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將生命奉塵刹

  願將生命奉塵刹

  ——傳喜法師《法華經》第七卷開示

   我們這次符合是爲紀念師公悟公上人開的法會,紀念悟公上人是懷念他,以他作爲我們人生的榜樣。誦《法華經》是我們最好的紀念,爲什麼呢?如果我們做人,能夠像《法華經》中所講的這樣去行持的話,這個才是最好的對他老人家的紀念,否則我們拿什麼來紀念。就好像你去見爸爸媽媽,你總要拿好的呈現給他們、報答他們。

   所以在剛才我們讀的第七卷第廿十七品《妙莊嚴王品》裏面,妙莊嚴王貴爲國王,但是他還需要他的兩個兒子來教化他。兩個兒子要來見佛,但是他的爸爸不信佛,然後兒子到爸爸面前施展神通,來轉他的邪心,讓妙莊嚴王生起了信心。隨後跟著兒子一起去見佛,佛見到他就贊歎他,如果你好好修行的話,你以後成佛,國名叫什麼。他一聽很高興,國王不做了,把弟弟喊來:“來來來!王位讓給你,我出家修行了。”然後兒子啊、皇後跟著他一起出家修行,都成就了,證得了聖位。

   妙莊嚴王證得了“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他的身體可以升在虛空當中,高七多羅樹。這個時候來跟佛禀告:“世尊啊!(這個時候他講出最關鍵的話)我此二子,已做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

   那個國王他是很傲慢的,領導國家的,要權力有權力,要金錢有金錢,有生殺大權。但是兒子以神通來轉化他,他說:“此轉我邪心,令我安住于佛法中”。他這樣引著我進入佛法的,這樣子的緣故得見世尊,這兩個兒子實實在在是我的老師啊!是我的善知識。

   爲欲發起宿世的善根,我們就是以前有善根的話,如果沒有善知識來引導也沒用啊,你的善根會變成你這一世的福報。就像妙莊嚴王,他前世的善根,會讓他這一世做國王。做國王了之後,反而淹沒了他的善根,讓他沈湎在這個世間的輪回相當中、福報相當中。所以這兩個兒子啊,實實在在是我的老師,讓我再回憶起,激發起我宿世的善根,這樣子來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說:“如是,如是。”是啊!是啊!你明白啦!真的是這樣子的。

   所以佛在這邊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值善知識。其善知識能做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第二十七品已經是《法華經》的最後,最後把重點都拿出來了,如果你知道佛法了,縱使你做國王也應該放棄,爲了行持佛法。

   但是怎麼樣你才能發起這麼殊勝的心呢?能把國王都放下,來學佛、來修行呢?這要有善知識引導。沒有善知識引導,不要說國王都放下,我們在座的現在還不是國王呢,有的做個小官就:“哎唷!師父啊!我是唯物主義者。”他就爲了那一點點官位。有的爲了一點錢,富貴修道難。有的說:“我不能修行,我養了好幾萬人,我出家了,那些人都失業了!”你試試看,你死了,別人會不會失業?這個很多的,不要說國王了,有的說:不行不行,我孫子還小。有的說:不行不行,我兒子還沒結婚呢。總是可以說出很多理由不修行。

   所以佛陀在這邊說“善知識能做佛事,示教利喜”,開示我們的佛性,教導我們入正道,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快樂,這樣子的話令我們發菩提心。這時佛還跟他說:“大王啊!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所以這個裏面,妙莊嚴王這時候他怎麼樣?他說:“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我知道了,我從今天開始,他這個時候才真正皈依叁寶,更進一步說:“我不複自隨心行,不生邪見、驕慢、嗔恚、諸惡之心。”這個時候他明白了。第一個明白了,說我這兩個兒子實實在在是我的善知識,最後要講的一句話是我從今之後不再隨自己的心念了。

   這個世間最可憐的,善惡不分,黑白不分,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善還是做惡。最後妙莊王給我們做榜樣,一個國王來做榜樣啊!在佛法面前,到底應該怎麼樣取舍,是國王繼續做下去呢,還是皈依佛門好好修,甚至要舍棄國王。

   如果要有取舍的話,應該舍什麼?取什麼?否則這個不知道,《法華經》不是白讀啊!學佛白學,學什麼?學佛是假的,真格的時候都不要了,你還要你自己的東西,哪裏是學佛?你學來學去,學你自己。

   所以這個第二十七品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妙莊嚴王在這個裏面不做榜樣,都沒有啓發,何去何從,你都不知道,那《法華經》不是白讀了,這叁天白讀啊!最後得的一個決定是什麼

  “我不複自隨心行,不生邪見、驕慢、嗔恚、諸惡之心。”

   學佛要有感覺的,像剛才念到《普門品》了,我們都發願念二千八百萬的《普門品》了,在座的幾乎都是念《普門品》很熟的,我就聽著,“梵音海潮音”。大家都念得這麼熟,都不用看書,都會背的,哪裏還需要聲音啊!這時候我再拿話筒念,我就破壞這個安詳的氣氛。大家那麼清淨,《普門品》都會背了,我領一領,是因爲大家沒有節奏,領一領讓大家都能有節奏,所以把木魚要敲一敲,領的人也領一次。看什麼時候要領,什麼時候不要領,什麼時候聲音大一點,什麼時候聲音小一點,什麼時候沒有聲音一樣,就是這樣的。

