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安樂行品第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他人解說,除了解說外還能書寫或請別人書寫,與此同時便是把這部經典供養起來,並對恭敬、尊重、贊頌。”

  這時,釋迦牟尼佛爲了再次說明這種道理,便以偈頌格式說道:“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若想講說這部經典時,應當舍棄嫉妒、·怒、谄媚、欺诳等邪僞之心,經常修行質樸、直率的心性,不輕視他人,也不亵玩佛法。不要使他人對佛道産生疑惑後悔之心,說他們不可證成佛道。這些佛子們說法時,能常懷柔和之心地,常持忍辱之修行,以大慈大悲之胸懷對侍一切衆生,不生懈怠之心。十方的大菩薩因爲憐憫衆生之故而發心修行菩薩道,所以,對他們應生恭敬之心,視其爲自己的大師。對于諸佛,則視其爲無上慈悲的父親,破除驕慢之心,從而毫無障礙地說法,這就是第叁種安樂行。有智慧的人堅持並護衛這種修行之法,一心一意地住于這種安樂之行,這樣的大菩薩必然得到無量衆生的敬仰。”

  釋迦牟尼佛又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啊,菩薩、大菩薩于將來的末法時代佛法將要滅亡之時,凡是奉行受持這部《法華經》的,對于佛門的居家弟子和出家弟子要生令其快樂的大慈之心,對于非佛門的其它人也要生救拔其苦的大悲之心,應該這樣想:“這些尚未皈依佛門的人,他們真是損失慘重,如來爲衆生大開方便之門,根椐不同衆生之根機而隨宜應機講說妙法,可他們這些竟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這些人雖然不詢問、不理解、不信從這部經典,但是,只要我們一旦證得至高無上的佛智,那麼,不論我們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要運用神通之力和智慧之力,引導這些人悟入此經的神妙法義之中。”

  “文殊師利,這就是菩薩或大菩薩在佛滅度之後,所要成就的第四種安樂之行。若能這樣,他們講說此經妙法時,就不會産生過失,而且還會常常受到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國王、王子、大臣、民衆、婆羅門居士等的供養與恭敬、尊重和贊頌。空中的各位天神爲了聆聽這種妙法,也常會隨行侍奉。如果在村落、城鎮或寂靜的山林中說法,有人前來質疑責難,諸位天神便會晝夜不離地守護在旁邊,以不使佛法受損,並能使前來聽法的人皆大歡喜。爲什麼呢?因爲這部經典是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之中一切如來佛的神力所保護的。

  “文殊師利,這部《法華經》在無量無數的年代中,連其名字都湮沒無聞,更何況見到並受持、讀誦此經的人,那就更爲稀有了。文殊師利,譬如力量強大的國王,想以威武之勢降伏各國,而各小國之王卻不順從其命令,這時,大王就諸兵其發,前往討伐。大王若發現衆兵之中有戰功的人,便會非常高興,並根據其戰功的大少而給予賞賜,如有的給予田園家宅、村莊、城鎮等封邑,有的給予衣服或其它裝飾之物,有的給予各種珍寶和金銀、玻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以及象、馬、車乘和奴婢、屬民。總之,什麼都可以拿出來賞賜,只有自己頭上髻中的一顆明珠卻從來不給別人。爲什麼呢?因爲只有大王頭上有這樣一顆明珠,如果把它拿來賞賜,大王的隨從與部下一定會十分驚異。

  文殊師利,如來佛也是這樣,他運用禅定和智慧的力量,獲得了佛法國土,作爲法王統領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但魔王並不肯順從臣服,法王如來來各位賢聖將帥與魔王交戰。若有誰從中立下戰功,如來也會非常歡喜,于是便在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衆弟子當中,講說各種經典,使他們內心感到喜悅。通過講經,賜予禅定之法、解脫之法信斷盡煩惱的五根之力等各種佛法財寶,賜予涅槃之城,說他們獲得了滅度解脫,引導其心,使之皆大歡喜。但是,如來佛就是沒有這他們講說這部《法華經》。

  “文殊師利,譬如國王看見士兵立下大功勳,心中萬分歡喜,那顆難以置信的珍貴明珠,即使久藏于自己的頭髻之中,從不輕易地贈予他人,這時還是賞賜給了士兵。如來佛也是這樣,他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之中的大法王,以佛法教化叁界之內的一切衆生,看見自己手下的賢聖之軍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之魔作戰,與煩惱魔、死亡魔互戰,取得了很大的功勳,消滅了貪欲、·怒、愚癡等叁毒,超出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沖破了魔王的羅網,這時,如來佛也會十分歡喜。這部《法華經》是一部能使衆生獲得無上之智的經典,所以,也是一部世人大多會抱怨其難以信奉的經典。如來佛先前從未說過,現在方爲衆生演說。文殊師利,這部《法華經》是所有如來佛的第一說法,是所有佛法中最深奧微妙的,所以,直到最後才賜予衆生,就像力量強大的國王,長期守護著自己的明珠,到了最後才賜予士兵一樣。文殊師利啊,這部《法華經》是所有如來佛的秘密寶藏,居于所有佛經之首。在漫漫長夜之中,如來佛小心守護,從不輕易宣說,直到今天,才向你們敷演講說。”

