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四天▪P6

  ..續本文上一頁,那裏麻脹,這裏難受,那裏不暢,而總是那麼快樂。所以到達這個境界,不肯下座。依大乘菩薩戒,這是犯戒的,叫“耽著禅樂”,貪圖禅定的快樂,不肯利世利衆生,不起行做功德。所以小乘羅漢貪著禅定之樂,會挨菩薩揍的,叫他們下來!在過去的禅堂裏,方丈要請當家請執事時,看你修行得好,就會說,不要再修了,請出來當家。他若不肯幹,方丈就給他跪下了,下座下座!跟我去當家。一當家做執事就苦惱了,就要犧牲自我,沒有時間修行了;所以說是不讓你耽著禅定之樂。像辛師那個樣子,管人又做事,就能夠不貪著自己了。

  有個同學名叫“定來”,福建人,好久沒來看我了,定來到現在還是這樣,冬天穿一件衣服,兩個腳光光的,練得蠻好,傻裏瓜叽,我很喜歡他那個羅漢相。有一天他來了,我說:“定來,你跑哪裏去了?”“嗨呀,我跑泰國緬甸,學南傳佛教習禅定。”

  我說:“學了什麼?”他說:“我知道了,初禅在這裏,二禅在這裏,叁禅這裏,四禅這裏。”他一面說一面指著身上的幾個部位。

  我說:“他們就是那麼傳你的嗎?你在南傳小乘佛教練了叁年回來,原來是曉得這些個部位啊?”很好玩,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初禅在眉間這裏,二禅就是“天眼”的部位,叁禅是囟門這裏,四禅是頭頂。修白骨觀有個觀法,要你心念集中在眉間;所以眉間輪和頂輪一打開,就與叁界交通了。

  現在把這些常識告訴你們,你們要長期研究,氣脈之學深得不得了啊!而和你的身體業力果報,就是《楞伽經》講的業相,都有密切關系。

  你們現在聽了,不要又被這個騙住了,拼命去研究。剛才講五法叁自性,不要又去執著名相了,你們要再搞這一套,就來不及了!只要好好修行,這些現象都會發生,都會看到,都會來的。不做功夫這些現象不會來,光在思想上研究教理,問這樣的問題,你問死了也搞不清楚的,叁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吧。

  努力用功夫,氣脈真的修通,這許多問題會解決,會找到答案。生命是這樣一個現象,所以要“參要真參,證要實證”,真參實證,不是空談理論;證,就是真做功夫實踐求證。

  現在先講到這裏,吃完了飯再來。只有一個晚上了,珍惜這個晚上啊!六點鍾吃飯,還有半個鍾頭,玩玩,休息一下,你們聽累了吧!(有人說老師辛苦了)我辛苦,嘿嘿,我怕你們聽得辛苦哩!剛才丁師替人問一個問題,等一下講。

  

  

  第四堂

  內容提要:

   不漏丹

   戒律

   打坐的困擾

   十六錠金

  我們大家的聚會很稀奇啊!也很特別,也很驚喜。今天晚上一過,明天是各奔西東。

  他們同學提出來,這本是中英對照的《達摩四行觀》,在美國有人翻譯成英文。美國同學發心印了很多,帶來給我,我統統亂送,只剩一本了;你們帶去,要印就把它印了。印了大家可以學英文,用英文講禅宗達摩祖師的“理入、行入”。

  這本是我過去講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他們拿了二十本,要交給你們帶回去做參考。另外這是一位印度瑜珈老師的錄影帶,李居士花錢請來教的瑜珈,練身體的,先交這個給你們收了。

  先把這些事務性交代了,這叫“塵勞煩惱”,亂七八糟,堆得一大堆的灰塵。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要給你們講的講不完。

  禅宗祖師有句話,“學人不開口,諸佛菩薩下不了手”,你們這些學的人,也不開口。尤其是辛師,你打死他也不講一句話,他就是不給你開口,諸佛菩薩下不了手。你們也沒有什麼好講的,換一句話說,問不出來,不知道怎麼問,是自己沒有做過小偷,怎麼偷也不曉得,沒有經驗嘛,怎麼會有問題問得出來!

  現在剩下來有兩個問題,都是臨時提的,一個是丁師吃飯前提的,他說有個朋友發什麼e-mail啊,我也搞不清楚,叫他代表他問一下漏丹問題。

  僧丁:轉這個四大以前,是不是身體一定要不漏?他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南師:對對對,一定要不漏,就是不犯淫戒,要守戒。所有的戒律,不論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一條戒是戒淫。比丘戒兩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更多,有叁百四十八條。這個比丘戒,比丘尼戒,也叫“別解脫戒”。爲什麼叫“別解脫戒”,參過沒有?佛教基本的戒律是“十善業道“,爲了要想即生成就,這一生證得大阿羅漢果,了了生死,別解脫戒也是特別走的一條路。所以剃了光頭換衣服出家,就是爲了專修求證的,不是好玩的。

  比丘、比丘尼戒,第一條先戒淫;菩薩戒第一條不是戒淫哦!在中國內地用的菩薩戒不大合理,因爲用的是《梵網經》,那是佛在色界天,給色界天人說的,是秘密的境界。所以在中國西藏的佛教,采用的菩薩戒不是《梵網經》,而是《瑜伽師地論》裏彌勒菩薩所說菩薩戒。

  《梵網經》的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第一條戒殺,戒淫是第二條,次要的。彌勒菩薩的《瑜伽戒本》,第一條菩薩戒也不是戒殺,也不是戒淫,是戒“自贊毀他”。自己認爲自己了不起成功了,就看不起別人,而且毀謗別人不對。你們要研究戒律,跟你們講一講戒律,講起來鬧熱了,問題也多得很。

