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一 9 方便莊嚴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十一(9)

  ——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九、方便莊嚴

  經文:“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爲無爲樂。”我們都想修行,都想度衆生,可是要想度衆生必須有善巧方便,有了這種善巧方便才能夠成辦一切。佛法所說的智慧,除了根本智以外還有方便智,除了實智還有權智,學佛修行不但要成就根本智,更需要有方便智。根本智慧就是無分別智,不再打妄想。方便智就是能如實照見一切。因爲只有方便莊嚴故,才能夠成就爲無爲樂。“成滿”,成是成就,滿就是圓滿,圓滿成就,圓滿成功。也就是說世出世間的成就都離不開方便智,方也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我們雖然想度衆生,可是我們缺乏方便善巧,我們想度衆生,反而引得衆生煩惱,引得衆生討厭,這樣的話就不能真實地利益衆生。所以要懂得方便善巧。

  方便的圓滿也是我們修行智慧的圓滿,因爲要想有方便善巧必須具足智慧,我們之所以不能方便善巧,就是因爲智慧缺乏。

   有一個故事,有一家小孩子滿月,請大家吃飯,這時候賓客來了,大家都祝賀小孩子滿月,賓客都說一些吉利的話、祝福的話,可是有一個人來了,他就說了一句真話,他說這個孩子遲早得死啊。這話有錯嗎?一點不錯,主人把他攆出來了。這話場合不對,別人辦滿月請吃飯,他說一句真話,但缺乏方便善巧。當然我講的是極端。

  我們經常好心辦壞事,想做好事最後還惹了一身騷,最後還遭別人討厭。這往往就是方便善巧不夠,所以這個方便善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想利益衆生,不能不具備方便善巧,方便善巧就要善解人意,善于學習,善于了解別人、理解別人。如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就不能具足善巧方便。爲什麼佛菩薩能夠具足善巧方便呢?因爲他智慧圓滿了,因爲他的慈悲心盡虛空遍法界,能夠包容一切衆生,他能把一切衆生都放到自己的心裏頭,所以說他能夠完全了解衆生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我們能了解每一個人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嗎?不可以。我們包容心太差,你只有能夠包容他,你才能夠知道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佛能夠包容一切的衆生,所以他能夠知道一切衆生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有的人我們能夠了解他的需要,有些人我們就不能了解,有些人我就知道他心裏頭想什麼,他需要什麼,有些人我完全不能理解。那麼大家想想看,什麼樣的人我們容易了解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親近的人,就是你喜歡的人,你的仇人你就不一定了解他喜歡什麼。只有把他放在心裏的人,你才會了解,只有你心中有他,你才能了解他。有人說我把他放在心裏頭了,可是就是沒法了解他,那說明你沒有把他放在心裏頭。

  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能了解他?比如說有一人初次見面,陌生人我們爲什麼不容易了解他呀?因爲我們沒有把他放到我們的心裏。有一種人我們根本不能了解他,就是我們的敵人,他的想法總是跟我們的想法擰著,總想不到一塊去啊,這說明其實你心裏頭沒有真正包容他。所以“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他就會走到你的心裏頭。我們不斷抱怨,從來也不欣賞他,有時候夫妻之間都互相不理解,就是你不能夠真正包容他,走到他的心裏頭。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方便善巧就是,一定要發大慈悲心,把衆生要包容進去,能夠原諒他的錯誤。

  我曾經在我的博客裏有做過一首對子:允許任何人以任何錯誤方式對待我,不允許我以任何錯誤方式對待任何人。這裏的關鍵問題是,我們普通人都是允許我以任何錯誤方式對待任何人,爲什麼?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凡夫嘛,錯了,你原諒嘛。然後,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錯誤方式對待我,你不能說錯一句話,說錯一句話恨你一輩子。尤其有些人特別敏感,心眼小,你很小心了,萬一說錯一個字,他也恨你。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說話千萬不要傷人啊,有時你一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恨你一輩子。一句話讓人上天堂,一句話也讓人下地獄,小心呐。但心眼大的人就不會受傷害了,心眼小的人很容易受傷害。

  所以說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只有這樣子對待任何人,慢慢地你就智慧具足了,你把衆生包容進去了,你心裏有他了,他在想什麼不就知道了嘛。這也是方便善巧,不但要具足智慧,還要具足慈悲,方便善巧其實是果位上的東西,真正在方便上的圓滿只有成佛才能圓滿。度化衆生圓滿了,方便善巧可以度化衆生。那怎樣度化衆生就到達圓滿?只有佛陀才行,佛陀已經圓滿了一切的智慧福報,所以佛陀能夠圓滿地度化一切有情。這是佛陀果位上的智德、功用。我們修行也要如此,你的慈悲心越大,你就越能理解衆生,不會傷害衆生,更容易度化衆生,具足種種方便。

  修行當中有一句話,以大悲爲根,就是以大悲心爲根本,以菩提爲因,以菩提心爲因,以方便爲究竟。這是修行的幾個層次——大悲、菩提心和方便。方便具足了,就是你修行的究竟。有些人光懂得理論,但是不會去運用,所以這不叫究竟。什麼叫究竟呢?就是到達了圓滿,究竟一定是能夠具足種種方便,以方便的程度來表現成就的大小,成就越大,方便越多,他能有很多的方法來度化衆生。如果只會一招,這招不靈,就不靈了。就好像做菜一樣,只會做一樣菜,喜歡吃的碰對了,就真好吃,不喜歡吃這道菜,就碰不對了。只會一招,方便善巧太少。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爲無爲樂”。速得成滿,成就、圓滿。無爲就是不造作,就是無分別樂,這種樂是我們現在無法思議的。我們現在做任何事情都是造作,什麼叫造作?帶著強烈的功利心、目的心、分別心去做的。那麼佛陀是怎樣利益衆生的呢?他是無造作的。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要用分別心,比如說我要想幫你,幫你有什麼好處、值不值得幫呢?佛陀不一樣,普施大悲。大家看到太陽沒有,普照萬物,萬物的生長靠太陽。太陽有沒有造作?說:“我得給你們溫暖呀,你們要沒有我就死掉了。所以我得很努力給你們溫暖,給你們陽光呀。”沒有。你看,它日出日落,日複一日,從無改變,它沒有任何的疲勞,我們光享樂都累死了,可是太陽從來都沒有更改過,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太陽普照大地是不造作的,只有不造作才能永恒。

  爲無爲樂,佛菩薩這種境界我們難以體會,難以言傳,不可思議。當我們利益衆生成了一種習慣的時候,從來也沒有想過要任何回報的時候,這種快樂也難以言傳。由于我們的心眼都極爲狹小,做一丁點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天大的回報,如果這種回報沒有實現,抱怨馬上就起來了,所以說我們的快樂都極爲短暫,即使做好事,快樂也是大打折扣,因爲我們都是有爲,不是無爲,不能體會無爲法是聖者的境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