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見:佛陀的證悟▪P3

  ..續本文上一頁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在此試圖將這些艱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

  悉達多的重點是要直探問題的根源。佛教是不受文化所限製的。它的利益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社會。悉達多對學術論述和科學論證沒有興趣,地球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他也不關心。他關切的是另一種實際性,他想直探痛苦之源。我希望可以讓大家了解,他的教法不是讓你讀完後放回書架上的哲學巨著,而是每一個人都能修持的、既可行又合理的見地。爲了這個目的,我嘗試從各類人的各種角度,從墜入情網乃至文明誕生的例子來說明。雖然這些例子和悉達多所用的不同,但它所傳達的訊息是相同的,因爲悉達多所說的一切,至今仍然顛撲不破。

  然而悉達多也說過,不要不經分析就相信他的話語。因此,像我如此平凡的人,更需要被仔細地審視。我邀請大家分析、思量你即將讀到的內容。宗薩蔣揚欽哲

  第一章 造作與無常

  造作與無常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個凡人。但他又不太平凡,因爲他是一位太子。他的名字叫悉達多•喬達摩,他享有優裕的生活,在迦毗羅衛國有美麗的宮殿、鍾愛的妻兒、敬愛的雙親、忠心的臣民、孔雀悠遊的蒼翠花園,還有一群才華出衆的宮女隨侍在側。他的父親——淨飯王,盡全力要讓他在宮牆之內不虞匮乏,並且讓他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因爲當悉達多還在襁褓時,一位占星家曾預言,太子將來可能會選擇做一名隱士。但是淨飯王決心要讓悉達多繼承王位。宮中的生活豪華、安全而且相當平靜,悉達多從不與家人起爭執。事實上,他關懷家人,而且深愛他們。除了偶爾與堂弟的關系有一些緊張之外,悉達多和每個人都相處得很好。

  當悉達多漸漸長大成人,他對自己的國土以及外面的世界開始好奇起來。淨飯王拗不過太子多次的懇求,答應讓他到宮外出遊。但他嚴令太子的車夫迦那,只能讓太子看到美好的事物。悉達多確實盡情享受了沿途的水光山色和自然豐沛的大地。但就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兩人遇到一個在路邊呻吟的鄉下人,被極大的病痛所折磨。悉達多一輩子都被魁梧的侍衛和健康的宮女所圍繞,聽見呻吟的聲音,見到受病苦折磨的軀體,對他來說是一大沖擊。目睹了人身的脆弱,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帶著沈重的心情回到了王宮。

  隨著時光流逝,太子好像又回複了平常,但是他渴望再度出遊。淨飯王再一次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這一回,悉達多看到一位齒牙脫落、老態龍鍾的婦人,步履蹒跚,踽踽獨行。他立刻叫迦那停車,他問迦那:“爲什麼她這樣子走路?”

  迦那說:“主人,因爲她老了。”

  “什麼是老?”悉達多問道。

  “她身體各部分經長期使用都已經耗損了。”迦那回答他。

  悉達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下令迦那掉頭回宮。

  如今悉達多的好奇心再也無法平息,他想知道外面到底還有些什麼,于是和車夫第叁次出遊。這一回他同樣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景,盡覽青山綠水。但是在回程的時候,他看到四個人擡著一個屍架,上面平躺著一具毫無生氣的軀體。悉達多一生中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東西。迦那向他解釋那個看來羸弱的軀體,事實上已經死亡。

  悉達多問迦那:“其他人也會死嗎?”

  迦那回答:“是的,主人,每個人都會死。”

  “我的父王甚至我的兒子也會嗎?”

  “是的,每一個人都會。不論你是富裕或貧窮,種性高貴或低賤,都無法避免死亡。這是生在這世界上所有人的最終命運。”

  第一次聽到悉達多開始邁向證悟的故事,我們可能會認爲他實在是太天真了。聽到一位將要領導整個國家的太子,問出這麼簡單的問題,似乎很奇怪。但其實我們才是真正幼稚的人。在這個信息時代,斬首、鬥牛、血腥謀殺等衰壞與死亡的影像環繞著我們。這些影像非但沒有提醒我們最終的命運,反而被拿來作爲娛樂和獲取利潤之用。死亡早已成爲一種消費産品。我們大多數人並不去深思死亡的本質。我們不承認自身與環境都是由不穩定的元素所組成,只要一點小刺激就會分崩離析。我們當然都知道終有一天會死亡,但是除非是被診斷罹患絕症,大部分的人都自認暫時不會有危險。偶爾想到死亡的時候,所思索的卻是“我會得到多少遺産?”或者“我的骨灰要撒在什麼地方?”諸如此類的事。從這個觀點來說,我們才是太天真了。

  第叁次出遊回來以後,悉達多對于自己無力保護他的子民、父母,以及最摯愛的妻子耶輸陀羅、兒子羅羅免于必然的死亡,感到極度的沮喪。對治貧窮、饑餓、無家可歸等苦難他有辦法,但是對年老與死亡,他卻束手無策。

  日以繼夜地沈思著這些問題,悉達多試圖和他的父親討論死亡。對國王而言,這是個理論上兩難的問題,他實在不懂太子爲何如此耿耿于懷。淨飯王愈來愈擔心預言成真,說不定他的兒子真會放棄繼承王位,選擇苦行之路。不管有沒有預言,在那個時代,有權勢和財富的印度教徒變成苦行僧並不乏其例。淨飯王表面上想盡辦法來消除悉達多的執著,但是內心裏,他並沒有忘記那個預言。

