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正式提出七個難題而分別廣說
分七:一、第一問題:究竟見是無遮還是非遮;二、第二問題:聲緣怎證二無我;叁、第叁問題:善巧分別入定時有無執著的問題;四、第四問題:修行時應觀察(觀)修,還是安住(止)修;五、第五問題:勝義谛和世俗谛何者爲主要;六、第六問題:什麼是六道衆生的共同所見境;七、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
丙一、第一問題:究竟見是無遮還是非遮
分二:一、略說他宗並立自宗;二、廣說
丁一、略說他宗並立自宗
頌曰:
嘎單見謂是無遮,其余諸說即非遮。
雪域嘎單派承認究竟中觀見是破除實有法後的無遮空性,其余智者們承許究竟勝義實相是非遮空性。
頌曰:
前譯自宗由何言?
不同于他派的前譯甯瑪巴自宗,是如何承認呢?
頌曰:
由于無二大智中。謂無所破遣除後,
單獨無遮或非遮,破後余法爲何引,
彼二以意假立許,實上二者非承認,
在遠離增益損減二取的雙運大智慧中,一切所破法均已遣除,已達離戲雙運,不存在單獨的無遮或非遮,怎麼還有其它的法引入此智慧中呢?無遮非遮均爲分別心所安立,至于真如理地則一法不立,究竟實相義中離一切承認,泯滅一切名言相狀,入于實相寂滅不可思議境地。故前譯自宗承認究竟見時無遮與非遮俱不承認。
頌曰:
遠離一切破立二,超意本來之法性,
因爲究竟實相遠離一切無遮之破與非遮破之立等二法,是超越意識、不可思議、個別自證智行境的本來法性。
頌曰:
由思唯一空性理,若問可答即無遮。
如果僅僅思維抉擇諸法本體空性之理,若問甯瑪派是無遮或非遮的話,則可承許是大無遮。對二種二谛的理解,詳閱《新月釋》
頌曰:
聖境具德月稱師,藏地榮素法賢二,
一致密意一同聲,成立本淨大空性。
聖境具德月稱論師與藏地遍智榮素班智達二尊者,在此同一密意同一聲地成立了輪涅所攝諸法爲本來清淨和無生大空性。二者語言不同但意義相同
頌曰:
此法本來是清淨,或說本無自性故,
因從二谛中未生,可說無生有何疑。
輪涅所攝諸法本來清淨或沒有自性,在世俗勝義二谛中本來就未生過,故說爲無生空性,對此有什麼值得懷疑呢?
丁二、廣說
分二:一、破他宗;二、成立無二雙運自宗
戊一、破他宗
分二:一、略說他宗無遮其實是非遮及句他空不能雙運;二、廣說
己一、略說他宗無遮應其實是非遮及句他空不能雙運
頌曰:
柱子本來清淨後,其余不空無少許。
有法的柱子其本體是本來清淨的無生空性故,如是以理證抉擇後,余下不空的法少許也無有。
頌曰:
未破柱子謂無有,而謂非柱是何理。
未遮破柱子自體爲無實有,卻說柱子不是實有的,因爲對柱子的實執是空性的,是什麼道理?
頌曰:
否定柱子之空性,與後剩下顯現二,
空與不空于無二,不得猶如搓緊線。
否定了柱子實執後所得的空性與所剩下的柱子顯現,即異體的空與不空,二者如同搓合黑線白線般,不能猶如火與火的熱性般現空雙運。破除執柱子爲實有的分別心所得的空性與外境柱子的顯現,此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如何能成爲現空雙運一體呢?
頌曰:
柱子以柱不可空,法性以柱謂成空,
已置空基余空者,即成句義二他空。
若承認柱子以柱子不空,即所謂法性以自不空,以法性上面的遍計法空,這樣就將真正需要空的棄了說爲不空,卻以其余的法對其空,如是承許者,即爲句他空與義他空。顯現與空性不成有法與法性,不能現空無別,爲理證所妨害,不應這樣承認。
己二、廣說
分二:一、與教證理證及其自宗相違;二、宣說不能成立雙運等過失
庚一、與教證理證及其自宗相違
頌曰:
希奇彼以彼不空,空基不空余遺留,
經說色即以色空,教義以及理相違。
彼者以彼者不空的觀點真希奇!空性的基(顯現法)遺留而不空,即其自體實有成立,這樣就和般若了義經中色以色空等、及從色乃至一切智智的一切法之本體爲空的觀點相違,如下頌所說。教證與理證詳閱《新月釋》。
頌曰:
柱與柱子之成實,若一一遮一亦遮,
若異非柱之成實,雖破然而原柱子,
以何不空成堪忍?
柱子與柱子上的成實,二者的本體是一是異?若是一體,則遮破了成實後,柱子也被遮破,如同無火也無火的熱性一樣,遮破成實後,而柱子不被遮破則不可能。若是異體,則破遮了成實後,柱子的本體,以任何勝義理論觀察也無法空了,這樣就有名言應成堪忍正理觀察等過失。
頌曰:
若謂成實本無故,不需一異之觀察。
他宗回诤:即使在名言中成實也本不存在,不需觀察二者是一體或異體。這樣觀察誠屬劬勞無義。
頌曰:
雖無成實凡夫前,瓶子執著成實故,
已除不空瓶之外,所有成實爲何者?
恥笑了知所破境。
但這不應理。雖然無有成實,但凡夫把瓶子等執爲成實。因此所破的應爲瓶子本身,如果說除了不空的瓶子之外,另有一個瓶子的成實作爲所破境,如此所許的所破境,真是荒唐可笑呀!
