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漢譯雜阿含第962經、別譯雜阿含第196經、英譯巴利聖典Majjhima-72。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裏。這一天,遊方行者婆蹉前來參訪。他合掌向佛行禮問訊後,就退坐在一旁,向佛陀問道:「喬達摩,你是否認爲『有情衆生有不朽的自我』(世間常),而且主張這才是唯一的真理,其余都是謬誤的見解?」
佛陀回答道:「婆蹉,那不是如來的知見,如來也沒有主張它是唯一的真理。」
婆蹉接著問道:「喬達摩,那麼你如何評論以下這些見解:『有情衆生沒有不朽的自我』、『衆生界有其邊際』、『衆生界沒有邊際』、『靈魂與肉身是一體的』、『靈魂與肉身兩者分立並存』、『衆生死後還會以另一種形態生存著』、『衆生死後即一無所有』、『死後的世界既可說是存在、亦可說是不存在』、『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它存在、亦不能說它不存在』?你是否主張它們之中的任何一說爲真理?」
佛陀回答道:「婆蹉,你提的這些都不是如來知見,如來也沒有主張它們之中的任何一說爲真理。」
聽了佛陀的回答後,婆蹉不解地問道:「前述那些見解有甚麼過患,以致于您要完全摒棄它們?」
佛陀回答道:「那些見解是顛倒之見、偏枯之見、歪曲之見、茫然之見、系縛之見,只能不斷引生出痛苦、煩惱、絕望與不安,而且不能令人斷愛去執、得到內明之智慧,也不能止息衆苦、通達涅槃。正因爲了知前述那些見解的過患,如來完全摒棄了它們。」
婆蹉問道:「喬達摩,你自己的見解是甚麼呢?」
佛陀回答道:「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覺的聖者超越一切見解,親證實相,如實了知【色】、【受】、【想】、【行】、【識】的生起、聚集、滅去、覺受與過患,因此對于五蘊不再有絲毫愛染,完全斷除了一切有關于『我』、『我的』、『自我』...等等虛妄的觀念與習氣,舍離塵勞世累,心意純淨無染,止息了衆苦。」
婆蹉又問道:「喬達摩,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脫的比丘在死後會往生至何方呢?」
佛陀回答道:「婆蹉,『往生』的提法在這裏是不恰當的。」
婆蹉問道:「那麼您的意思是說他不往生了?」
佛陀回答道:「婆蹉,『不往生』的提法在這裏也不恰當。」
婆蹉問道:「這麼說來,他既往生、亦不往生?」
佛陀回答道:「婆蹉,『既往生、亦不往生』的提法在這裏仍然不恰當。」
婆蹉問道:「那麼,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
佛陀回答道:「婆蹉,『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的提法在這裏還是不恰當。」
婆蹉又問道:「喬達摩,我問您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脫的比丘在死後的去處,您卻一概說我的提法不恰當(問題沒有意義)。這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實在令我困惑不已,連原先從他人的贊譽而對您生起的一絲信心都要消失殆盡了!」
佛陀回答道:「婆蹉,你的不解與迷惑是正常的,因爲此法甚深,難知難見,惟有智者與聖弟子才明白它。婆蹉,長久以來,你有著自己的信仰與師承,有著自己的見解與修行,要在如來的法中見到真理,那是很艱難的。」
佛陀接著說道:「婆蹉,我現在問你幾個問題,你可以隨意回答。婆蹉,倘若有人在你面前生起火來,你會看到並且知道『這火正在我面前燃燒著』這個事實,是嗎?」
婆蹉回答道:「不錯!」
佛陀問道:「婆蹉,倘若有人問你『在你面前這堆火靠甚麼而能繼續燃燒?』,你會如何回答他?」
婆蹉回答道:「喬達摩,我會如實回答他說:『這火能繼續燃燒,是靠著不斷添加薪草。』。」
佛陀問道:「婆蹉,如果在你面前這火熄滅了,你也能清楚看到並且知道它熄滅了。是嗎?」
婆蹉回答道:「不錯!」
佛陀問道:「婆蹉,那麼如果有人問你說:『那在你面前熄滅的火去了哪裏?去了東方?去了西方?去了南方?去了北方?』,你會如何回答他?」
婆蹉回答道:「喬達摩,在這個場合,『熄滅的火去了哪裏?』的問法不恰當。那火能繼續燃燒,乃是因爲有薪草爲燃料。當燃料耗盡,無所依憑,火就熄滅了;說它去了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乃至任何地方,都是錯誤的說法。」
佛陀開示道:「同樣的道理,婆蹉!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覺的聖者已摒棄了【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內、外、全部或一部有人、我、衆生之謬見與習氣,斷除了對它們的貪愛與執取,猶如截斷的多羅樹頭不複生一般,于未來永不再受生。婆蹉!他就如大海一樣的深廣而不可測度,無論說他『往生』、『不往生』、『既往生、亦不往生』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都是謬妄的說法。」
聽了佛陀這番開示,遊方行者婆蹉贊歎道:「喬達摩!好比在距離村莊、聚落不遠的肥沃土地上生長著一株高大的娑羅樹,由于歲久年深,枝、葉、樹皮、邊材都已雕零,最後只有主幹獨立不搖。喬達摩!您宣說的法義正如同這株枝、葉、皮、邊材都已雕零的大樹一樣,曆久而堅立不搖!」
經過佛陀的開示,遊方行者婆蹉充滿法喜,起身頂禮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