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第七▪P3

  ..续本文上一页了内心深处贪、瞋、痴等烦恼的束缚,证得了甚深微妙的禅定和三种明达、六种神通,还具足八种解脱。第二、第三、第四次说法时,又有亿万恒河沙那由他众生闻法开悟,他们也舍弃了一切恶法,解脱了内心各种烦恼的束缚。从此以后,从佛闻法而开悟的声闻大众无量无边,不计其数。

  “那时,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之身分出家为小和尚。他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非常通利,智慧十分明了。他们在过去世中曾经供养过千万个佛,并在诸佛所,净修梵行,一心追求佛的无上圣智。他们一块儿对大通智胜佛说:“世尊,这些无量千万亿的大德均已成就了声闻果位。您现在也应当为我们讲说至高无上的佛智。我们听闻之后,都将共同修学。世尊,我们志愿得到佛的正知正见,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您是知道的。”这时,转轮圣王所领导的大众中有八万亿人,他们见十六位王子出家修行,也都要求出家。国王便答应了。这时大通智胜佛受小和尚们的请求,过二万劫之后,才于四众弟子中讲说这部大乘经,名叫《妙法莲华经》,它是教化大乘菩萨的法门,受到佛的护持和关怀。佛讲完此经后,十六位小和尚为求证至高无上的佛智而一心受持,讽诵不息,全面领会贯通。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大通智胜佛讲说《妙法莲华经》时,十六位发菩萨心的小和尚都完全相信,受持不疑。声闻大众中也有许多人恍然大悟,一心信解。其余千万亿种类的众生均心生疑惑。大通智胜佛在长达八千劫的时间里,一直讲说此经,始终未曾中断。说完此经后,大通已入智胜佛便进入静室,参禅入定八万四千劫。那时,十六位发菩萨心的小和尚知道大通智胜佛于静室,寂然禅定,于是他们各升法座,在佛入定的八万四千劫当中,为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男、女居士等四部众广泛讲说《妙法莲华经》。他们每人均度脱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众生,为他们分别开示大乘教门,使他们得到欢喜和利益,引导他们树立追求无上佛智的信心。

  “经过八万四千劫之后,大通智胜佛从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三昧之中出定,来到他的法座上,安详而坐,对所有众生宣告道:“这十六位发菩萨心的小和尚是很得的,他们个个聪明伶俐,智慧明了,均曾供养过无量亿个如来佛,并在为些佛那里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教导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佛的智慧。所以,你们应当常常亲近并供养他们。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声闻弟子或者辟支佛,甚至是诸大菩萨,能够相信这十六位菩萨所说的经法,并依其修行,不生毁谤,那么,这些人都将证得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这十六位菩萨长期以来一直乐意说部《妙法莲华经》。他们每一位所教化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信解无碍,持行不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众生即可得见四万亿佛世尊,至今依然如此。

  释迦牟尼佛又说:“诸位比丘,我现在告诉你们,那位大通智胜佛的弟子十六位小和尚,如今皆已得到了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佛智慧,他们现在正在十方界内诸国土中以佛的身份为众生讲经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和声闻作为他们的眷属。其中两位小和尚在东方作佛,第一位名叫阿·佛,在欢喜国;第二位名叫须弥顶。又有两位小和尚在东南方作佛,第一位名叫师子音,第二位名叫师子相。南方也有两位,一位名叫虚空住佛,一位名叫常灭佛。西南方二位佛,一位名叫帝相,一位名叫梵相。西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阿弥陀佛,一位名叫度一切世间苦恼佛。西北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多摩罗跋·檀香神通,一位名叫须弥相。北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云自在,一位名云自在王。东北方的佛名叫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小和尚在娑婆国土成就佛的无上圣智而成佛,此即是我释迦牟尼佛。

  “诸位比丘,我们第十六佛在作小和尚时,各自都曾教化了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这些众生从我们那里听闻佛法之后,便都为着证成至高无上的佛智而奋斗。今天,这些众生中有的达到声闻果位,我也常教化他们继续前进,朝着至高无上的佛智而精进修行。这些人将在此佛法的指引下,逐渐进入微妙的佛道。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的智慧深奥微妙,难信难解。难信故不容易修行;难解故不容易证果。那时候我所教化的无量恒河沙数众生,就是你们这些比丘以及我灭度以后未来世中的声闻弟子。

