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非常恭敬地圍繞在佛的周圍。諸天王還看見十六位王子正在請佛說法。這時,所有的梵天王都上前以其頭面禮佛之足,並繞佛百千匝,以示崇敬,然後還用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如須彌山一樣衆多。他們還將天花拿來供養佛的菩提樹。以花供養之後,梵天王們又各以其宮殿奉獻給大通智勝佛,並說:“惟願佛慈悲哀憫我們,饒益我們。現在我們就把我們最心愛的宮殿奉獻您,希望您能夠接受。”接著,諸梵天王便在佛面前一心而同聲地以偈頌贊道:
“世尊啊!您是聖中之主,天中之王。您說法的聲音就好像好聲鳥在鳴叫,非常悅耳動聽。您是哀憫衆生的大慈悲者,我們五百萬億梵天王現在向您敬禮。世尊啊!您是多麼的難遭難遇啊!因爲佛都是經曆極其久遠的劫數之後才出現于世的。從古到今已有一百八十劫沒有佛出世了。由于沒有佛的教化指迷,越來越多的衆生墮落于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之中,而往生善道成爲天神者卻一天比一天減少。如今。這個悲慘的世界終于迎來了佛的誕生,您將撥開迷途衆生的雙眼,給這昏暗的世界帶來希望的曙光。所以,世間所有的衆生都會依于您,都會跟您修行。您將救度保護世間的每一位衆生,所以,您就是我們所有衆生的慈父,只有您才能哀愍我們的痛苦,只有您才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幸福。我們這些天神皆因在前世曾作過功德和善事,所以今世才這麼幸運能遇見佛,這是很值得慶賀的。”
“梵天王們誦偈贊佛之後,又都這樣說道:“惟願世尊哀憫一切衆生,爲我們轉妙*輪,說無上的佛法,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離苦得樂。”這時,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聲地誦偈道:
“大聖啊!請您轉動那微妙的*輪,爲我們顯示宇宙萬法之實相,使我們這些苦惱難熬的衆生離苦得樂,獲得最大的幸福。衆生如果聽了您的說法,就會得道升天,這樣一來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中的衆生將會日益減少,而修持忍辱和十善的人則會不斷增多,那時的世界將是多麼的美好啊!”
這時,大通智勝如來便默許了這些梵天王的請求。”
釋迦牟尼佛說:“另外,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中的所有的大梵天王都看到各自的宮殿爲一種從未有過的光明所照耀,他們歡喜跳躍,甚感美妙。于是,他們相互走訪,共議此事,大家都不明白自己的宮殿怎麼忽然會有這般光明。這時,他們中間有一位名叫妙法的大梵天王,爲諸梵天王說了一首偈語:
“我們諸位梵天王的宮殿,今日能有如此威曜的光明,這絕非無緣無故,所以,我們應當好好地探求一下這種瑞相的來源。千百年來,我們未見過這種瑞相,這不是因爲有某大德從天而生,就是因爲有佛出現于世。”
“這時,五百萬億梵天王帶著他們各自的宮殿,並用其衣服盛著天花,一同來到北方尋找這光明瑞相的起源。他們看見大通智勝如來坐在道場內一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天神、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非常恭敬地圍繞在佛的周圍。他們還看見十六位王子正在請求佛爲衆生轉*輪,演法旨。于是,所有梵天王皆來到佛的面前,以其頭面禮佛之足,並繞佛千百匝,還把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多如須彌山。他們還用天花供養佛的菩提樹。以花供養之後,梵天王們各將其宮殿奉獻給佛,並說:“惟願佛大慈大悲,哀憫我們的一片苦心,並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好處。所獻的宮殿,請您惠納。”接著,梵天王們跪倒在佛前,一心而同聲地頌偈道:
“世尊啊!見到您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您是破除一切煩惱的大聖人,一百叁十劫過去了。今天才得見到,所有饑渴中掙紮的衆生如今終于能夠在您的法雨之中得到充分的沐浴。過去我們未見過像您這樣具有無量智慧的聖者,您就像名貴珍稀的優昙缽花一樣,今天總算讓我們碰上了。我們的宮殿蒙您的瑞光照耀,從而變得如此莊嚴華麗,現在,就請您大發慈悲憐憫之心,接受我們所奉獻的宮殿吧!”
“梵天王們誦完偈語之後,又異口同聲地說:“惟願世尊講說佛法,使所有世間的天衆、魔衆、梵衆、沙門、婆羅門等都能度脫苦海,獲得安穩。”這時,所有的梵天王們又一心而同聲地誦偈贊佛道:
“惟願天神人類所尊敬的如來佛爲我們轉無上的妙*輪,擊大法鼓、吹大法螺,雨大法雨,從而度脫無量衆生。我們諸天神都皈依于您,就請您唱出深遠的法音吧!”
