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大手印見(2)
兒呀,要知道,宇宙間沒有永恒的本體,諸法皆無自性。
那麼,什麼是諸法無自性呢?這裏所說的自性,意思是獨立不變的本體,它永恒存在,永不變異,永不毀壞,永遠長存。世上的萬事萬物,表面看來,它們是實有的,但你找不到一個獨立不變的本體。無論什麼事物,都是因緣的聚合,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它們依因緣而存在,忽生忽滅,忽存忽亡,忽好忽壞,幻化如水泡,所以其本質是空的。而且,這種空,不是我們認識上的空,也不是後來才出現的空,而是它本來的空。這空,是本質的空,也就是說空才是宇宙的本體呀。
兒呀,既然空是宇宙的本體,那諸多顯現的有爲法當然也是空無自性的,在現象上它們雖然有生滅,但它們仍然離不開空的本體。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一切境,包括生死,包括輪回涅槃等法,無不如此。它們是空中的電,它們是水中的泡,它們是太陽下的露珠,它們是秋後的螞蚱。它們雖然演戲一樣幻起幻滅,而那空的本體並無動搖。萬法都是那自然本體的智慧遊戲,表面看來,它有諸般妙用,它有多種莊嚴,但那諸多顯現卻不可能永恒。它們現不異空,空不異現。那諸多顯現,皆是空寂本體泛起的浪花。那所有的行爲,那所有外境所現的諸法,皆是刹那無常,其性本空,如同幻化。
那本體覺性在顯現上雖然能示現輪回涅槃,但從了義上看,無論是輪回,還是涅槃,都不離那本體空性,就是說了不可得。
兒呀,覺性即是空性。那諸多顯現,其實是覺性的妙用功能,它顯現了輪回和涅槃,顯現了諸多幻化遊戲,顯現了覺性之莊嚴,但它們本質上是無生無滅不離本體的。所以,覺性應該超越善惡,超越因果,超越迷悟,超越苦樂。因爲覺性無須修治,它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自解脫,住平等界。
所以,真正的覺性本體空寂,不著諸相,全無所得。它不一定念經,不一定持咒,不一定修本尊,不一定觀壇城。對于明白了心性覺性本空的人來說,生圓二次第皆屬有相之法,叁藏十二部也是閑家具。
兒呀,我說覺性即是空性,它靈明妙覺,自然圓成,明空不一,無成本淨。那本體心性本來清淨,本無一物。明白此理,安住于此,如如不動,即名爲修。觀萬法如觀流水,眼見諸相,心不動搖,不執著于勤行,不執著于有無二邊,不生執著,不作分別思慮,諸相如恒河之水,滔滔不絕,我心則如明鏡,不惹纖塵,不留牽挂。當我們的心與外境相遇之時,你便要明白,那諸多顯現,其實皆是心的妙用呀。當你明白了這一點,了知萬法皆是覺性妙用,心便不隨境轉,心境皆歸隱沒。
兒呀,你如何將那種理念貫穿于行住坐臥之中呢?告訴你,安住空性,明白實相,將那欲界色界無色界,都融入湛然如虛空的覺性之中。那眼觀的諸色,那耳聽的諸聲,那鼻嗅的諸香,那舌嘗的諸味,那身觸的諸受,那意惹的諸念,那山川大地,那宮殿美景,那江河湖海,那盛開的百花,那歡跳的動物,那紛繁的世界……所有外境,所有內心,所有執著,所有牽挂,所有起滅之相,無不包容于那空性的自然智慧之中。那心外的各種境界,那心內的起滅心識,都包羅于自然智慧之中。要知道,那自然智慧,不是從心外求來的,它是衆生心性中本來就有的。它不靠修煉而得,它是本來俱足。它等同于佛的法身。
兒呀,你在一切時中,都不要執著于有爲的功用勤行。因爲清淨的覺性不假外求,非靠修善培福所得,它是無爲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你的身口意都融入覺性,要明白覺性無爲,空性無執,自性無礙。你要想有爲,便會有所執;有所求,便有所苦;有所貪,便有所失。所有有爲造惡者,爲善者,皆是輪回之根,故要超越善惡二元,放下一切,心中不著一絲一縷,任心自在,任運無爲。兒呀,要知道,凡所有爲,便歸于緣起。所有緣起法,皆會歸于生滅,皆是如幻無實,故應無爲。無爲而無不爲。
兒呀,究竟什麼是無爲呢?無爲就是明白抉擇一切法皆無自性,你不要安住于有,也不要安住于無,不要安住于常,也不要安住于斷,要不論是非,無取無舍,無分無別。世上的愚夫,正是因爲有爲的種種偏見,才生起執著,執幻爲實,認假成真,取相著相,才漂流在生死輪回的大海之中。你要明白,只有無爲之法則,才能超越因果。
明白了嗎?我的心子。
奶格瑪說,兒呀,你靜了心,凝了神,放下萬緣,來聽我們的歌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