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26章 耶舍尊者

  第26章:耶舍尊者 (4)

  在那面能夠穿越時空的鏡子中,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便是耶舍尊者。他是上座部的長老,德高望重,成就非凡。他淨守著心中的覺悟,走了過來。

  

  跟著那老人的腳步,我看到了吠舍離的地貌。我發現,它是一個平原上的村莊,天高雲淡,一馬平川。你也許聽過一部史詩,叫《羅摩衍那》,書中有個善良的國王吠舍羅,便是吠舍離人。

  

  吠舍離雖是古印度的六大古國之一,但我看到的它,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它更像一個草原,昔日的輝煌早化爲遺迹了。這兒古遺址很多,但沒人在乎了。驢子們在草地上吃草,爲了防止它們逃遠,主人將缰繩拴在它們的腿上。這樣,它們就只能低頭吃草,很難奔馳了。

  

  耶舍尊者也看到了那些驢子。他想到了世上無數被欲望的缰繩拴著的驢子。那缰繩,多像輪回啊。

  

  老人走過一個巨大的水池,長方形,水很清,倒映出天空的白雲。微風拂過,水起漣漪,透出無窮的清涼。這裏曾來過許多國王,他們在當國王之前必須行加冕禮。他們先在池中沐浴淨身,並塗抹香油,經加冕之後,他們才有了爲世俗認可的合法權利。

  

  老人看到了一座佛塔。那只是一座小磚塔,很像一個覆缽,約有兩丈多高。老人向佛塔合掌頂禮。我知道那便是佛的舍利塔。一百多年前,八個國家分取了佛的舍利,離車族也得到了一份。他們就在此處建塔,供養佛舍利。老人並不知道,多年之後,這塔也會毀于戰火。他更想不到,千年之後,佛教也會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瀕臨絕迹。

  

  老人又向另一個小塔頂禮。這便是阿難舍利塔。佛陀入滅後的多年裏,阿難也是行腳四方,傳播真理。一日,行到某處,聽到一沙門正在誦經文,經文義理混亂,錯誤百出。阿難糾正,卻叫那沙門搶白了一番,嫌他老糊塗了。阿難便想:衆生愚昧難化,正法不能清淨。以前諸多的同修大多入滅,只剩下我老朽一人,與其討人嫌,不如入滅吧。于是,他離開行化的摩揭陀國,想渡過恒河,到吠舍離去。不料,兩國國王聞訊,在恒河兩岸各布兵馬,都想請阿難到自己國家去圓寂。阿難怕引起戰火,遂使神通,飛在恒河上空,用叁昧真火,自焚其身,更將舍利分爲兩份,一份落于摩揭陀國,一份落在吠舍離。吠舍離國于是建塔供養。

  

  老人又走過一個水池,那便是佛經中講過的猕猴池。佛陀曾在此宴坐禅定,諸猴很是高興,大家一起努力,用爪子掘地成池,供養佛陀。一只猴子更取了佛陀的缽,到樹上取了蜂蜜供養佛陀。佛陀應供之後,猴子很是開心,上躥下跳,不料失足,落地而死。但因供養的功德,其神識馬上升天,成爲天人。

  

  最後,老人的步履停在一座巨大的僧院前。

  

  他看到了一件他不想看到的事,一位僧人竟向信衆要錢。僧人在缽中盛了水,告訴人們,只要把錢放入水中,便是淨施,就會得到巨大的福報。

  

  老人憤怒了。

  

  因爲在佛陀的戒律中,是絕對不允許僧人收受金錢的。

  

  老人步履匆匆,走向四方。他批評了那些明顯犯戒、收受金錢的僧人,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嘲弄。他還發現了十件不可饒恕的事。佛教史上,稱之爲“十事”。

  

  在耶舍尊者的倡議下,七百多位僧衆來到吠舍離,進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結集。上座部的長老們將所謂“淨施”等十件事判爲非法,但那些一般僧衆卻不服氣。從此以後,佛教分成了兩大系統,一個是“西方上座部”,另一個是“東方大衆部”。

  

  這是佛教曆史上第一次大的分裂。從此之後,佛教進入了部派時期。樸素的原始佛教,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