛滅度後,末法時代之中的衆生們,發菩提心,開示無上乘妙修行的道路,如來對阿難及大衆們宣示:你們決定發菩提心,不畏艱難不生疲倦去求取如來無上正等正覺正叁摩提、就應當先明白最初發覺菩提心的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

  什麽是初發菩提心的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

  阿難,第一個道理是說,你們想要舍棄聲聞、緣覺修行,修習菩提乘,得入佛的知見,就應當審視因地發心與果地的覺的同和異。阿難,如果你是因地發心,即你的發心有所原因,並且以生滅心爲修習的本因,從而求取佛乘,達致不生不滅境地,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樣,就應當觀見到一切世間形質器物世界的種種事物,都在變化滅絕之中。阿難,你看這個世間一切造作成立的事物,有什麽是不會毀壞的?但是你從未看到過毀壞的虛空。爲什麽呢?虛空不是可以造作成立的,所以不會毀壞。而你身體中的堅硬事物就是地性,濕潤事物就是水性,暖熱事物就是火性,搖動事物就是風性,四大相互纏裹,就分裂了你湛圓妙覺的本心,成爲視、聽、覺、察種種功能,至此,你就陷入五重疊置的惡濁之中,

  而什麽是濁?

  阿難,譬如清水本是清淨湛然,塵土灰沙,其本質是滯礙堅質,二種事物本性不同,不相融洽。如果世間的人將塵土投進清水,塵土就失去了滯礙本性,水也失去了湛淨的本性,看起來渾渾泊泊,這就叫做濁,你們的濁有五重,其形其狀也是這樣。

  阿難,你看到虛空遍在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能認識到空和見不可分,有見即有空,有空即有見,空即是見,所以有空而無空的體,見即是空,所以有見而無見的覺知,如此見與空交織妄成,這是第一重濁,叫做劫濁。你的身體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見聞覺知種種知覺的局限使你産生滯礙,水火土風的旋轉使你能知覺,四大與覺性如此妄亂交織,這是第二重濁,叫做見濁。在你心中憶想記誦,生發起認知覺見,從而現出六根六塵,它們離開塵物無自己的相,離開覺知無自己本性,如此二種矛盾,也只能是妄亂交織而成,這是第叁重濁,叫做煩惱濁,你朝夕之間都在生滅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見卻每每想要滯留于世間,可是你的欲求業力又常要追隨于種種環境,如此妄亂矛盾交織而成、就是第四重濁,叫做衆生濁。你們的見聞本來並沒有差異,由于種種塵物的隔絕,莫名的差異就由此生出來,本性上你們可以相知,但是一經適用見聞,你們之間就生出對立,從而使同和異失去標准,如此妄亂交織而成,是第五重濁,叫做命濁,

  阿難,你想要讓你的見聞覺知能夠契合于如來的常、樂、我、淨四種涅槃功德,就應當選擇識生死的根本,依憑不生不滅圓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淨妙性去旋轉種種虛妄生滅,歸返本覺,得獲本真明覺的無生無滅的真性,這才叫做因地心。以此爲因地初心,然後方能圓成你的果地修證,這就像是澄清濁水,將其貯藏于靜器之中,盛器長靜不動,泥土灰沙等就會沈澱,清水就會現出。這就叫做初伏客塵煩惱。去掉泥土,澄純清水,就叫永斷根本無明,此時,認知了別是精純無雜,其中一切變現出來的事物都不能成爲煩惱阻礙,都能契合于涅槃清淨妙德。發覺菩提心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個是,你們決定發菩提心求取無上菩提,于菩薩乘中生出大無畏勇猛,決定舍棄種種有爲相,就應當詳審出煩惱的根本,本是從無始中來,因業力的發動而滋長生發。並且,還要詳審是誰在造作,誰死領受。

  阿難,修證菩提如果不能詳細審視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根塵在哪裏發生顛倒。不知道顛倒處,怎麽去降伏它呢?又怎麽去求取如來果位呢?阿難,你看世間的人在解結,但又不知道結在哪裏,怎麽知道如何去解開它呢?但當你欲解結時,你不知虛空已經被你肢解分裂了。爲什麽呢?因爲虛空並無形相,本來就無結可解。如果虛空被肢解,這就無異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緣知見等、都是竊賊的作爲,都在盜竊自己的寶藏。由此無始以來衆生世界就生出種種纏繞束縛,沈淪于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阿難,什麽是衆生世界?世對時間而言,就是遷流輾轉,界對空間而書,就是方位界限,你應當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爲界,過去、現在、未來,爲世。方位有十個,世數有叁個,一切衆生的妄亂交織,就在這當中貿然遷流、與世和界相互牽涉。雖然設立了十個方位界別,並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間只看到東、西、南、北、上和下沒有定位,這是因爲中間方位難以定位。東、西、南、北這四個數是分明的、將它與世的數相乘,那麽,就得到了一十二這個數,再將一十二這個數與流變的世數作叁次重疊計算,就有了無計數量來總括這個世界。