頌曰:
成實有等之簡別,加上所破而宣說,
自續論中雖稱有,由從觀察勝義言,
加上彼者有何用。
把成實等簡別加在所破上,或于所破上加勝義簡別而宣說,中觀自續派雖然暫時有如是建立,但以勝義理論觀察時,加如是簡別有何用處?
頌曰:
汝想若空名言中,恐怕亦成無柱子。
如果你們以爲:若柱以柱空,即諸法自體當下空性,于名言中柱子亦成根本無有,則成墮于斷邊,有誹謗名言的過失。
頌曰:
雖作文糾此注意,文糾之過此更大。
世俗谛中之柱子,可說有者尚不足,
彼彼不空爲何說。
雖加上柱以柱不空等糾正,過失反而更大,因在世俗中可直接說柱子有,對此尚不滿足,而說成彼柱以彼柱不空,如是宣說則不應理。
頌曰:
若謂彼二實上一。
如果說:你我二種說法是一義,無有不應理。
頌曰:
非是已謂柱子有,柱于柱有不相同,
後者能依及所依,間接好似已承認。
二者非是一義。所謂的柱子有和柱子于柱子不空,此二者不相同,後者于意義上已間接承認兩個柱子有能依所依的關系。
頌曰:
勝義柱子即非緣,柱以柱者何不空,
世俗複謂柱柱子,言說二次誤文句。
另外,彼以彼不空在二谛中均不應理。于勝義中,柱子爲空,說柱以柱不空無有任何必要;于世俗中,“柱子以柱子”中說了二次柱子,是錯誤的文句,且意義上亦相違。
頌曰:
倘若自即自不空,自有正時以他空。
若無其余所破者,相違自許自不空。
與你們自宗觀點也相違,若柱子等自以自不空,自體正在安住時,以破除成實等其他法來空自體,以成實等其他所破而空,如是則失毀無遮自空宗而成爲非遮他空宗。若承許除了柱子等顯現外,無有其余所應破之法,即柱之本體是空性,則又與柱以柱不空的承認相違。
庚二、宣說不能成立雙運等過失
頌曰:
總說是以他空者,彼空必定不當空。
總之,萬法本體之外的其余法爲空性,諸法本身不是空性,那這個空性較真正的空性還有相當距離。
頌曰:
如馬雖無成立牛,當何了知彼馬空,
已見彼馬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猶如馬非爲牛,牛非爲馬,無誤現見馬時,于馬上未見與其異體之牛,故名言中馬不成立爲牛,了知馬上牛空,但如何能了知此馬的空性?因此見到馬時,對現見牛的空性有何益?未見馬時,又有何害?現見馬時不見馬上有牛,所以說牛是空性的,由此亦推出馬的空性。馬喻柱子的顯現,牛喻執著柱子的成實。
頌曰:
是故不空之涅槃,與輪非是法法性,
現空無別皆不得,有寂等性此無有。
所以說:自體不空的涅槃與輪回不成法性與有法的關系,猶如馬上牛的空性一樣,此種現空不成爲無別雙運;叁有輪回與寂滅涅槃二者不成爲等性。
頌曰:
如說水月非真月,天月以空自水月,
若是現空無別者,則證無二誰亦易。
如果說水月非爲真月,故水月的空性與天月的顯現是雙運,如果這樣就是現空無別雙運,則無論誰都能易如反掌地證悟現空無二雙運了。
頌曰:
牦牛非馬諸悉知,牦牛顯現現量見,
教主大德爲何說,證悟其義真希奇。
即使是愚者也了知牦牛不是馬,牛上馬空,並且皆現見牦牛的顯現,那麼佛爲什麼說證悟緣起性空真乃希奇,如是贊歎應成不應理。
戊二、成立無二雙運自宗
頌曰:
是故前譯自宗爲,觀察水月水月性,
少許不得正無有,水月顯現現量時,
雖是無遮能顯現。
所以無誤前譯甯瑪派自宗認爲:若以正理觀察水月之顯現,其體性于內、外中少許也不可得,正在空無一物之時,水月的顯現現量可見,此時,水月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無遮空性,但能不滅緣起而顯現。欲詳細了知中觀自續派與中觀應成派的異同,請閱《新月釋》。
頌曰:
凡夫意前空和有,雖成相違此現量,
一切智者希語贊,于此無別說希奇。
空性與顯現猶如火與火的熱性般無別,但凡夫意前見爲相違。大智者佛世尊及其意子菩薩們,現量見此空性與緣起顯現不僅不違,而且猶如火與火的熱性一樣無別雙運。故同聲贊雲:唉嗎吙,希奇希奇,極希奇也。
頌曰:
由從空方衡量時,無有少許不空故,
雖能可說斷定無。
若從本體空分衡量時,輪涅所攝的一切諸法,其本體無有少許成實不空,故可決定說此等諸法皆爲空性。
頌曰:
無彼無相正未舍,自現不滅而顯現,
諸法本性爲空性,其空性的體相從未舍離,而有緣起不滅的顯現,故法界智慧無二自成。
頌曰:
現彼現相正未舍,住于無基大空性。
顯現的現相正未舍而顯現時,住于本自無基離根之大空性。如《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頌曰:
于彼此空以此空,此空此現之分析,
始終不可獲得故,是由內心定解時,
尋義智者無義故,情緒不生懊惱上,
既得樂意真希奇!
在如火與火的熱性一樣無別雙運實相中,對這些此空、以此空、及此空此現等說法而作的觀察分析,永時也不可獲得。尋求究竟實相義的智者,內心中對不偏現空的離戲生起定解時,無有空不能現、現不能空等現空相違之邪分別,故于究竟實相義,不僅不生懊惱之心,反而深信現空雙運的定解,心中欣喜非常,極爲希奇。此即前譯持明傳承善妙自宗清淨的證相。
《定解寶燈論 2 第一問題:究竟見是無遮還是非遮 2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