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P6

  ..续本文上一页,那里麻胀,这里难受,那里不畅,而总是那么快乐。所以到达这个境界,不肯下座。依大乘菩萨戒,这是犯戒的,叫“耽着禅乐”,贪图禅定的快乐,不肯利世利众生,不起行做功德。所以小乘罗汉贪着禅定之乐,会挨菩萨揍的,叫他们下来!在过去的禅堂里,方丈要请当家请执事时,看你修行得好,就会说,不要再修了,请出来当家。他若不肯干,方丈就给他跪下了,下座下座!跟我去当家。一当家做执事就苦恼了,就要牺牲自我,没有时间修行了;所以说是不让你耽着禅定之乐。像辛师那个样子,管人又做事,就能够不贪着自己了。

  有个同学名叫“定来”,福建人,好久没来看我了,定来到现在还是这样,冬天穿一件衣服,两个脚光光的,练得蛮好,傻里瓜叽,我很喜欢他那个罗汉相。有一天他来了,我说:“定来,你跑哪里去了?”“嗨呀,我跑泰国缅甸,学南传佛教习禅定。”

  我说:“学了什么?”他说:“我知道了,初禅在这里,二禅在这里,三禅这里,四禅这里。”他一面说一面指着身上的几个部位。

  我说:“他们就是那么传你的吗?你在南传小乘佛教练了三年回来,原来是晓得这些个部位啊?”很好玩,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他说的初禅在眉间这里,二禅就是“天眼”的部位,三禅是囟门这里,四禅是头顶。修白骨观有个观法,要你心念集中在眉间;所以眉间轮和顶轮一打开,就与三界交通了。

  现在把这些常识告诉你们,你们要长期研究,气脉之学深得不得了啊!而和你的身体业力果报,就是《楞伽经》讲的业相,都有密切关系。

  你们现在听了,不要又被这个骗住了,拼命去研究。刚才讲五法三自性,不要又去执著名相了,你们要再搞这一套,就来不及了!只要好好修行,这些现象都会发生,都会看到,都会来的。不做功夫这些现象不会来,光在思想上研究教理,问这样的问题,你问死了也搞不清楚的,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吧。

  努力用功夫,气脉真的修通,这许多问题会解决,会找到答案。生命是这样一个现象,所以要“参要真参,证要实证”,真参实证,不是空谈理论;证,就是真做功夫实践求证。

  现在先讲到这里,吃完了饭再来。只有一个晚上了,珍惜这个晚上啊!六点钟吃饭,还有半个钟头,玩玩,休息一下,你们听累了吧!(有人说老师辛苦了)我辛苦,嘿嘿,我怕你们听得辛苦哩!刚才丁师替人问一个问题,等一下讲。

  

  

  第四堂

  内容提要:

   不漏丹

   戒律

   打坐的困扰

   十六锭金

  我们大家的聚会很稀奇啊!也很特别,也很惊喜。今天晚上一过,明天是各奔西东。

  他们同学提出来,这本是中英对照的《达摩四行观》,在美国有人翻译成英文。美国同学发心印了很多,带来给我,我统统乱送,只剩一本了;你们带去,要印就把它印了。印了大家可以学英文,用英文讲禅宗达摩祖师的“理入、行入”。

  这本是我过去讲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他们拿了二十本,要交给你们带回去做参考。另外这是一位印度瑜珈老师的录影带,李居士花钱请来教的瑜珈,练身体的,先交这个给你们收了。

  先把这些事务性交代了,这叫“尘劳烦恼”,乱七八糟,堆得一大堆的灰尘。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要给你们讲的讲不完。

  禅宗祖师有句话,“学人不开口,诸佛菩萨下不了手”,你们这些学的人,也不开口。尤其是辛师,你打死他也不讲一句话,他就是不给你开口,诸佛菩萨下不了手。你们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换一句话说,问不出来,不知道怎么问,是自己没有做过小偷,怎么偷也不晓得,没有经验嘛,怎么会有问题问得出来!

  现在剩下来有两个问题,都是临时提的,一个是丁师吃饭前提的,他说有个朋友发什么e-mail啊,我也搞不清楚,叫他代表他问一下漏丹问题。

  僧丁:转这个四大以前,是不是身体一定要不漏?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南师:对对对,一定要不漏,就是不犯淫戒,要守戒。所有的戒律,不论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一条戒是戒淫。比丘戒两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更多,有三百四十八条。这个比丘戒,比丘尼戒,也叫“别解脱戒”。为什么叫“别解脱戒”,参过没有?佛教基本的戒律是“十善业道“,为了要想即生成就,这一生证得大阿罗汉果,了了生死,别解脱戒也是特别走的一条路。所以剃了光头换衣服出家,就是为了专修求证的,不是好玩的。

  比丘、比丘尼戒,第一条先戒淫;菩萨戒第一条不是戒淫哦!在中国内地用的菩萨戒不大合理,因为用的是《梵网经》,那是佛在色界天,给色界天人说的,是秘密的境界。所以在中国西藏的佛教,采用的菩萨戒不是《梵网经》,而是《瑜伽师地论》里弥勒菩萨所说菩萨戒。

  《梵网经》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第一条戒杀,戒淫是第二条,次要的。弥勒菩萨的《瑜伽戒本》,第一条菩萨戒也不是戒杀,也不是戒淫,是戒“自赞毁他”。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了,就看不起别人,而且毁谤别人不对。你们要研究戒律,跟你们讲一讲戒律,讲起来闹热了,问题也多得很。

