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之精髓

  大圓滿之精髓

  2009、07、13

  —傳喜法師法堂開示

   剛才大家看了有什麼感受啊?妄想沒有了,很清淨吧。妄想都是你的鬼,妄想鬼都被超度掉了。

   聽破瓦法頭頂蓋有沒有震動啊?麻啊!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門開了,直接阿彌陀佛來接引了,那還了得啊!這才叫修念佛法門,但是要福報大才會啊!

   破瓦法是大圓滿裏的精髓啊,修行要了生脫死,要見阿彌陀佛,這個是精髓啊!大圓滿的精髓就是這個,但是不學哪裏知道啊!很殊勝。剛才這是簡單的,還不是全部。全部的話,有的地方要念叁遍。

   剛才你們在錄像裏也聽到了,我在念的時候,就一聲“嘿” ,後面有“嘩啦啦”的聲音,那聲音就是下面的老太太倒下去了。現場念是不得了的,就是看錄像加持力都不得了!加持力很大,阿彌陀佛馬上現前,就是看錄像也有這樣的功德,妄想都不知哪去了,都超度掉了。

   所以修過這個法的人,妄想起不來,念佛會很清淨的,阿彌陀佛現前一樣,這種功德。

   前面比較長的就是阿彌陀佛名號,我們平時念的阿彌陀佛其實是阿彌陀佛心咒,直接以心咒爲名號,在藏傳裏就有翻譯。像我們平時念的本師釋迦牟尼,牟尼也是從釋迦牟尼心咒裏簡稱出來的。

   所以作爲一個教法,從佛陀傳下來,嚴格來說,我念到哪要配不同的圖。念智慧空行的時候,要配上一個紅色透明的一個智慧空行的圖。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要有阿彌陀佛接引像。甚至在觀想管道的時候,要把叁個脈,七個輪,至少心輪要展現出來,詳細到從肚臍以上這條脈到心這邊,心識象一朵小蓮花一樣的,有的畫成象風裏飄動的一個小氣球一樣。

   真正的我就是那東西,那東西從身體裏出來,人就死掉了。就是那個東西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東西從中脈一直到梵穴飄出去,就融到極樂世界去了。

   簡單很簡單,但是要有師父帶。平時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喊口號啊,到底怎麼往生極樂世界?不知道。這個法就是手把手的教,怎麼樣帶你去極樂世界的這條通道打開。

   正好就在這個法堂傳的,所以這個法堂很殊勝的,坐在這裏很大加持的,我們誦經、講課都在這裏。

   海濤法師我們最初也是在這裏見面的,他要學蒙山,那天我特意就在這裏放蒙山。海濤法師坐在邊上旁觀,那次將近兩百多人,這裏坐得滿滿的。那些臺灣的居士感覺到,說地獄的都超度上來了。

   後來海濤法師一直請,四個多月後我才出去到新加坡第一次弘法,到現在已經五年了。

   所有的大圓滿前行都是在這裏講的,四、五年來這個法堂成爲我們寺院修行的心髒一樣的,大家坐在這裏就會有加持,很安靜的。

   修行要安靜,修行要自己創造安靜的環境。靜很重要,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

   靜和安靜有一個關系,把這個靜生起智慧,你有固定的智慧,到十字街頭也好參禅了,也可以修行了。平時我們十字街頭參禅是弘法,退回來還是要在安靜的環境當中養,要養道。學道、悟道、養道,全部都要有好的環境。

   在慧日寺住久了會麻木掉,像你們乍到我想大家會有體驗,我住在這邊,一進法堂都會感覺到很大的加持力。

   特別今年我們開了第一次誦《大藏經》法會,桌子上擺的每一本經都不一樣啊!每一本都多少卷,整個法堂裏就放著這一部《大藏經》,我當時一走進來汗毛直豎,頭皮發麻。

   佛陀一生的教法,從佛陀初轉法 輪一直到涅槃,所有教法都包括在這裏面了,至少是大略都概括在這裏了。從印度取到中國來的經還是少部分,千分之一都不到,但是至少中國的藏經,在當今世界的佛教當中還是量很大的,比泰國、斯裏蘭卡的經要多。他們著重在小乘部,大乘部經典很少,我們這邊就傳過來很多。西藏呢大多數是金剛乘經典,大乘法經典也很少,有一些也是從我們這翻譯過去的。

   像《楞嚴經》,將近在宋朝的時候翻譯過去的,《華嚴經》也是從我們這翻譯到西藏去的。所以在藏地他們說直接讀漢文的經加持力比藏文的大,爲什麼?因爲我們更原始,他是從我們這翻譯去的,所以我們每次讀《普賢菩薩行願品》的時候,加持力都很大。

   我們這開首屆大藏經法會,多壯觀!每個人默默地念,雖然是默默地念,但是加持力非常大!

   我們這個法堂做了許多諸如此類的,所以它積累的功德很多,我們坐在這樣的地方尤其不一樣。如果這個地方是聖地,多少聖者都來過,你在聖地拜一拜佛,比你在自己家裏拜一千萬遍功德還大。

   大衆拜佛的地方,比你一個人拜佛的地方功德大。象這裏我們師父來過,一些大活佛、大堪布、大法師都來過,我們常住的師父天天在這裏用功辦道不間斷,那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們朝聖也是用你們的心靈去感受,也不僅僅是旅遊啊!盡管很多人還懵懵懂懂,跟旅遊界限分不大清,但是大家體驗過了,就會知道還是有不同的。什麼叫朝聖?有什麼身心的感受?業障消除了多少?你感受得到的。佛法實實在在的,佛法有時候從這個角度上也是唯物的,個人都會很清楚地感受得到。

✿ 继续阅读 ▪ 智者的教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