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懷珍愛(下)
地點:遼甯歸茗寺 有這顆如意寶般的菩提心,我們不管是念佛、坐禅,還是修行一切的法門,才有可能了脫生死,圓滿成就。不過,菩提心不是想發就能發出來的,也不是想有就可以在心中隨意産生的,必須用正確的方法修出來。沒有一定的善根、福德因緣,也無法産生真正的菩提心。 大家想不想知道:通過哪種方法才能修出菩提心來?(衆答:想。) 這就是偈頌的下面一句:時時刻刻倍珍愛,輪回一切諸有情。要時時刻刻加倍關愛輪回裏的一切有情衆生,不會吃虧的。 我們在佛七當中也是如此,諸位來參加佛七,我們老和尚慈悲,把大家照顧得很好,住得好,吃得好,條件太好了。不過,可能比你家裏住得要擁擠些,可能一個房間裏的人都不認識,第一次見面,有的還是從遠道而來,性格脾氣都不太了解。 要不要包容?(衆答:要。) 要不要理解?(衆答:要。) 而且,在我們同修中,有老弱病殘的,有身體不適的,要不要關心照顧一下?(衆答:要。) “我要念佛,你愛咋整咋整,別影響我。”這話對不對? 還有很多人,爲了這次佛七,爲大家准備可口的飲食,爲我們提前把床鋪好,生活條件設施准備好,有很多背後默默服務的菩薩們,他們功德無量。 我們不要抱怨,不要說:“這裏怎麼那樣擠。”或者說:“我想點菜,怎麼不給我放什麼什麼之類”大家坐在一起,不容易啊,佛菩薩的加持力太大了,不冷也不熱。 如果,有時候冷一點、熱一點,我們要不要抱怨?(衆答:不要。) 要不要理解?(衆答:要。) 所以,饒益衆生的心,在我們佛七裏,就已經開始體現。關愛周圍的每一位師兄,在這裏如此,等佛七結束,回到家,要不要關心另一半?要不要抱怨他不支持你?要感謝他。哪怕他不同意你來,也要感謝、包容、理解他。 有的人說:“憑什麼?他都障礙我,我還要感謝?”正是因爲你沒有感謝他、包容他、理解他,所以他才障礙你。 還有的人說:“不對,是因爲他障礙我,所以我才不感謝他、不理解他,我才對他有意見。”恰好是你把這個因果關系搞顛倒了,是因爲你沒有令他生歡喜心,沒有理解、包容他,所以他才會障礙你。要想改變家裏人,改變他對你的態度,你就要好好珍惜、關心、理解他。 我們在這裏也是一樣,在佛七中,也會遇見一些逆境,有可能會生病,頭疼腦熱,或者是一個房間裏發生小小的沖突,如果有,應當感謝、包容、理解。因爲,這正是在成就你在佛七中的功德!所以說,時時刻刻加倍珍愛輪回當中的一切衆生,就是我們修習菩提心的方法。 反過來講,時時刻刻培養對衆生的慈悲心,才能夠最終在我們的內心相續中,産生真實無僞的菩提心,也就是饒益衆生、救度衆生,爲衆生發願成佛之心。 在我們的心相續中,能夠不間斷地生起饒益一切衆生的菩提心,這個時候,你才算是真正的珍惜人身,才算沒有白活,才算沒有白白浪費寶貴的人身。 回想我們的一輩子,無時無刻都在爲了他人、爲了國家、爲了社會而服務的時候,你才算這一輩子沒有白活。這一生一世我們得到了暇滿的人身,可以說,此時此刻是唯一解脫的機會。 大家在這裏打佛七,見到老和尚應當生起這樣的心:這一次來到歸茗寺,就是我此生最後的、唯一的解脫機會。 人生無常,我們一口氣呼出去,下一口氣能不能吸回來,不見得,黃泉路上無老少。我經常會聽到一些認識的人或者是他的親人去世,有的非常突然。 誰也不知道哪一天閻王爺會來找我們,這一切都是因果業力,不會跟你商量,不會因爲你不願意走而延緩時間。 此時此刻,就是我們解脫的唯一機會,希望大家以這樣的心來這裏打佛七。錯過了這次機會,再想得到人身是不可能的,不要輕松、放逸。一定要謹慎,要好好利用這個人身,好好念佛,並且在念佛當中,學會用心。 在休息時也不要認爲:現在是休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行住坐臥、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念佛的菩提心。 時時刻刻都應當思維:我來這兒幹嘛來了,我念佛是爲什麼,我應當怎樣來念佛,應當怎樣來用心。二十四小時不要忘記,把這個打成一片,佛心、我心,心心相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就在此間。 這是第一頌,恒懷珍愛,珍惜這個人身,好好發菩提心,珍愛一切有情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