此時,大通智勝如來便默許了這大批梵天王的請求。
釋迦牟尼佛對法會中的比丘們繼續講道:“那時,西南方以至西方、西北方、北方、東北方、下方也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上方也是如此。那裏也有五百萬億國土,其中的大梵天王都親眼看見他們所居住的宮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威曜光明,他們歡喜跳躍,心中感到極其稀奇難得。于是,他們奔走相告,共議此事,都在發出疑問:我們的宮殿爲什麼會出現這般光明?當時,他們中間有一位名叫屍棄的大梵天王,爲諸梵衆說了一首偈語:
“今天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的宮殿會出現這種前所未有、莊嚴輝煌、具有無比威德的光明?這種微妙的景象,過去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不是因爲有大德從天降生,就是因爲有佛出于世間。”
“這時,上方五百萬億梵天王各自以其衣盛滿五光十色的天花,坐在他們的宮殿之中,向下方而來,一起追尋找這瑞相的來源。他們看見大通智勝如來坐在道場之中一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諸天神、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圍繞在佛的周圍。他們還看見十六位王子正在請求佛講說佛法。于是,這些從上方來諸世界的梵天王們立即上前,以其頭面禮佛之足,並繞佛千百匝,然後,他們又拿出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如須彌山一樣衆多。他們還以天花供養佛的菩提樹。以花供養之後,梵天王們又各以其宮殿奉獻給佛,說道:“惟願世尊哀憫並饒益我們,希您能接受我們所獻的宮殿。”接著,梵天王們便跪倒于佛前,一心而同聲地誦偈贊佛道:
“善哉!善哉!我們能夠遇見諸佛,可真是太幸運了!佛是救世的聖尊,難令一切衆生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的牢獄。佛具足一切微妙的智慧,是所有天神和人類的導師。您大慈大悲,哀憫一切有情無情的衆生,能爲他們揭開甘露的法門。過去無量劫均已白白空過,始終無有一佛現世。在您未出現之前的漫漫歲月中,十方界內一片灰暗,衆生在黑夜之中苦苦掙紮,不斷地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叁惡道之中。淪落于多怒好鬥、爲非作歹的阿修羅道中的衆生就更多了。與此同時,善道中的天神們日益減少,他們也在一個個地轉生于惡道之中。在這無佛無法、罪惡充斥的黑暗世界中,衆生根本沒有聽過佛說法,所以他們也長期不行善事,軀體之力與智慧之力與日俱減。由于不斷作惡造業,衆生失去了本有的一切快樂,也不再去追求快樂,他們完全沈溺于邪見謬法之中,不知道善良的威儀和准則。總之,由于得不到佛的教化,他們生生死死都輪回于叁惡道中,飽受無盡的痛苦。如來佛是世間一切衆生的明眼善知識,曆經極其遙遠的時代才會出現于世,而其出于世,也是因爲他有慈悲之心,哀憫衆生的緣故。他雖然現身于世,但卻超出塵俗,成就了無上聖智。我等梵天大衆感到十分欣喜和慶幸,其它一切衆生也從未有今天這樣歡快激動。承蒙您的光明照耀,我們的宮殿變得如此莊嚴。現在,我們就它奉獻給世尊,惟願您大發慈悲接受我們的這種供養。我們願將這種供養佛的功德,普遍回向于一切衆生,願我們與一切衆生共成佛道!”
“這批來自上方諸國土的五百萬億梵天王以偈贊佛之後,又對佛說:“現在惟願世尊能爲我們轉*輪,說佛道,使我們得到安穩,得到解脫。”接著,梵天王們又誦偈說:
“世尊啊!轉起您那微妙的*輪吧!擊起您那甘露的法鼓吧!您將度脫一切受苦受難的衆生,您將爲我們開示一條通往妙樂涅槃的道路!惟願您能夠接受我們的請求,哀憫我們這些迷途的衆生,以您那宏亮微妙的聲音,去敷演那無量劫來積集的聖潔佛法!”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那時,大通智勝如來接受來自十方的所有大梵天王和十六位王子的請求,立即爲他們從不同角度分別叁次講述苦、集、滅、道四谛的義理,共講十二次,故稱叁轉十二*輪。無論是沙門、婆羅門,還是天衆、魔衆、大梵天王,甚至世間其它一切衆生,都不能轉這種微妙的*輪。佛對他們講叁界諸苦、苦的原因、滅苦之後的境界以及滅苦的途徑。佛還爲他們詳細講解十二因緣之法:無明緣行,即不懂佛法的愚癡無知(無明)引起種種世俗的意志活動(行)。行緣識,即由意志活動牽引力,使托胎時的心識即精神活動(識)向與意志活動相應的處所投生。識緣名色,即由精神活動引起母胎內部心(名)、身(色)的發育。名色緣六入,即胎兒由身心混沌狀態發育出不同的認識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合稱六入。六入緣觸,即胎兒出生後,六種認識器官與外界事物接觸而産生觸覺。觸覺受,即由于年齡增長,心識漸次以達,認識器官與外界相接觸時,産生苦、樂、不苦不樂叁種感受。受緣愛,即對于外界由感愛進而産生了貪愛。愛緣取,即隨著貪愛的轉盛,導致對外界可享受的一切執著不放(取)。取緣有,即由于執著而産生種種思想行爲(有),這些起思想行爲是能産生當來果報的善惡之業,故名其爲有。有緣生,即所造的業必然産生果報,從而導致來世的再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即有生必有衰老和死亡,必有憂悲和苦惱。如果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大通智勝佛爲天神和人類講此法時,有六百萬億那由他的人均聞法開悟,舍棄一切惡法,從而解脫…
《妙法蓮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