  佛教除了普通流行的还有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譬如我常常批评人,一般学佛的居士,学了八关斋戒,不敢坐高广大床。台湾当年有出家的师父来,晚上我叫他睡觉,他宁可睡那个板凳,问他为什么啊?他说,不能睡高广大床。我说,谁说的?他说佛经上说的,所以连床都不敢睡。我说:“老兄啊,什么叫做床你知不知道?床就是椅子。”

  我们唐朝以前,都席地而坐,日本人的生活坐“榻榻米”,保有中国传统。这种椅子是南北朝时传过来的,叫做“胡床”,是从西域这边传过来的。那个床是活动的,叫“交椅”,合拢来可以背起来。

  年轻人学佛,第一步守“八关斋戒”不要坐高广大床,就是大位子不要一下就坐上去了;要学谦虚,坐小地方、小位子,不敢大模大样。他们弄错了,连高一点的床都不敢睡,这不是开玩笑吗?你们光晓得受戒,那个律师、戒师没有几个真懂得戒,所以不能够给你们讲清楚;他们书都没有读通,戒律也没有研究好,懂个什么!

  而且戒律就是规矩,“开遮持犯”要清楚。譬如禅堂规矩,老规矩该废的,该“开”的;新规矩该“遮”的,重新建立,应该遵守的,就是“持”。有时候该犯的“犯”,并不是“犯”,而是时机地点不对。所以“戒性、戒相、戒行”各有不同。讲起这个太大了,讲戒到最后,都可以明心悟道的。现在有人讲五台山是戒律的道场,我说现在还真有懂戒的吗?

  等于现在世界上的律师,很多打官司都败了,因为不太懂法律。有人是学法律的,反而不肯做律师,法官也不干,宁可学佛了。所以说,戒律谈何容易啊!

  我们普通受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然后成为近事男、近事女,等于居士。如果出家,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然后再受菩萨戒。由受沙弥戒起到受比丘戒,要考察三年。这是末期印度佛法,三年比丘戒以后,考察你的行为。出家人是从持戒来考察你,等通过了才受菩萨戒。“三坛大戒”,学完已经九年。为什么要停留那么久啊?随时考察你的行为,合不合戒律,就是合不合规矩,都满分了才可以。

  后来中国变成一个月受完了,在头上烧个“戒疤”,原来根本没有烧戒疤这回事的,这是清朝干的事。因为明朝亡了以后,清朝怕人造反,怕人剃了光头是为掩护身份,所以给你烧九个洞,算是办护照。这是在吃苦头,说什么是燃身供佛,不是这么一回事。

  在三坛大戒以后,还有最重要的是“菩提心戒”,概括了这一切,在家出家,已经学佛,未曾学佛,即今学佛,都要受。这个“菩提心戒”是最难的,学密宗特别注意菩提心戒。除菩提心戒以外,西藏密宗还有“十四条根本大戒”,我都受过,这些不同于比丘戒、菩萨戒。你们居士们听了不准出去乱讲,真的吩咐你们。事实上,密宗大戒我从来也没有讲过,他们跟我很久的,也没有听过。真的哦!杀、盗、淫都可以开,你会吓死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你说古不古怪?真正的奥秘当然不能给你们讲啰!只能大概提一点。

  现在我们问题不要扯多了,讲一点点“戒定慧”给你们听,老头子吹牛随便吹一下都吓死你们。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学佛哎!佛是“正遍知”,什么都知道。

  现在回来讲丁师替他的朋友提的问题。比丘戒第一条戒淫。什么叫淫?男女发生性关系叫“淫”。那意淫犯不犯戒呢?年轻人根本没有结过婚,漏丹遗精呢?佛又说,有梦之遗犯淫戒;无梦之遗没有犯淫戒,那是病。但是,无梦的遗精,也不一定是有病。譬如年轻人,十几二十几岁的,没有动淫欲之念,他到一定时间,个把月,二十几天就遗精了。这是精没有化,精不能化气,叫“精满则溢”,像茶杯一样,水装满了就流出来了;但是常常遗精是有病,不对的。这个遗精,在戒律叫做“漏失不净”,没有动念的不是犯戒。男女手淫都犯戒,已经动念了;意淫也是犯戒。

  你去研究戒律,佛什么都内行都清楚,女性是怎么手淫?怎么样遗精?男性是怎么样,他统统清楚。你看了佛戒律部分,才觉得他老人家什么都懂,真叫做“正遍知”。

  可是以道家修定修行,如果“童真入道”,成就很快。什么叫童真?以女性来讲,是十四岁以前;现在时代不同,提早了,十一二岁以前。也就是第一次月经没有来,还没有情欲的观念,这是童真。女性二七十四岁是标准,男性是二八十六为标准,现在也提前了,每个男性在十五六岁,自己两个乳头会发胀难过,有经验没有?还有记得的人没有?噢,你还记得。我自己也记得,到那个时候,不晓得怎么会有些烦躁,因为两个乳头发胀了,等于女性第一次月经要来,在这个发生以前,叫做童真,童真入道,很容易得定,很容易修行成功,这个时候,男女没有分别。

  所以修定,修炼的功夫,这些是有为法,如果老中青修行,不管男的…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开悟的十个标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