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略考
天臺山國清寺 月 悟
“江湖”一詞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已成爲非常流行的日常用語。但是,考其由來,卻系禅家口頭禅,與昔時江西、湖南禅風極盛有關。
禅宗六祖慧能大師,有兩個大弟子:一是江西青原行思,一是湖南南嶽懷讓。青原之法嗣有石頭希遷,以振道于湖南,而號爲湖南;南嶽之弟子馬祖道一,以振道于江西,而號爲江西。此後,禅宗“一花開五葉”,“江西與湖南,兒孫滿天下”(語出《無盡燈論》)。南嶽支下分出臨濟、沩仰二宗,青原支下分出曹洞、雲門、法眼叁宗;臨濟宗後又分爲黃龍、楊岐二派,楊歧下又有虎丘和大慧兩派。其中,除了沩山祖庭在湖南甯鄉之外,曹洞宗(宜豐)及黃龍(甯州)、楊歧(萍鄉)二派祖庭皆在江西,青原行思之道場在江西吉安青原山,馬祖道一之道場在江西寶峰禅寺,故江湖二地尤以江西爲盛。因爲其時江西、湖南二地禅風極盛,所以專指禅徒曰“江湖”。
《景德鎮傳燈錄》石頭章曰:“江西主大寂(馬祖),湖南主石頭(希遷),往來幢幢並湊二大士之門。”時過境遷,“江湖”的含義不斷擴大、延伸。舉凡禅士之散處名山大刹之外,江上湖邊,皆爲江湖人;或俠客、隱士、商賈、藝人走南闖北,聚會在一處,亦爲江湖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