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陀名體相即不離不二”之經文與祖語

  “彌陀名體相即不離不二”之經文與祖語

  

  一、經文

  

  《大經》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莊嚴經》言: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悲,利益諸群品。

  

  《觀經》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

  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小經》言:

  

  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稱贊淨土經》言:

  

  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二、祖語

  

  龍樹菩薩《易行品》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天親菩薩《往生論》言: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昙鸾大師《往生論注》言:

  

  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

  

  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

  

  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衆生一切無明,能滿衆生一切志願。

  

  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

  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

  如禁腫辭雲:“日出東方,乍赤乍黃”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關日出,而腫得差。

  亦如行師對陣,但一切齒中誦“臨兵鬥者皆陳列在前”。行誦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樸子》謂之“要道”者也。

  又苦轉筋者,以木瓜對火熨之則愈;複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間共知,況不可思議境界者乎。

  

  善導大師《觀經疏》言: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衆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衆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衆生。

  彼此叁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

  

  善導大師《般舟贊》言: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爲余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謗法闡提行十惡,回心念佛罪皆除。

  

  法然上人〈大原談義〉言:

  

  至極大乘意者,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恒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大願業力所構出,令萬德讓與行者;

  他力難思巧方便,令一稱超過衆善。

  知識廣贊,猛火爲涼風;

  善友教稱,金蓮如杲日。

  名號大利無上功德也。

  

  法然上人《選擇集》言:

  

  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叁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

  

  法然上人〈逆修說法〉言: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攝在此名號中,是故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無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決》曰:

  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衆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

  加之,此經即指“一念”贊爲無上功德,是則殊勝大善根故,選爲本願也。

  

  法然上人〈天臺宗人之問答〉:

  

  彌陀因位時,代一切衆生,于兆載永劫之間,修六度萬行、諸波羅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納于六字名號故,萬行萬善、諸波羅蜜、叁世十方之諸佛功德,六字名號無有遺漏,是故名之爲“極善最上之法”。

  源信大師判爲“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內證外用、依報正報、恒沙塵數無邊法門、十方叁世諸佛功德,皆悉攝于六字之中,是故稱名功德無盡”者,此意也。

  

  法然上人〈叁部經大意〉言:

  

  夫叁字之名號雖少,如來所有內證外用之功德,萬德恒沙甚深之法門,皆悉攝在其中,誰可測量之乎?

  始從彌陀如來,萬德無漏所證之法門,直至觀音、勢至、文殊、地藏、龍樹,乃至彼土菩薩、聲聞等,所具事理觀行、定慧功力、內證智慧、外用功德,悉皆攝于叁字之中。然則極樂界中,所有法門,有漏其一乎?

  然而,此叁字名號,諸宗各以其宗之理而釋之:

  真言者,釋阿字本不生之義,出生四十二字,一切法不離阿字之故,謂之功德甚深之名號。

  天臺宗者,以空假中叁谛、正了緣叁義、法報化叁身,如來所有功德,皆不出于名號故,謂之功德莫大之名號。

  如是,諸宗各就其本宗所存之法,解釋阿彌陀叁字。

  今此宗之意者,真言之阿字本不生之義,或天臺之叁谛一理之法,或叁論之八不中道之旨,法相之五重唯識之意,森羅萬法,悉皆廣攝其中。極樂世界,一法不漏。

  然而非雲必須如是體悟彌陀本願之意,唯深信而稱念者,必得往生也。

  

  永觀上人《往生十因》言:

  

  彌陀名號之中,即彼如來從初發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萬行萬德,皆悉具足,無有缺減。非唯彌陀一佛功德,亦攝十方諸佛功德,以一切如來不離“阿”字故。因此,念佛者諸佛所護念。

  今此佛號文字雖少,具足衆德。如如意珠形體雖少,雨無量財。何況四十二字功德圓融無礙,一字各攝諸字功德。阿彌陀名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合成,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成廣大無盡善根。

  

  珍海上人《菩提心集》言:

  

  應念阿彌陀佛名,此名攝無量無邊功德。稱念此名,無量功德來集我身,無始至今,煩惱惡業,皆悉消除。

  

  親鸾上人《教行信證》言:

  

  此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法位大師《大經義疏》言:

  

  諸佛皆德施名,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

  

  元照律師《彌陀經義》言:

  

  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爲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

  

  戒度律師《正觀記》言:

  

  佛名乃是積劫薰修,攬其萬德,總彰四字,是故稱之,獲益非淺。

  

  用欽律師言:

  

  今若以我心口,稱念一佛嘉號,則從因至果,無量功德,無不具足。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言:

  

  極樂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于福,福已備矣。

  

  越叁祇于一念,齊諸聖于片言。

  

  藕益大師《彌陀要解》言: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衆生。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

  

  印光大師《文鈔》言:

  

  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

  

  莫訝一稱超十地,當知六字括叁乘。

  

  古德言: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叁字中,有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爲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爲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爲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叁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

  叁字之中是具足。

✿ 继续阅读 ▪ 彌陀名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