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與自在解脫 第二章 禅坐的重要與方法
禅坐爲什麼重要?既然大家來到這裏,想必之前都有了某種程度的了解。但我還是想要強調,禅坐不是用來打發時間的,禅坐的重要在于讓我們擁有美好的生命。
人類習于不斷地思索未來及回憶過往,這正是我們認識的一種荒謬。年輕人大多會思索未來,因爲他們認爲有很多的未來等著他們;而年長的人容易回想起過去,因爲他們已經經曆了很多的時光。然而,只有生活在每個刹那,才能算是真正地體驗生命。生命是不會在過去進行的,因爲那只是記憶;生命也不會在未來發生,因爲那還在計劃。我們能夠掌握的僅有現在,就是這瞬間;而我們“必須”學習活在當下,這也算是一種荒謬!不論你已經生活了六十、七十或八十個年頭,現在都必須重新開始學習如何真正地體驗生命。如果能好好學習,很多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了。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是有些困難。只要嘗試過的人就會知道,而還沒有嘗試過的人也早晚會發現的。像這麼簡單的論點,卻是一點也不容易做到!除了借著禅坐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學習生活在每個當下。禅坐有各種的觀點和層面,對于學習活在當下有很大的幫助。
只有禅坐者懂得照料心靈
要是說到照料我們的身體,大家馬上都變得相當能幹、相當有效率。我們一天至少洗一次身體--或許還洗更多次。我們出門要穿著整潔的衣服,到了晚上我們會讓身體好好休息。每個人都有一張床。如果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我們也就無法再爲生活奮鬥。我們給身體一棟用來遮雨、擋風、避日、祛暑和防寒的房子,不然我們沒辦法好好地生活。我們用營養豐富的食物來喂養身體,沒有人會想到要吃毒藥。除了給身體吃好的食物之外,我們還要讓身體運動,至少我們會散步。如果不走路,我們的雙腿會萎縮而無法使用。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如此呵護我們的心靈。
事實上心靈是主人,身體只是仆人,所以,對于心靈的照料更爲重要。如果這個仆人有著完美的條件--年輕、強壯又精力充沛,而有一個孱弱、無能又不知所措的主人,勢必無法完成令人滿意的工作。主人必須指示仆人,即使仆人軟弱又無精打采,只要主人做事有效率又睿智,整個家庭也會井然有序。
心靈和身體,就是我們的家庭。如果說內在的家庭雜亂無章,就不能期望外在的家庭有條不紊。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正是依靠著這個有秩序的內在家庭。這個主人(負責人),必須盡可能地保持最佳的狀態。
在宇宙中,沒有什麼能和心靈相提並論,或是能取代它的地位,所謂“萬法唯心造”。然而,我們如果將心靈視爲永恒不變的,那也是另一種荒謬!沒有人會認爲身體是永恒不變的。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會趕緊去看醫生;當身體饑餓的時候,我們會趕緊吃東西;當身體疲累的時候,我們會趕快休息。但是,心靈呢?只有禅坐者懂得照料心靈。
如果希望生命的成長能夠更有深度,有更寬廣的視野,那麼心靈的照料就是不可或缺的,否則生活將停留在二分法的層面。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生活在過去與未來、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擁有與非擁有、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局限中。只有學習過的心靈,才能夠讓我們看見其他的層次。
心靈也需要鍛煉
心靈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淨化心靈,讓它向上提升。但是,並非如同我們洗澡一般,每天一次或兩次,而是要趁著我們清醒的時候,時時刻刻地淨化它。爲了要踏出這第一步,我們必須學習淨化心靈的方法。清洗身體非常簡單,只要使用肥皂和水就可以辦到,這是我們從小就學會的。然而,能淨化心靈唯有心靈,心靈裏所存有的一切,只有心靈能夠取出。在禅坐中,一秒鍾的專心就有一秒鍾的淨化,因爲幸好心靈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做一件事情。雖然,像佛陀所說,我們在一眨眼的片刻就有叁千個念頭,不過我們通常不會感覺到有那麼多,而且它們也都在瞬間消失,心靈的念頭是一個個飛快地相續不斷的。
當我們專心的時候,對我們造成染汙的五種障礙(五蓋),就沒有蠢動的機會,因爲心靈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專心的時刻漸漸增長,就能夠漸漸淨化粗糙的汙垢。
我們的心靈,是宇宙中最特殊的工具,也是我們唯一所能擁有的。如果我們有了一個精巧的工具,我們會細心地照料它。我們會將它擦亮,去除所有鏽蝕,還會將它磨利,上點油潤滑它,在不用的時候,我們會好好地保存它。現在,我們擁有能夠實現(包括開悟等)所有願望的完美工具,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妥善照料它。否則心靈將無法有完美的表現。