  然而對太子而言,這並不是短暫的憂傷情緒而已。悉達多完全沈陷其中。爲了防止太子愈陷愈深,淨飯王不准他再次離開王宮,並私下指示宮中侍衛監視他。就像任何一個擔心兒子的父親會做的,他也盡其所能不讓太子看到任何死亡和衰朽的迹象。

  嬰兒搖鼓及其他分心物

  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和淨飯王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讓自己和他人避開真相。我們對衰朽的征象已經産生了免疫力。我們告訴自己“不要老想著這些事”,並且用正面的方式來鼓勵自己。我們在生日派對中吹熄蠟燭來慶生,而事實上熄滅的蠟燭應該用來提醒自己,離死亡又縮短了一年。我們以煙火與香槟慶祝新年,讓自己忘掉舊的一年永不複返、新的一年難以預料的事實。然而,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當這個“任何事情”令人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就會故意轉移注意力,如同母親用玩具和小搖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一樣。如果心情不好,我們就會去逛街、下館子或看電影。我們編織夢想,瞄准終身成就,諸如海邊別墅、徽章、獎座、提早退休、名車、好朋友、好家人、好名聲,最好還要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到了晚年我們還要有個忠誠的伴侶一起坐豪華遊輪旅行,或養純種貴賓狗。雜志和電視介紹並強化這種快樂和成功的模範讓人們去追求,不斷地創造新的幻象來引誘我們。這些所謂成功的觀念,就是我們大人的嬰兒搖鼓。

  不論是念頭或是行爲,我們在一天當中所做的任何事,幾乎沒有一樣顯示出我們覺知生命是多麼的脆弱。我們浪費時間在影城等候一部爛電影開演,或急著趕回家去看電視現場節目。當我們坐著看廣告、等待……此生的光陰就逐漸消逝了。

  對悉達多而言,僅只一瞥老死的景象,就在他心中生起了追求真理全貌的渴望。第叁次出遊之後,他好幾次試圖獨自出宮,但都沒有成功。在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如常的宴飲作樂之後,一個神秘的咒語席卷了整個王宮,除了悉達多以外,每個人都被製伏了。他在殿中徘徊,發現從淨飯王到最低下的仆人,個個都睡得不省人事。佛教徒相信,這場集體的昏睡是所有人類共同累積的功德結果,因爲這個決定性的事件,造就了一位偉人的誕生。

  由于不再需要取悅王公貴族,宮女們睡到張口打鼾、四肢橫陳,戴著珠寶的手指浸在咖喱醬中。她們狀若殘花,風華盡失。悉達多並沒有像我們一樣忙著讓一切恢複原狀,反而由于這樣的景象,更加強了他的決心。她們美貌的消逝,正是世事無常的明證。在衆人沈睡之際,太子終能不被監視而離開王宮。他看了耶輸陀羅和羅羅最後一眼,便悄然地消失在深深的夜裏了。

  在很多地方我們也和悉達多一樣。我們有自己的宮殿——不論是貧民區的單房公寓、郊區的雙層別墅或在巴黎的頂層閣樓。我們也有各自的耶輸陀羅和羅羅。我們也許不是擁有孔雀的王子,但我們有事業、寵物貓咪和數不盡的責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狀況。家電壞了,鄰居吵架,天花板漏水。親愛的人死了;或是他們早上醒來之前,下巴和悉達多的宮女一樣松垮,看起來就像死了一般。也許他們聞起來有穢濁的煙味或昨晚的大蒜味。他們唠叨不停,而且還張著嘴咀嚼食物。但我們還是心甘情願地困在那裏,不試圖逃開。或者我們終于會忍無可忍,心想:“我受夠了!”然後結束一段關系,卻又再找另一個人重新來過一遍。我們對這樣周而複始的循環從不厭倦,因爲我們期待而且相信,有個無瑕的靈魂伴侶或完美的香格裏拉正在某處等著我們。面對每天令人懊惱的事,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認爲我們可以把它們弄對,這一切都能修理,牙齒是可以刷的,我們可以感到完滿。也許我們還會認爲,總有一天,我們會從生命中的課題中學到圓熟。我們期望自己變成像《星球大戰》電影中的智慧長者Yoda一樣,卻不知圓熟只是衰朽的另一個面向。潛意識中,我們期待自己會到達不再需要修理任何東西的境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深信“解決”的概念。好像我們所有經曆的一切,到這一刻爲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還沒開始。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這種永無休止的處理、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就是生活的定義。事實上,我們是在等待生命開始。如果有人逼問,大部分的人都會承認自己是爲了某種美好的將來而努力,譬如在緬因州肯納邦克港的木屋,或哥斯達黎加的小屋中安享退休生活,或者有人夢想在中國山水畫般的理想山林裏,在瀑布和鯉魚池畔的茶亭中,禅思靜坐,安享晚年。

  我們往往也會這麼想:當我們死後,世界依然存在。同樣的太陽會繼續照亮大地,同樣的星球會繼續轉動,因爲我們認爲從開天辟地以來,它們一直都是如此。我們的孩子會繼承這個地球。…

《正見:佛陀的證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實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