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第九○五

  

  白話佛經

  

  雜阿含經第九○五、別譯雜阿含第一二○、英譯巴利聖典Samyutta-16:12南無十方佛 提供

  

  我是這麼聽說的: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裏,摩诃迦葉尊者與舍利弗尊者住在城郊的靈鹫山上。這一天, 有一大群遊方的外道行者來參訪舍利弗尊者,寒喧問訊後,坐在一旁,問道::「尊者!有情衆生在死後還以另一種形態活著嗎?」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接著問道:「那麼有情衆生在死後就一無所有了?」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也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聞言,追問道:「這麼說來,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它存在,也可說它不存在?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

  

  舍利弗尊者答道:「根據世尊的教導,這類問題都沒有意義。」

  

  外道行者們問道:「尊者!爲何你的老師沙門喬達摩認爲這些問題沒有意義?」

  

  舍利弗尊者答道:「因爲它們對修梵行沒有利益,修梵行的根基也不是建立在那些見解上。前述那些見解不能使人斷愛去執,無助于心意的安止與內明的開發,不能使人徹悟無生,不能使人止息煩惱,不能通達涅槃。正因爲如此,世尊不具說前述那些見解的對否。」   

  

  外道行者們又問道:「那麼,尊者!你的老師沙門喬達摩說些甚麼呢?」

  

  舍利弗尊者答道:「世尊教導我們認識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滅苦之道(四聖谛)。」

  

  外道行者們問道:「尊者!爲何沙門喬達摩宣說這些?」

  

  舍利弗尊者答道:「因爲它們對修梵行有益,修梵行的根基也是建立在四聖谛上。四聖谛能使人斷愛去執,達成心意的安止與內明的開發,使人澈悟無生,令人止息煩惱,通達涅槃。正因爲如此,世尊一向宣說四聖谛。」   

  

  聽了舍利弗尊者的回答,外道行者們很不滿地呵罵道:「尊者!爲何關于有情衆生身壞命終後之去處的各種見解,你不能明確地答複其對否,只是一昧回稱『根據世尊的教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你沒有知識,缺乏智能,像嬰兒一樣的無知,實在不配爲上座長老!」

  

  外道行者們說完這番抱怨指責的話後,紛紛起身離去。  

  

  外道行者都離去之後,舍利弗尊者來到摩诃迦葉尊者的住處,彼此寒喧問訊後,各自入座。舍利弗尊者向摩诃迦葉尊者談起自己剛才與外道行者對話之事,順口問道:「尊者摩诃迦葉,世尊爲何不置答『衆生有常?』、『衆生無常?』...之類的問題?」

  

  摩诃迦葉尊者答道:「因爲『有情衆生死後仍存在』、『有情衆生死後一無所有』、『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它存在,也可說它不存在』、『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這四種見解,無論采取其中任何一項,都是由于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生起、聚集、滅去、覺受、過患,乃至出離,還未能有所認知。

  

  成就正覺的聖者對于【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生起、聚集、滅去、覺受、過患,乃至出離,均已如實了知。

  

  對這樣的聖者而言,『有情衆生死後仍存在?』、『有情衆生死後一無所有?』、『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可說存在、也可說不存在?』、『有情衆生死後的世界既不能說存在、也不能說不存在?』這類的問題,根本沒有意義,因此世尊不具說它們的是非。」   

  

  經過這番議論後,兩位尊者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