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衆生皆有佛性

  衆生皆有佛性

  ——于江陰利港念佛堂開示

   今天我們有緣與這麼多菩薩大家一起來團聚。今天我是特地在常州天甯寺去拜見我們首座和尚,上從下山老和尚,這是我們慧日寺的首座和尚,也是天甯寺的老和尚。

   今天因爲快過年了,我們中國傳統佳節——春節,尊老愛幼,我們尊敬我們的修行榜樣——老和尚,所以我今天來給老和尚拜年。 而且肯定和我們這裏有緣,所以大家也過來請,大家見見面,今天是借我們老和尚的佛光,我們今天見面了。

   剛才一路開過來,我還問他們:這是哪裏啊?這是江陰,從我們的衛星導航上看,離長江不遠,好地方。而且我以前一直有聽說,也有弟子到我這邊來,但我自己真正的來,今天是第一次,所以我們今天算是第一次見面。 第一次見面就受到這麼熱情的迎接,香花請,香花迎,念著阿彌陀佛!這樣的熱情,所以被你們感動。

   我們佛教徒在這個世界上,縱使世界什麼都會變化。樓房式樣過幾年就不流行了,會換另外一種式樣,記得以前我們江蘇的房子,很多都不是現在這樣的,但是隨著時代改變,房屋開始改造。然後穿的衣服也是,我們穿的海青是漢朝的,但是漢朝以來多少服裝改變了,流行會改變。但是在種種的變化當中,有不變的。

   生命中有一種溫暖,是不變的。這個溫暖不僅在我們人間作爲一種真情,就是我們看到母雞要抱小雞的時候,它做媽媽 的感情都非常深。看那個貓,如果貓生小貓了,那它對小貓的那種感情是那麼深。乃至我們看竹子,竹子要長竹筍的時候,竹媽媽——老竹子都要把自己的營養節約下來,給竹筍。

   天地之間有這生命當中正面的被稱爲佛性,時光在改變,風俗習慣在改變,所有種種都在變,但是我們天地間有一種佛性是不變的,我們口裏念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不變的,永遠在的。

   我們人有生老病死,我們有青年、壯年、老年,甚至還有衰落的時候,生病,甚至這個機體徹底會毀壞,我們這個身體會毀壞,稱爲死亡。但是雖然這個身體敗了,但是我們身體裏面的,我們的佛性還是不敗的。所以依著這個佛性,自然而然的生命由慈悲喜舍,修道德。

   以無量光無量壽爲根本,所以就能照出這個極樂樂世界來。極樂的世界是高級世界,是在我們這個宇宙裏裏面屬于高級生命的。 也就是說,雖然一切衆生都有佛性,但有的人不承認自己有佛性。他不承認也沒有丟,但是他不知道,不知道佛性到底是什麼成份。

   有一個老禅師修得特別好,有一個人看到有一只小鳥落在佛的頭上,在叫,叫完之後還拉泡屎。這個人就過來問這個老和尚:“老和尚,老和尚,你看這個小鳥有沒有佛性啊?”老和尚說小鳥有佛性的。“那它有佛性,爲什麼還跑到佛的頭上拉屎呢?”老和尚說:“是啊,所以說它是有佛性。它爲什麼不跑到老鷹頭上去拉屎呢?這是它的佛性啊!”

   所以一切衆生都有佛性,但是有的人他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怎麼樣?不知道的就認爲:人啊死後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他光是認識到身體,如果破了就破了,他不曉得到醫院裏問別人,你身體不好,身體痛,那你的意識有沒有病啊?意識有沒有痛啊?意識不會痛的,意識不會有什麼病的。

   小孩子的話,他什麼都知道的。爲什麼小孩子一生下來吃奶不要人教的?就是他的佛性的作用。不管是衆生剛剛生下來,還是哪怕死掉了,身體火化了,佛性還是有啊!還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體驗到生命是有佛性的。所以正是因爲有佛性的,有叁世輪回的,那你的道德是什麼?

   我們家裏老祖先,也是江蘇人。我爺爺奶奶常教化我們,我們江蘇的一句話,那就是:憑什麼良心,過什麼辣(日)子。我們老祖先的話,我們家老祖先是楊州人,我另外一支祖先是在淮安。他們很早,清朝末期,一八八幾年就去了上海,我爸爸媽媽都生在上海,我們家裏老祖宗的規矩還是一直傳下來。

   那就說明生活的質量,生命的狀態,是跟心有關系的。不管信佛的、不信佛的,人都相信,人大概是有點命運的,然後很多人都會去算命。但是算命的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命是由心決定的,不單單命是由心決定的,連我們的長相也是由心決定的,相由心生。

   所以佛教徒首先就是體驗到每一個衆生都有佛性,每一個人都可以修行,只要把我們生命裏黑暗的東西管住了,叫戒惡,把光明的地方拿出來,這叫修善。然後光明拿出來,拿出來,拿到圓滿了,那就是佛啊!所以佛就是人,圓滿人的人格稱爲佛。福慧兩足尊是佛。福我們也是可以修的,慧也是可以開發的。

   所以有佛教的人生觀是積極的人生觀,是知道我們自己的前途。清華大學的門檻不一定踏得進,因爲競爭有名額。成佛不需要競爭,不需要名額,成佛每個人都有資格,除非你自己不想成佛。所以成佛不需要競爭,成佛沒有淘汰,不分老少,都可以。因爲佛性沒有老啊小的,我們自己年紀大了,頭發白了,長皺紋,佛性又沒有頭發白,又沒有長皺紋。

   《楞嚴經》裏的波斯匿國王,他就是不了解佛性,然後就請問佛:“佛啊佛,什麼是佛性呢?”所以佛就問他:“你是什麼時候看到過恒河的?”

