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有這個在”
王溢嘉
“將心比心”。我們會察覺對方有某個念頭,通常是因爲自己心裏先有了那個念頭。
一個尼姑來參訪趙州禅師,問:“什麼是佛法的密密意?”
趙州伸手捏了一下尼姑的身體。
尼姑說:“和尚你還有這個在。”
趙州說:“是你還有這個在。”
尼姑說的“這個”,指的是“男女之情”。她質問趙州爲什麼還有“男女之情”。而趙州說的“這個”,指的卻是“對男女之情的執念”,如果不是尼姑心裏時時存著這樣的意識,爲什麼人家一碰到她的身體,就立刻認爲對方是“心存不軌”?
現代心理學稱此爲“心理投射”作用,也就是將個人內在的心思投射到外在的人和事上頭,這是最常見的認知方式。但每個人內在的心思不同,它並非天生,而是個人後天的習染培養出來的,禅家稱此爲“識心”或“妄心”。心情郁悶的人,看什麼東西都是沈悶的;而喜歡說謊的人,則特別容易察覺別人話中的虛假,這些都是識心的作用。
日本的坦山禅師和久我密雲結伴雲遊。一日來到一條河邊,河水並不深。河邊有一位也想到對岸去的少女,但卻不敢下水,而在那裏焦急。
久我自個兒涉水而過,坦山則抱著那位少女渡河。過了河後,久我一直緊繃著臉,不和坦山說話。
如此走了幾十分鍾,久我終于忍不住,開始責備坦山:“你這個混賬東西!身爲出家人卻抱女人,而且還是個黃花閨女,你到底是想做什麼?”
坦山聽了,大笑說:“哪個女人?原來你還在抱那個女人呀!哈!哈!我在過河後,早就將她放下了!想不到你居然還抱著。”
沒做,並不表示就沒想。久我心裏的“那個”,顯然比坦山嚴重多了。
所以,當你認爲這個世界很黑暗、指責別人很邪惡時,禅給你的壞消息是你有一個黑暗、邪惡的“識心”,好消息是這個“識心”是虛妄的,並非你與生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