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在等持的靜境中(5)
那個老者的唱聲仍隱隱傳來——
要是你不能淨信于我,你就反複地修煉虔信瑜伽,
通過一次次瑜伽修習,你就可能得到我的庇護。
要是你無法進行訓練,那就專門做利我之行,
當你做了很多事後,你就會獲得圓滿的成功。
要是你仍然無法做事,你就該憑借我神奇之力,
你要嚴格地控製自我,舍棄諸種作業的苦果……
即使是吠舍和首陀羅,以及卑賤者還有婦女,
只要他們向我祈禱,也能得到無上的利益。
何況那些高貴的婆羅門,以及諸王與虔誠的仙人。
你既已來到這痛苦的世界,就要對我無比的虔誠。
專注地祈禱吧!給我獻祭!淨信我吧!向我頂禮!
你要視我爲最高歸宿,你便能做到與我合一。
司卡史德說,虔信瑜伽是婆羅門教中最具有宗教特性的內容,因信而稱義,沒有信便沒有一切。後來的虔信派便以此作爲主要修持內容。它要經曆叁個階段:一是對外部神靈的崇拜,比如崇拜梵天、崇拜毗濕奴、崇拜大黑天、崇拜所有神廟和聖地等等;後來,這種外部崇拜逐漸內化了,即在內心深處向神祈禱,默念神的名字,吟唱贊神的聖歌等;第叁個階段便是形神合一,祈禱諸神加被,修煉瑜伽,證悟內在的阿特曼,達到梵我合一的完美境界。
司卡史德說,虔信是所有宗教的靈魂。因爲虔信,便會達成完美的人格,那也是宗教行爲的終極目標。聽,你認真聽那老人下面唱的內容——
他慈悲地對待所有的生物,他的生命便是仁慈和悲憫,
他絕不高傲,他不會只愛自己,
無論良善還是邪惡,他不會欺辱自己的同類,
也不會因他們而産生熱惱。
他抛棄了憤怒,遠離了憂苦和恐懼,我熱愛這樣的人!
無論對仇敵還是朋友,他都一視同仁。
他用平等之心忍受榮辱,用相同的甯靜,去面對冷熱苦樂。
他遠離欲念,靜觀毀譽。
在等持的靜境中,超越世間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