  這時,釋迦牟尼佛想重宣這種義理,便以偈頌格式說:“修行菩薩行的諸位菩薩或大菩薩應常行忍辱之法,哀憫一切衆生,才能演說這部諸佛贊歎的經典。將來的未法時代,受持這部經典的人,對皈依佛門的在家和出家信衆以及尚未皈依佛法的人,均應懷抱一片慈悲之情。那些不聽聞、不信從這部經典的人,的確有很大的損失,將來我們一旦獲得佛道,將以各種方便之法門,爲他們講說此經妙法,使他們也能沐浴于這種妙法之中。

  “譬如力量強大的國王,對其士兵中作戰有功者賞賜各種寶物,如象、馬、車乘、裝飾之物、田園家宅、村莊、城鎮,或衣服、各種珍寶、奴婢、財物等。假若有勇健之將,作了一般人所不能作的事,這時,國王便拿下自己頭髻中的明珠,賜予這位健將。如來佛與國王一樣,他是法國之王,具備忍辱等無畏之力和無盡的智慧寶藏。他以大慈大悲之胸懷,依法教化世間,看見一切衆生遭遇苦惱,欲求解脫,從而與魔作戰,于是,佛便爲這些衆生賞賜種種妙法,先以方便法門,演說諸經之理,當得知衆生已從中獲得了力量,最後才爲他們講說這部《法華經》。就好像國王拿出自己頭髻中的珍珠來賜予士兵,這部經典乃是至尊之經,衆經中無上之品,我長期以來謹慎守護,從不輕易開示,可如今正是時候,所以便爲你們講說。

  “我滅度之後,追求佛道的諸位菩薩、大菩薩,要想安安穩穩演說此經,就應當親近如上所述的四種安樂之行。讀誦此經的人,常無憂愁煩惱,沒有各種病痛,紅光滿面,皮膚白嫩,不會成爲貧窮、卑賤、醜陋的人,衆生樂意見到,就好像思慕聖賢一樣,天上的諸位童子他會聽其使喚,刀杖不會加害其身,鸩毒不會爲害其身。若有人想惡意誣罵時,卻總是難開其口。外出行路時,毫無畏懼,就好像獅子王一樣。他的智慧之光,明遍法界,就像日光普照大地一樣。

  “如果在夢中遇到吉祥之境界,看見諸佛坐在獅子座上爲衆多環列周圍的比丘說法;以看到神龍、阿修羅等各類天神如恒河沙一樣衆多,他們都恭恭敬敬地合掌致禮,而自己正在爲他們說法;又看到諸佛,身現紫金色,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大千世界,佛以清淨梵音,演說諸法,而當夢到佛如此向四衆弟子說無上妙法時,也看到自己置身其中,合掌贊佛。

  “聽聞佛法之後,十分歡喜,便對佛進行供養,進而得到總持法門,證得不退之智。佛知其人之心業已深入佛道,便爲其授予成就無上正覺的記·,佛這樣說:“你這位善男子,將于未來世中,獲得無量智慧,證成佛道,你的佛國莊嚴清淨,廣大無比,其中也有四衆弟子向你合掌禮拜,聽你講經說法,還在夢中看到自己身處山林之中,修習善法,證得實相之境,在禅定中看見自己十方世界中的所有佛。諸佛身相呈金色,具足百福之相,十分莊嚴。聽聞佛法之後又爲他人講解,就會時常作到這樣的好夢。還可以夢見自己作了國王,舍棄了富麗堂皇的宮殿以及叁宮六院的妃嫔,舍棄了世欲人間美妙的五欲享受,走到修行的道場,在菩提樹下,坐于獅子座,修道曆時七日,便證得諸佛之智。成就了這種至高無上的佛道之後,起來再轉*輪,爲四衆弟子說法,經過億萬年,演說清淨妙法,救度無量衆生。然後將入涅槃,就好比煙盡燈滅一樣。

  “若在將來的五濁惡世中,有誰能演說這部至高無上的妙法,那麼,此人必將獲得大吉大利,猶如以上所述的各種功德。”

  

  

  

《妙法蓮華經 安樂行品第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