  释迦牟尼佛又说:“我灭度后,还会有一部分弟子不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他们好乐小乘法,对大乘菩萨法门不知不觉。这些小乘弟子自认为已修到一定的功德,由此即可自我灭度,进入涅槃。届时,我将在其它国土中作佛,也将更换为另外的佛名。这些小乘弟子虽然自认为小乘功德即可自我灭度,进入涅槃,但他们在那个国土中又会求取佛智,从而将会听到这部大乘经典。总之,只有通过唯一的佛乘才可获得真正的、最终的灭度,除此之外,绝无其它的乘可获如此真实的灭度。当然,有的佛也用方便法门来开导众生,但这只是权宜之法,最真实的法只是唯一的佛乘。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涅槃的时刻已到,座下所有大众也都心清意净,信仰坚定,理解力很强,他们都能了达法空之理,并能参入甚深的禅定,如此,佛就会召开一切菩萨及声闻大众,为他们讲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因为世间所有的众生均不可能通过二乘法而得到灭度,只有佛乘才是获得真实灭度的唯一途径。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对诸比丘说:“你们应当知道,如来具有方便说法的能力,他深知一切众生的特性,知道他们的志向和兴趣在于小乘之法,也知道他们深深地贪着于世俗的五种欲望,所以,佛便为这些人说小乘的灭度,他们听了便会接受,并随之而精进修行。”

  释迦牟尼佛又举例说:“譬如有一段长达五百由旬的险难恶道,这里旷绝无人,险恶无比,恐怖至极。但只有走过这条道才能到达一切珍宝所藏之处,所以,有许多人想走过这条道路。这时,有一位导师,非常聪明能干,熟知这条险道的具体情况,于是,他发心引导众人走过这段险道。但是,他率领的这些人走到中途时,心生懈怠,想退回去,不再向前走了。他们对导师说:“我们疲惫不堪,加之也十分害怕,所以都不敢再向前走了。前面的路还很长,现在我们想退回去。”这位导师灵活机动。具有随机应变的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悲可怜,为何要舍弃大量的珍宝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以其方便权宜的神力,在险道中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虚幻的城市,然后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能后退。现在,你们可以到前面这座大城市里住下来,在这城里,你们就可以随意行动。假如能进入此城,即可很快地得到安稳。到时,你们若想再继续前进到藏宝之处,也是可以到达的。”这时,身疲力倦到极点的众人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城市,个个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欢喜。他们说:“我们现在终于可以避开这条险恶之道,马上就可以得到安稳了!”于是,众人继续前行,进入那座化城。此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超度,已经得到了安稳。导师知道这些人已得到休息,不再疲倦了,于是,他又使出方便神力,灭掉那座化城,对大家说:“你们应当再跟我向走,藏宝之处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刚才那座城市是我变化出来的虚幻化城,只是为了能让你们从中休息以使继续前进罢了。”

  释迦牟尼佛讲完这个故事后又说:“诸位比丘,如来佛也是如此。佛现在是你们的大导师,他熟知生死途中的各种烦恼恶道极其艰险、苦难和长远,所以应该走出这条险道,并到快乐安稳的彼岸。但是,如果众生只听到唯一的、深奥的佛乘之法,他便会拂袖而去,既不想见佛,也不想亲近佛。因为,他们会这样想:成佛之道太遥远了,只有经过极其长久的勤苦修行才可成功。佛知道众生的心念是非常怯弱、下劣的,所以,便以其方便权巧之力,为众生说二乘法的有余涅槃,以使修道上起懈退心、具有畏难情绪的众生能在中途暂时休息。等众生通过修行第二站时,如来佛便又对他们说:“你们所要作的时尚未完成,你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已经接近佛的智慧了。你们应当认真观察,仔细思量,你们现在所得到的涅槃并不是真实的涅槃。其实这只是如来佛的方便力量,于唯一的佛乘分别说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法门。就好比那位引路的导师,为了诱导众人到达宝藏之处,故而在中途化作一城,使众人先抵达这里,得到休息。然后再告诉他们说宝藏就在附近,而这座城市并非真实,只是变化出来的虚幻之城。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说偈道:

  “大通智胜佛在其道场的师子座上打坐入定,长达十个劫数,犹未证悟佛智,因此,佛也未能现世,他自己也未能成佛。那时,一切天神、龙王、阿修罗等大众不停地散下天花,来供养这位佛。与此同时,他们还击打天鼓,奏出种种的伎乐。他们还吹来阵阵香风,带走那已经枯萎的天花,再送来美丽鲜艳的新花。经过十小劫之后,大通智胜佛才终于证成佛道。这时,所有的天神和世人无不满心欢喜,激动不已。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位儿子都和他们的眷属共约亿万之众,前呼后拥地来到佛的住地,他们以自己的头面礼佛之足,以此最崇敬的礼拜方式,恳请佛为他们讲经说法,他们对佛说:“圣师子啊!以您滋润的法雨充实我们和一切众生的心田吧!世间最尊贵的佛啊!您是多么的难遭难遇,不知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时间才遇到您的出现。您的现世就是为了唤醒一切昏昧的众生,您那不可思议的威神智力将震动到一切众生的心性地上!”

  “那时,东方有五百万亿个国土,所有这些国土上的梵天王宫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芒。梵天王们看到这种瑞相后,都寻光追索来到佛的住地。他们散下众多的天花,并奉上自己的宫殿,以供养这位难得的圣尊。…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