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下各宗對“叁不退”的說法

  教下各宗對“叁不退”的說法

  

  “叁不退”指菩薩行位,諸宗說法不一。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永不墮六道凡夫。2、行不退:所修之菩薩行願,永不退失。3、念不退:中道正念永不退轉。

  天臺宗藏教二乘(聲聞、緣覺)無“行、念不退”,通教無“念不退”。藏教初果以上,位不退。通教共十地。第四見地以上,位不退。第九菩薩地、第十佛地,行不退。別教初住至第七住爲位不退,斷滅見思惑而永超叁界生死;第八住至十回向爲行不退,破除塵沙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初地以上爲念不退,此時分破無明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圓教,初信至第七信爲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爲行不退;初住以上爲念不退。

  法相宗依萬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唯識觀,無複退墮惡業流轉生死之位,稱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識觀,對利他之行不退失,稱爲行不退;八地以上,得無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即在定散中亦恒常自在,稱爲念不退。

   叁論宗吉藏大師之“法華義疏”卷一,叁不退之異說有四:1、十住位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稱位不退;十地之中,第七地菩薩所作之修行不再退轉,稱行不退;第八地以上之菩薩入無功用道,自然進道不動念,稱念不退。2、外凡六心稱爲位退,七心以上稱位不退,余二者如同前釋。3、習種性,稱位不退;道種性,解行純熟,稱行不退;初地以上得無生忍,不複生心動念,稱念不退。4、十信十住是信不退,十行是位不退,十回向是行十退,十地念不退。叁不退若加處不退,即爲四不退論。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說:“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叁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叁不退。”圓證叁不退,須依照天臺宗圓教,初信至第七信爲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爲行不退;初住以上爲念不退。

✿ 继续阅读 ▪ 生搬硬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