在禅坐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去除心靈裏我們不想保留的部分。在我們的心靈中,只要保留與禅坐相關的內容。當我們的學習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相同的方式幫助我們去除心中所有不善的念頭。如此的禅修,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産生很大的助益,而且日漸專注于善念,也對禅修有深刻的影響。當一個人,無論是先生或是女士,只要能夠真正成爲自己心靈的主人,而且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們就有資格稱得上是阿羅漢--一位了悟的聖者。
如果上述的方法不是隨時都有效的話,也請不要感到驚訝,給心靈一點時間,一定會有效果的。只要不讓心靈主宰我們,而是我們成爲心靈的主宰,即使片刻如理如法的起心動念,都將是無限的釋放和解脫。無論是怎麼樣的念頭,痛苦或是快樂,在持續不斷的時間長流中浮現,這些都是我們專心于禅坐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學習將之去除的部分。
第二個步驟,就是讓心靈保持靈活。一個未經訓練的心靈如同鍾擺,總是從一個主題擺動到下一個主題,而且你會發現很難讓它停在某一點。以讀書爲例,當你讀完某一頁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不知道自己剛剛讀了些什麼,常常需要整頁再重讀一次。心靈鍛煉必須像是在做俯臥撐、舉重訓練一般,鍛煉心靈的肌肉,讓心靈能夠專注于某一點。只要進行正確的訓練,教它動就動,教它靜就靜,這樣就能夠發揮出心靈的力量。
因爲心靈的訓練還包括學習去除染汙的部分,所以心靈也因此産生了力量。我們之所以還不能成爲阿羅漢,就是因爲我們存有相當程度的“自我”。這種“自我”和“我所有”的症狀,與“如果可以的話,請你離開,這東西我要了”的態度,造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問題。當我們在思考、講話、閱讀、看電影或是有意欲的時候,“自我”是如影隨形的。在禅坐的過程中,最需要去除的就是所有包含“自我”的思想。若是朝著去除“自我”的方向來思考,就可以沒有“自我”的存在了。
只要開始學習去除這些包含“自我”的思想,就算只有片刻的時間,都是朝向正確的道路邁進了一步。首先,在精神上必須先平靜下來,心中沒有任何的欲求。雖然這些說辭常常爲人所用,但是我們能用的方法也只有這些。其實,這精神的道路,是一條借著去除所有建立于“自我”的思想,能舍、平靜的道路。建立于“自我”的思想,包括“我”的所有,不同的習慣、意見、信仰和思惟模式等等。想要在禅坐中完全停止思想是很困難的,頂多只有在“自我”的感覺漸漸不那麼強烈的片刻産生“舍”的感覺。不過,當這種“舍”的感覺一生起,思想立刻會反應說:“哦,那是什麼?”當然,這表示又開始思考了。
心靈若是能夠專注一心而不散亂,就如同鍛煉心靈的肌肉,讓心靈充滿了力量。佛陀教導的內涵是極爲深廣、非常人所能及的,因此也只有極爲深廣、非常人能及的心靈,才能如實了知佛陀所傳遞的深邃的涵義。因此,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來鍛煉心靈。
身體的力量,使它有能力完成我們交付給身體的任務。心靈的力量,也同樣能夠完成我們交付給它的任務。充滿著力量的心靈,是不會受到無趣、挫折、失望和不悅的影響,因爲心靈已經有能力排除這些負面情緒。學習禅坐,正是鍛煉心靈所必需的肌肉。
作爲宇宙最有價值也是最複雜的工具,心靈當然也是需要休息的。我們打從嬰兒時期開始,以及累世以來都不斷地在思考。我們整天在想事情,整晚都在做夢,沒有片刻的休息。我們應該給心靈一段假期,但是,心靈要做些什麼消遣呢?在身體的假期中,它可以去沙灘、到海濱、爬山郊遊或是出國遊玩,但是心靈呢?就算不去想那些繁瑣的家事,也會在其他地方想著所有的景觀、聲音和味道。如此一來,心靈只是改想著其他的事情,而沒有真正的假期。
如果我們沒有讓身體在夜晚得到應有的休息,它早晚會生病的。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需要休息,但是睡覺不能讓它得到休息。只有心靈完全停止思考的時候--就算只有片刻的體驗--才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休息,就好像是在連續播放的影片中,出現了一段空白的畫面;因爲念頭像底片一樣是連續播放的。別忘了,就算沒有拍攝,底片也有基本的畫面。
如果于禅坐中,讓心靈的膠卷停止播放片刻,我們就能親身體驗心靈最純淨的部分,那是充滿法喜的片刻。這一片刻的法喜是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也是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達成的。這種法喜與外境完全不相幹,只有借著心靈的專注才能産生。無論是美食、晴朗的天氣、種種娛樂或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來的愉悅心情,都完全無法令人感覺法喜,因爲這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的。如果用心學習,那麼,專注的心靈就能帶給你法喜。
片刻的靜默,不只是感覺平靜,而且有一種滿足感,就像是心靈終于找到了家。如果沒有辦法給身體一個家,我想沒有人會感到快樂。同樣地,若是心靈沒有一個家,我們也不會快樂。平靜與祥和,就是心靈的家。在經過一天辛勤的工作之後,我們可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輕松輕松,到了晚上就有張床可以好好睡覺。現在,心靈也有了休息的處所。心靈本來就不是用來思考的,無論所想的內容是什麼,思考本身就是一種苦。思緒的遊…
《禅與自在解脫 第二章 禅坐的重要與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