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P3

  ..續本文上一頁了內心深處貪、瞋、癡等煩惱的束縛,證得了甚深微妙的禅定和叁種明達、六種神通,還具足八種解脫。第二、第叁、第四次說法時,又有億萬恒河沙那由他衆生聞法開悟,他們也舍棄了一切惡法,解脫了內心各種煩惱的束縛。從此以後,從佛聞法而開悟的聲聞大衆無量無邊,不計其數。

  “那時,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之身分出家爲小和尚。他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非常通利,智慧十分明了。他們在過去世中曾經供養過千萬個佛,並在諸佛所,淨修梵行,一心追求佛的無上聖智。他們一塊兒對大通智勝佛說:“世尊,這些無量千萬億的大德均已成就了聲聞果位。您現在也應當爲我們講說至高無上的佛智。我們聽聞之後,都將共同修學。世尊,我們志願得到佛的正知正見,這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強烈願望,您是知道的。”這時,轉輪聖王所領導的大衆中有八萬億人,他們見十六位王子出家修行,也都要求出家。國王便答應了。這時大通智勝佛受小和尚們的請求,過二萬劫之後,才于四衆弟子中講說這部大乘經,名叫《妙法蓮華經》,它是教化大乘菩薩的法門,受到佛的護持和關懷。佛講完此經後,十六位小和尚爲求證至高無上的佛智而一心受持,諷誦不息,全面領會貫通。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大通智勝佛講說《妙法蓮華經》時,十六位發菩薩心的小和尚都完全相信,受持不疑。聲聞大衆中也有許多人恍然大悟,一心信解。其余千萬億種類的衆生均心生疑惑。大通智勝佛在長達八千劫的時間裏,一直講說此經,始終未曾中斷。說完此經後,大通已入智勝佛便進入靜室,參禅入定八萬四千劫。那時,十六位發菩薩心的小和尚知道大通智勝佛于靜室,寂然禅定,于是他們各升法座,在佛入定的八萬四千劫當中,爲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男、女居士等四部衆廣泛講說《妙法蓮華經》。他們每人均度脫了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的衆生,爲他們分別開示大乘教門,使他們得到歡喜和利益,引導他們樹立追求無上佛智的信心。

  “經過八萬四千劫之後,大通智勝佛從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叁昧之中出定,來到他的法座上,安詳而坐,對所有衆生宣告道:“這十六位發菩薩心的小和尚是很得的,他們個個聰明伶俐,智慧明了,均曾供養過無量億個如來佛,並在爲些佛那裏常修梵行,受持佛智,開示教導一切衆生,使他們都能得到佛的智慧。所以,你們應當常常親近並供養他們。爲什麼呢?因爲,如果聲聞弟子或者辟支佛,甚至是諸大菩薩,能夠相信這十六位菩薩所說的經法,並依其修行,不生毀謗,那麼,這些人都將證得至高無上的如來智慧。”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比丘說:“這十六位菩薩長期以來一直樂意說部《妙法蓮華經》。他們每一位所教化的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衆生,信解無礙,持行不息。因爲這個緣故,這些衆生即可得見四萬億佛世尊,至今依然如此。

  釋迦牟尼佛又說:“諸位比丘,我現在告訴你們,那位大通智勝佛的弟子十六位小和尚,如今皆已得到了至高無上、圓融無礙的佛智慧,他們現在正在十方界內諸國土中以佛的身份爲衆生講經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和聲聞作爲他們的眷屬。其中兩位小和尚在東方作佛,第一位名叫阿·佛,在歡喜國;第二位名叫須彌頂。又有兩位小和尚在東南方作佛,第一位名叫師子音,第二位名叫師子相。南方也有兩位,一位名叫虛空住佛,一位名叫常滅佛。西南方二位佛,一位名叫帝相,一位名叫梵相。西方有兩位佛,一位名叫阿彌陀佛,一位名叫度一切世間苦惱佛。西北方有兩位佛,一位名叫多摩羅跋·檀香神通,一位名叫須彌相。北方有兩位佛,一位名叫雲自在,一位名雲自在王。東北方的佛名叫壞一切世間怖畏。第十六小和尚在娑婆國土成就佛的無上聖智而成佛,此即是我釋迦牟尼佛。

  “諸位比丘,我們第十六佛在作小和尚時,各自都曾教化了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衆生。這些衆生從我們那裏聽聞佛法之後,便都爲著證成至高無上的佛智而奮鬥。今天,這些衆生中有的達到聲聞果位,我也常教化他們繼續前進,朝著至高無上的佛智而精進修行。這些人將在此佛法的指引下,逐漸進入微妙的佛道。爲什麼呢?因爲如來佛的智慧深奧微妙,難信難解。難信故不容易修行;難解故不容易證果。那時候我所教化的無量恒河沙數衆生,就是你們這些比丘以及我滅度以後未來世中的聲聞弟子。