  佛教除了普通流行的還有叁皈五戒,八關齋戒。譬如我常常批評人,一般學佛的居士,學了八關齋戒,不敢坐高廣大床。臺灣當年有出家的師父來,晚上我叫他睡覺,他甯可睡那個板凳,問他爲什麼啊?他說,不能睡高廣大床。我說,誰說的?他說佛經上說的,所以連床都不敢睡。我說:“老兄啊,什麼叫做床你知不知道?床就是椅子。”

  我們唐朝以前,都席地而坐,日本人的生活坐“榻榻米”,保有中國傳統。這種椅子是南北朝時傳過來的,叫做“胡床”,是從西域這邊傳過來的。那個床是活動的,叫“交椅”,合攏來可以背起來。

  年輕人學佛,第一步守“八關齋戒”不要坐高廣大床,就是大位子不要一下就坐上去了;要學謙虛,坐小地方、小位子,不敢大模大樣。他們弄錯了,連高一點的床都不敢睡,這不是開玩笑嗎?你們光曉得受戒,那個律師、戒師沒有幾個真懂得戒,所以不能夠給你們講清楚;他們書都沒有讀通,戒律也沒有研究好,懂個什麼!

  而且戒律就是規矩,“開遮持犯”要清楚。譬如禅堂規矩,老規矩該廢的,該“開”的;新規矩該“遮”的,重新建立,應該遵守的,就是“持”。有時候該犯的“犯”,並不是“犯”,而是時機地點不對。所以“戒性、戒相、戒行”各有不同。講起這個太大了,講戒到最後,都可以明心悟道的。現在有人講五臺山是戒律的道場,我說現在還真有懂戒的嗎?

  等于現在世界上的律師,很多打官司都敗了,因爲不太懂法律。有人是學法律的,反而不肯做律師,法官也不幹,甯可學佛了。所以說,戒律談何容易啊!

  我們普通受叁皈、五戒,八關齋戒,然後成爲近事男、近事女,等于居士。如果出家,受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然後再受菩薩戒。由受沙彌戒起到受比丘戒,要考察叁年。這是末期印度佛法,叁年比丘戒以後,考察你的行爲。出家人是從持戒來考察你,等通過了才受菩薩戒。“叁壇大戒”,學完已經九年。爲什麼要停留那麼久啊?隨時考察你的行爲,合不合戒律,就是合不合規矩,都滿分了才可以。

  後來中國變成一個月受完了,在頭上燒個“戒疤”,原來根本沒有燒戒疤這回事的,這是清朝幹的事。因爲明朝亡了以後,清朝怕人造反,怕人剃了光頭是爲掩護身份,所以給你燒九個洞,算是辦護照。這是在吃苦頭,說什麼是燃身供佛,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叁壇大戒以後,還有最重要的是“菩提心戒”,概括了這一切,在家出家,已經學佛,未曾學佛,即今學佛,都要受。這個“菩提心戒”是最難的,學密宗特別注意菩提心戒。除菩提心戒以外,西藏密宗還有“十四條根本大戒”,我都受過,這些不同于比丘戒、菩薩戒。你們居士們聽了不准出去亂講,真的吩咐你們。事實上,密宗大戒我從來也沒有講過,他們跟我很久的,也沒有聽過。真的哦!殺、盜、淫都可以開,你會嚇死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你說古不古怪?真正的奧秘當然不能給你們講啰!只能大概提一點。

  現在我們問題不要扯多了,講一點點“戒定慧”給你們聽,老頭子吹牛隨便吹一下都嚇死你們。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學佛哎!佛是“正遍知”,什麼都知道。

  現在回來講丁師替他的朋友提的問題。比丘戒第一條戒淫。什麼叫淫?男女發生性關系叫“淫”。那意淫犯不犯戒呢?年輕人根本沒有結過婚,漏丹遺精呢?佛又說,有夢之遺犯淫戒;無夢之遺沒有犯淫戒,那是病。但是,無夢的遺精,也不一定是有病。譬如年輕人,十幾二十幾歲的,沒有動淫欲之念,他到一定時間,個把月,二十幾天就遺精了。這是精沒有化,精不能化氣,叫“精滿則溢”,像茶杯一樣,水裝滿了就流出來了;但是常常遺精是有病,不對的。這個遺精,在戒律叫做“漏失不淨”,沒有動念的不是犯戒。男女手淫都犯戒,已經動念了;意淫也是犯戒。

  你去研究戒律,佛什麼都內行都清楚,女性是怎麼手淫?怎麼樣遺精?男性是怎麼樣,他統統清楚。你看了佛戒律部分,才覺得他老人家什麼都懂,真叫做“正遍知”。

  可是以道家修定修行,如果“童真入道”,成就很快。什麼叫童真?以女性來講,是十四歲以前;現在時代不同,提早了,十一二歲以前。也就是第一次月經沒有來,還沒有情欲的觀念,這是童真。女性二七十四歲是標准,男性是二八十六爲標准,現在也提前了,每個男性在十五六歲,自己兩個乳頭會發脹難過,有經驗沒有?還有記得的人沒有?噢,你還記得。我自己也記得,到那個時候,不曉得怎麼會有些煩躁,因爲兩個乳頭發脹了,等于女性第一次月經要來,在這個發生以前,叫做童真,童真入道,很容易得定,很容易修行成功,這個時候,男女沒有分別。

  所以修定,修煉的功夫,這些是有爲法,如果老中青修行,不管男的…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四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開悟的十個標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