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身,萬劫不複。”學佛的人,常聽到這句話,可是聽入耳中,如果沒有深映入心中,也等于聽而不聞。
26.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看到一只鴿子,當下對舍利弗說:“這只鴿子的罪業,即使八萬劫後,仍然是鴿子。”即使八萬大劫都還是鴿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獲得人身?得到人身後,又是什麼時候才能遇到佛法呢?所以,我們既然生而爲人、得聞佛法,尤其是聽聞到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淨土法門,就必須當下掌握,誓必今生今世求生淨土,無有退轉。
27.過去久遠以來的每一尊佛出世,都會教化度脫無量衆生,善根成熟的衆生也都得道解脫,但像我們這樣罪業深重的衆生,卻一次又一次地漏于諸佛救度之外,如果沒有法藏菩薩站出來爲我們發願,以我們這樣的劣根種性,未來無量大劫又將會像過去一樣漏于諸佛救度,永無出頭之日,這是我們要知警覺而慎重考慮的地方。
28.所謂六道輪回,往往是在叁惡道比較多,任你有拔山蓋世的英勇、有掀天揭地的才能,但是誰能避免在陰間與閻羅王面對面對簿呢?只有超然世外,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只免于跟閻羅王見面,甚至能使閻羅王對他恭敬禮拜。凡是念佛的人,不但鬼神不能害他,閻羅王也不敢請他來。
29.人的壽命,以目前來講,平均八十歲;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最短的是五百歲,它的一天是我們的五十年;最長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四千劫,以人間來看,是很長了,但是以佛的眼光來看,還是很短,短到什麼地步?善導大師說“猶如電光”,閃電一閃,我們還來不及眨眼,它就消失了,是那麼的短暫。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就永遠在輪回,再恩愛的親人也會離開,即使見面也不相識。
30.對于苦境,我們不要純粹認爲它是苦,苦是入道的緣,沒有苦,我們很難想要解脫;因爲有苦,才使我們尋求解脫之道,所以我們反而要感謝這個苦的因緣。遇到人事物的逆境時,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因爲有苦才使我們得以警惕,對厭離娑婆世界的苦與欣慕淨土的樂的心更深,所以應感謝苦。如果無法了解這一點,而是一味的埋怨苦,將會從這個苦進入另一個苦。
31.世間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因緣和合,緣總是會盡的,盡了就彼此離開了,所以,這個世間永遠都是無常的,這個世間是痛苦的,到最後都成空的,沒有一個能讓我們主宰,唯有到極樂世界,才是真正不苦、不空,永恒存在,安樂自在。
32.家庭的存在,團體的存在,甚至社會、國家的存在,都是暫時性的,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父母、夫妻、子女再怎麼樣的恩愛深重,但是,無可奈何,總有一天要面臨“生離死別”。因此,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鳥兒,在樹林裏結巢而居,災難一來,樹林的鳥兒就各自逃難紛飛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難,所以說“生滅變異,虛僞無主”。不是永遠存在的,就不是真正的存在,就是虛假。
33.所謂信仰,就是相信有一種思想是我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我們爲這個信仰而活,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爲這個信仰獻身。因爲它超越自己的生命,高于自己日常的生活,就像日月星辰在我們頭頂上照耀著,使我們相信它而擡起頭來仰望,因此叫做信仰。
信仰是一種心靈之光,照耀著我們人生之路;沒有信仰的人,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既不知目標在何處,也無法辨別方向;不曉得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不曉得人生的目的、永恒究竟安樂的皈依處在哪裏?這樣的話,雖然活了一輩子,都是渾渾噩噩,可說是虛生浪死,到最後又隨業流轉。因此,信仰對我們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34.人一出生下來,就已經被判了死刑,而且,這個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麼時候來臨我們不知道,但是說到就到,我們要預先爲自己送終;爲自己送終是現在就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管死亡什麼時候來,一旦來的時候,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爲我們助念超度,現在就可以親自爲自己准備。
35.好不容易生而爲人,並得聞佛法、依法修行,卻不能在佛法當中尋找到今生今世可以當生成就的法門,豈不是在佛法當中只結一個緣,下一輩子又繼續輪回,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爲,誰敢保證下一輩子還能當人?即使當人,誰又能保證能聞佛法?即使幸而還能聞佛法,但能保證下下輩子嗎?能夠保證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嗎?所以印光大師說:“生死不了,危險太大;輪回未出,難免墮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所以,今生今世既然學佛,就必須把握今生今世可以解脫的法門,也就是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其實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是享受果報的,不是到那裏又再學習、再修行,所以這個法門既容易、又殊勝,殊勝在哪裏呢?殊勝在能當生成就,而且往生能夠當生成佛。
36.沒有大智慧,不會選擇念佛;沒有大福報,怎麼能夠遇到念佛法門呢?所以,念佛往生不只是大福報,也是大智慧。
《醒世箴言(慧淨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