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取他苦(上)
《修心八頌》講文(十四)
(2012-06)
地點:遼甯歸茗寺
第七頌:暗取他苦
願我直接與間接,利樂進獻諸慈母,老母有情諸苦患,自己默默而承受。
這裏又進一步,“暗”取他苦,不是“明”取他苦,直接和間接把所有的快樂都奉獻給法界一切父母衆生。法界一切衆生都曾經做過我們最親愛的父母親。 什麼叫直接和間接? 如果能直接地利益他們,比如,當下就讓他們安居樂業,讓他們能聞到佛法,讓他們能生活得更加美滿,那我們就要馬上去做,不要一拖再拖。如果你的父母就在身邊,你的親人就在身邊,你的老師就在身邊,你要直接地去利益他們。 如果不能直接利益他們,那我們也可以間接地去做。怎樣間接地去做?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想到曾經做過父母親的這些衆生,我們要把所有的善根功德都回向給如母的有情,要發心發願把這些善根和功德都變成他們解脫成就的因緣和樞紐,這就是間接地給予他們安樂,也就是利益他們。 有些人說:“師父,我也想利益衆生,可是地獄衆生苦我夠不著啊。”你看,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他們在戰火中,怎麼幫,要不要坐飛機過去?我們可以真心回向,不但要回向現世的衆生,乃至過去的曆代祖先、生生世世的父母親,我們都可以回向,這是間接的利益。 你不要認爲這些人跟你沒關系,夠不著,不是的。 學習佛法有個好處,我們很多的煩惱與痛苦都來自于無奈,比如,有一句話叫“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的一大痛苦。 對于一般人來講,的確是親不在就不能孝。可是對于學佛人,親不在了,還可以孝敬他們,會發現:我們能力增強了,不管何時何地,都有能力、有方法幫助一切想幫助的人!(大衆掌聲) 我們不會再愧疚,不會有懊悔,因爲當下就有方法、有能力去幫助他們,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我們學佛當中非常大的一個收獲。 我們可以知道:原來我們不是渺小的、孤立的,而是與芸芸衆生牽系在一起,牽一發而動乾坤;我們一念菩提心,就可以令所有的衆生都得到利益!(大衆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