  阿難,你再在這當中去判斷它們的優和劣。眼睛可以看,但眼睛後面的卻看不到,而眼睛前面的能夠看見,這是後暗前明,前面的全明,後面的全暗,左面、右面可以看到的各是叁分之二,總括來看,眼睛的功德並不在全面,叁分功能之中,就缺失了一分。所以眼睛只有八百種功德。耳朵能周遍聆聽,十方聲音都能聽到,聲音升起時,可以聽到遠和近,聲音寂止時則能聽到無邊無際的寂靜,所以,耳朵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鼻子可以嗅聞,吸入呼出,有出有入,但是兩孔之中則不能嗅聞,所以,鼻根的功能也是叁分缺一,只有八百種功德。舌可以用來宣揚世間與出世間種種智慧,其可言說各種各樣,道理無窮無盡,所以,舌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身體能夠觸知,能夠知覺到舒適與不適,但是須觸摸時才能夠知覺,離開了觸摸就不能夠覺知,這當中,觸摸時占二分,離開時占一分、于是檢驗身根,也是叁分缺一,所以,身根只有八百種功德。意識能領會到十方叁世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物,這其間種種凡與聖的事物,無所不能包容、盡其涯際,所以意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能。

  阿難,你想要逆轉生死欲流,就要回來窮究六根流轉的源頭,從而能獲不生不滅境地。那麽,你應當檢驗這六種受用根,它們當中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是圓通,誰是不圓滿,如果能夠就此而悟解到圓通根本,那麽你就能夠逆轉那無始以來就妄亂交織的業力的流轉,從而能夠循入到圓通之中,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頭那裏,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現在我已將六根的湛靜圓明本性,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顯示出來,他們各自功能就是這樣,你詳細選擇其中可以方便進入的受用根,我會爲你發明它的功德,由此令你增進無上智慧。十方如來都能夠在十八界裏一一修行,不論從哪裏進入都能得到圓滿無上菩提,這當中並沒有什麽優劣之分。但是你仍處劣下智慧之中,還不能夠在十八界中圓滿自在,所以,我幫助你,讓你從一種根裏深入進去,只要此一門仍獲無妄,那麽,全部六種識根就都能夠得到清淨無妄的真知真覺。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爲什麽說要能逆轉根塵遷流,只須返回來深入一門就能令六根一時清靜?

  如來告訴阿難:你現在已經進到須陀洹果位,初入了聖道,你已滅絕了叁界衆生的世間識見。但是你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久遠以來早已積聚了無數量的滯礙虛物,這個虛物要經修習才可以斷絕,何況根中虛物的生、住、異、滅,各自有別又齊頭並進,現在你來看面前的六根,它們是一種還是六種?阿難,如果說只是一種,那麽耳朵爲什麽不能看,眼睛爲什麽不能聽,頭爲什麽不能走路,腳爲什麽不能言語?如果說六根就是六種根,那麽,我在這裏宣揚微妙法門,你用六根中的哪一根來領受?

  阿難說:我用耳朵來聽。

  如來說:你的耳朵在聽、關身和口什麽事?但你卻同時用口來問這微妙義,起身領承佛旨。所以,不是一根就是六根,若不是六根就是一根,你的根識不能既是一根又是六根。阿難,應當知道,這個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它從無始以來就已經顛倒交替,沈淪于六塵境象,更替于見聞覺知,因此,在圓湛不動的覺性當中,才産生一根和六根等概念和意義。你初入聖道,雖然能夠銷解六根的概念,但是仍沒有最終消除那一根的概念。就如太虛空參合種種器物,由于這些器物形狀各異,所以稱這個太虛空爲多種事物相異並存的空,除去種種器物後再來觀視虛空,這空就還是個虛廓澄明的空。其實,這個虛空怎麽會一下是同,一下又不同呢?更何況說它是一個虛空或者不是一個虛空?那麽,應知六種受用根也是如此。

  由于明、暗二相的現示,于妙圓之中湛然生出觀見,觀見精微映現色塵,色塵凝結成爲眼根,根的本真原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說眼睛是像葡萄串那樣的物體。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