  釋迦牟尼佛又說:“我滅度後,還會有一部分弟子不聽聞這部《妙法蓮華經》。他們好樂小乘法,對大乘菩薩法門不知不覺。這些小乘弟子自認爲已修到一定的功德,由此即可自我滅度,進入涅槃。屆時,我將在其它國土中作佛,也將更換爲另外的佛名。這些小乘弟子雖然自認爲小乘功德即可自我滅度,進入涅槃,但他們在那個國土中又會求取佛智,從而將會聽到這部大乘經典。總之,只有通過唯一的佛乘才可獲得真正的、最終的滅度,除此之外,絕無其它的乘可獲如此真實的滅度。當然,有的佛也用方便法門來開導衆生,但這只是權宜之法,最真實的法只是唯一的佛乘。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涅槃的時刻已到,座下所有大衆也都心清意淨,信仰堅定,理解力很強,他們都能了達法空之理,並能參入甚深的禅定,如此,佛就會召開一切菩薩及聲聞大衆,爲他們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因爲世間所有的衆生均不可能通過二乘法而得到滅度,只有佛乘才是獲得真實滅度的唯一途徑。

  釋迦牟尼佛接著又對諸比丘說:“你們應當知道,如來具有方便說法的能力,他深知一切衆生的特性,知道他們的志向和興趣在于小乘之法,也知道他們深深地貪著于世俗的五種欲望,所以,佛便爲這些人說小乘的滅度,他們聽了便會接受,並隨之而精進修行。”

  釋迦牟尼佛又舉例說:“譬如有一段長達五百由旬的險難惡道,這裏曠絕無人,險惡無比,恐怖至極。但只有走過這條道才能到達一切珍寶所藏之處,所以,有許多人想走過這條道路。這時,有一位導師,非常聰明能幹,熟知這條險道的具體情況,于是,他發心引導衆人走過這段險道。但是,他率領的這些人走到中途時,心生懈怠,想退回去,不再向前走了。他們對導師說:“我們疲憊不堪,加之也十分害怕,所以都不敢再向前走了。前面的路還很長,現在我們想退回去。”這位導師靈活機動。具有隨機應變的方便法門,他想:“這些人真是可悲可憐,爲何要舍棄大量的珍寶而往後退呢?”想到這裏,他只好以其方便權宜的神力,在險道中叁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個虛幻的城市,然後對衆人說:“你們不要害怕,更不能後退。現在,你們可以到前面這座大城市裏住下來,在這城裏,你們就可以隨意行動。假如能進入此城,即可很快地得到安穩。到時,你們若想再繼續前進到藏寶之處,也是可以到達的。”這時,身疲力倦到極點的衆人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座城市,個個心中充滿了從未有過的歡喜。他們說:“我們現在終于可以避開這條險惡之道,馬上就可以得到安穩了!”于是,衆人繼續前行,進入那座化城。此時,他們認爲自己已經超度,已經得到了安穩。導師知道這些人已得到休息,不再疲倦了,于是,他又使出方便神力,滅掉那座化城,對大家說:“你們應當再跟我向走,藏寶之處就在前方不遠的地方。剛才那座城市是我變化出來的虛幻化城,只是爲了能讓你們從中休息以使繼續前進罷了。”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個故事後又說:“諸位比丘,如來佛也是如此。佛現在是你們的大導師,他熟知生死途中的各種煩惱惡道極其艱險、苦難和長遠,所以應該走出這條險道,並到快樂安穩的彼岸。但是,如果衆生只聽到唯一的、深奧的佛乘之法,他便會拂袖而去,既不想見佛,也不想親近佛。因爲,他們會這樣想:成佛之道太遙遠了,只有經過極其長久的勤苦修行才可成功。佛知道衆生的心念是非常怯弱、下劣的,所以,便以其方便權巧之力,爲衆生說二乘法的有余涅槃,以使修道上起懈退心、具有畏難情緒的衆生能在中途暫時休息。等衆生通過修行第二站時,如來佛便又對他們說:“你們所要作的時尚未完成,你們現在所住的地方已經接近佛的智慧了。你們應當認真觀察,仔細思量,你們現在所得到的涅槃並不是真實的涅槃。其實這只是如來佛的方便力量,于唯一的佛乘分別說出聲聞、緣覺、菩薩叁乘的法門。就好比那位引路的導師,爲了誘導衆人到達寶藏之處,故而在中途化作一城,使衆人先抵達這裏,得到休息。然後再告訴他們說寶藏就在附近,而這座城市並非真實,只是變化出來的虛幻之城。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其義,便說偈道:

  “大通智勝佛在其道場的師子座上打坐入定,長達十個劫數,猶未證悟佛智,因此,佛也未能現世,他自己也未能成佛。那時,一切天神、龍王、阿修羅等大衆不停地散下天花,來供養這位佛。與此同時,他們還擊打天鼓,奏出種種的伎樂。他們還吹來陣陣香風,帶走那已經枯萎的天花,再送來美麗鮮豔的新花。經過十小劫之後,大通智勝佛才終于證成佛道。這時,所有的天神和世人無不滿心歡喜,激動不已。大通智勝佛的十六位兒子都和他們的眷屬共約億萬之衆,前呼後擁地來到佛的住地,他們以自己的頭面禮佛之足,以此最崇敬的禮拜方式,懇請佛爲他們講經說法,他們對佛說:“聖師子啊!以您滋潤的法雨充實我們和一切衆生的心田吧!世間最尊貴的佛啊!您是多麼的難遭難遇,不知經過了多麼漫長的時間才遇到您的出現。您的現世就是爲了喚醒一切昏昧的衆生,您那不可思議的威神智力將震動到一切衆生的心性地上!”

  “那時,東方有五百萬億個國土,所有這些國土上的梵天王宮殿,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光芒。梵天王們看到這種瑞相後,都尋光追索來到佛的住地。他們散下衆多的天花,並奉上自己的宮殿,以供養這位難得的聖尊。…

《妙法蓮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