   如果大家都會學佛、都會修行,那法師也不要了,要法師幹嗎?就可以不必要了,大家都會修行了。看我,看我!看你幹嗎?人人都會修行了,趙錢孫李,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各各自己不一樣,他爲什麼一定要向你這樣學習呢?正因爲大家不懂得,沒有開智慧,如果開智慧了,一切聖賢皆因無爲法而有差別,那才是真正的多元的和諧的世界。但是如果不懂,那就好好聽,開智慧。知道佛性了,有八萬四千個法,可以讓我們歸到家裏來。

   所以第二十七品,我爲什麼要在這裏著重地講。第二十八品,知都不知道的,普賢菩薩,哪裏看得到普賢菩薩啊,《華嚴經》裏普賢菩薩那些阿羅漢都看不到啊,普賢菩薩看不到的,法性之身!

   我們前面講了,如來壽量大家都有,但是你那裏面有什麼東西啊?你是空的,不單裏面空的,普賢菩薩說:你造的業若有形象的話,盡虛空都不能容納啊!你的這裏面是什麼?都是惡業啊!普賢菩薩代表什麼?一切諸佛菩薩無量劫的功德身彙聚成的,雖然也是如來壽量無邊,但是功德也無邊啊!我們是什麼?我們不好好忏悔,那個無邊的如來體性裏面容納的都是惡業啊!知道不知道?不好好地忏悔。所以在第二十七品裏,妙莊嚴王來給我們作榜樣,讓我們棄惡修善這樣的意思,我們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覺悟智慧?

   我看到我們大家這麼不容易,以我師父的恩德聚緣聚在這邊。你看這麼巧,我師父二十五號圓寂,我是二十六號出生,這是有一個含義在裏面的,所以我不管怎麼樣,要好好地振發起精神來,師父等于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一樣的,所以我要努力啊!

   不要說跟我多少年的人,我看看修行還沒有門路呢,多可憐啊!衆生很可憐很可憐的,大是大非不知道的,小的雞毛蒜皮的事,精明的不得了,把聰明才智都用在雞毛蒜皮上了,用在怎麼樣輪回,怎麼樣造惡業上面。

   所以《法華經》這麼妙這麼妙,二十七品你不知道,還是白讀《法華經》啊!妙莊嚴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代表,在叁寶面前何去何從,你應該選取什麼,在生活當中,在因緣當中,遇到善知識,才發出那麼殊勝的、每個生命當中最寶貴的東西。什麼可以了生脫死?什麼可以不生不滅趨入涅槃?趨入最高級的生命狀態?佛菩薩是高級的生命狀態,我們到底生命是進化還是退步?方法是有,但是決定性還在我們自身,你不奉行有什麼辦法,所以這個特別特別的重要。

   《妙莊嚴王品》回去你們再好好讀一讀,《法華經》這麼好,我們以後要不要發願常常誦《法華經》啊?非常的好!願將生命奉塵刹還要奉呢,供養給法更是沒有什麼好商量的。實在我們時間沒有那麼多,常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所以這一次法會當中特意給大家印出來,你看後面印著紀念我們悟公上人圓寂叁周年,這也是我給大家的一份小禮物,禮物給了要好好消化。每個人在座的,我們現在報了有二千八百萬遍的《普門品》,現在還可以繼續報。

   我們大家多回向,我這裏也回向,諸佛菩薩更是在替我們回向。我們衆生做一點好事,佛菩薩就開心啊,偷著笑啊!哎,這衆生總算回頭了、總算回頭了,有救了、有救了。因爲在佛菩薩的眼裏,就像《地藏經》裏講的一樣,都把我們當成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母親的,所以佛菩薩那麼悲憫我們,想方設法要救我們。

   我們今天要像妙莊嚴王這樣“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不要隨著自己的凡夫分別念,不生邪見、嗔恚、驕慢、諸惡之心。

   “說是語已,禮佛而出”。明白這個了,好了,磕完頭可以再見了。佛啊!我從此之後不再做惡了,這才是在真正的修善,斷惡才是真正的修善,所以禮佛而出。

   然後這個時候,佛告大衆:“于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所以要知道,不是我們很多人開悟了,原來我的壽命跟佛一樣無量無邊,不從母胎所生,不增不減。你這不增不減裏面,不但不空,空就已經算不錯了,裏面是惡貫滿盈,你知道不知道?我們自己身體就是證據,六道裏面墮落在這邊,內外不淨,煩惱充滿,這就是證據啊!已經惡貫滿盈了,再不好好地覺悟。

   像華德菩薩這樣說,我從今之後,以佛的聖言量作爲指導。所以今天我們的法會,爲了紀念我們師父的話,作爲能夠真正戒惡行善,能夠受用佛法。

   我們師父一輩子,他只是說他以前讀過叁千部,我後來常常看到師父閉門謝客,穿著大紅袈裟在裏面誦《法華經》,然後推廣的更是不可計數,他自己就說,他年輕的時候就誦過叁千部《法華經》,我們要不要好好誦?

   要發一個決定見,這個人就是這樣的,決定了就是這樣的。你發願讀《普門品》了,有的人來跟我說:“師父啊,蠻好的,我以前沒有發願,無依無靠,我現在發願天天讀了,心裏很充實。”這就是轉惡向善。阿彌陀佛!

  

《願將生命奉塵刹》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燭光禅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