   恒河就像我們的長江差不多,寬的地方跟我們長江差不多,窄的地方很窄的。我去恒河已經去過四次了,看到不同段的恒河,看到過很多次。

   波斯匿國王就回憶了:“噢,我是很小的時候,兩歲,我祖母…”那個時候波斯匿國王生下來是個太子,家裏的祖母爲了要祝福孩子,就帶他到恒河邊,拿用恒河水給他灌頂,沐浴灌頂。

   “我記得我兩歲的時候看到過恒河。”

   “那你後面呢?你又看到過多少次?”

   “唉,我從兩歲開始,我記事的開始,那幾乎是很多很多的,我幾乎是每年都去,我可以記得十歲,二十歲,叁十歲,四十歲,我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

   佛問他說:“那你那個時候看恒河,和你現在六十多歲看恒河,有沒有什麼變化?”

   他說:“沒有變化。”

   “那你自己人呢?”

   “人我有變化。我兩歲看,那個時候我小孩子,細皮嫩肉的,講話也是嫩嫩的,大家看到我就像一朵小花一樣。我十歲的時候,我跑起來,到處跑,很活躍的,大家都很喜歡。我二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很英俊,我很帥。我叁十歲的時候,我很強壯,我已經管理國家了。到四十,五十歲,到六十歲,你看我六十歲了,牙也掉了,頭發也白了,皮膚也皺了,這不能比。”

   那佛陀就問他:“你是一下子變老的?還是怎麼樣呢?”

   波斯匿國王就想我不是一下子變老的。我是十歲的時候比兩歲要大,二十歲的時候比十歲更大,叁十歲,四十歲,十年比十年老啊!現在看來這麼老,實際想起不是十歲十歲老,我是一年比一年老啊!再仔細起起,不僅是一年比一年老,應該是一天比一天老啊!再推推,不僅僅是一天比一天老,是分分秒秒啊!一分鍾比一分鍾老啊!

   那佛問他:“你人是這樣,那你現在六十歲看到的恒河,和你兩歲時看到的恒河一樣不一樣啊?”

   他想想,這倒是一樣。你看恒河有沒有變老啊?沒有啊!

   比如我們現在講,我們以前看過蘋果,我們現在八十歲了,我再看蘋果,你看到的蘋果,和小時候看到的,和你八十歲看到的蘋果是不是還是一樣?都是一樣。這是不是因爲你頭上長皺紋了,然後你看到的蘋果也長皺紋了?沒有吧!我這講的意思還不是主要在蘋果上,就講的“看”,“看”的功用有沒有老?沒有老的。。

   這個乃至我們去世了,身體沒有用了,我們的身體燒掉了,我們的神識完全還是健全的。那時候以另外一種“我”的形式存在,但是那個時候的“識”是完全不變的。但那個時候形成的“我”,是由我們過去所造的業形成的,業力形成的。那個“我”還不能認爲是“我”,因爲那個是業力的“我”,那個如果我們認的話,還是屬于有輪回的,是有漏的。

   我們學佛的人要學什麼?我們要學那個起作用的那個“識”,要認得那個“識”,心識心識要認得。認得那個“識”之後,那個“識”是有變化的,是有反應的。在這個“識”是刹那刹那反應的,還要把那個“識”再進一步,還要轉“識”,還要成“智”,轉“識”成“智”。

   那就好了,那我們每一個人的佛性就全部發出來了,否則我們現在的佛性就像黃金一樣,埋在你的礦山裏面。要經過提練,轉“識”的時候,已經進到黃金礦了。得到“識”,你已經“萬法爲識,一切爲心”,達到那個程度已經蠻不錯了,但是更進一步,轉“識”成“智”,那這個純金就已經提練出來了,也就是我們念的無量光無量壽的層次。

   有時候去寺院,方丈說:“法師,不好意思,我的廟小。”廟沒有大小的,因爲佛菩薩沒有大小的,對不對?我們這裏小小的,大家覺得小,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有的人也說:“師父,那個地方是非法道場。”佛菩薩還有非法?正法?那個是辦手續,手續能夠辦出來最好,不能辦出來,我們低調一點,但是佛還是一樣的。

   研究到佛了,他就超越出大小。如果我們按我們自己的分別心,那你是你,我是我,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按照分別心來想的話,那我們看,我們這人大還是房子大?房子大,對不對?那房子房子大還是長江大?長江大。那長江大還是大海大?大海大。那大海大還是地球大?地球大。那地球大還是虛空大?虛空大。那是按照分別心來的,對不對?那分別心就有大小,就有生死。那如果不是以分別心呢?一樣大,對不對?

   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有沒有佛性?有。是佛性大還是房子大…

《衆生皆有佛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步履之處呈祥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