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殺人魔頭的證悟(3)
出了精舍,瓊波浪覺看到一個丘狀的塔,由紅磚砌成,下方有洞,通往塔中。司卡史德說,瞧,這便是鴦掘摩羅塔。瓊波浪覺說,是不是那個殺人魔頭?司卡史德說,正是。
鴦掘摩羅是佛經中有名的殺人魔頭,這洞便是他當年的藏身之地。他的一生,演繹了那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司卡史德說,鴦掘摩羅的意思是“善良”。他的父親是憍薩羅國的大臣。十二歲時,他就拜一婆羅門爲師,清修梵行。一天,師父外出,師母一人在家,見弟子清秀俊朗,便心生淫念,前去勾引。弟子視師如父,當然拒絕了,師母惱羞成怒,等婆羅門回家後,便說弟子想強暴她。師父怒火中燒,心生毒計,對弟子說:你不是一直想成道嗎?我告訴你一個密法,你去殺人,每殺一人,便截取其大拇指串成鏈,殺夠千人,將千指鏈挂在脖子上,便可成道。弟子深信不疑,日日外出行凶,夜裏則躲入洞中,好容易殺了九百九十九人,母親看不過眼,勸他戒殺行善,他反倒舞刀殺向母親。母親外逃,兒子窮追,途中遇到佛陀,佛陀示以正法,鴦掘摩羅翻然醒悟,追隨佛陀出家,不久證道,成阿羅漢。
《大正藏》中記載了佛陀勸說鴦掘摩羅的偈語:“鴦掘摩羅!我說常住者,于一切衆生,爲息于刀杖。汝恐怖衆生,惡業不休息。我住于息法,一切不放逸,汝不見四谛,故不見放逸。”鴦掘摩羅由觀四谛,終于證道。
鴦掘摩羅的故事很有象征意義,除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啓迪之外,還會引起我們另一些思考。生活中不知有多少婆羅門那樣的導師,他們或有意或無意地傳播著謬論,不知讓多少善良的弟子誤入歧途呀。
司卡史德歎道:這世上,不知有多少盲人領著瞎馬,墮入深池而不知自省。她指著那個塔說,鴦掘摩羅行凶于此,修道于此,得道于此,入滅于此。同一個人,同一個地方,因爲心變了,其命運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見,一切源于心性。所有教法的修煉重在心性,切記!切記!
司卡史德說,只是心性修煉不能離開身體上的修行,她唱道:
雖然你心頭的明鏡照天照地,但心的明白尚需身的輔助。
要是你只是明白了心,身體也會成爲你的障蔽。
你不見許多人雖然明白,但事到臨頭便慌恐無主。
因爲身雖是修道的大寶,但大患同樣也是這身體。
單純的修心很難究竟,你一定還要修氣脈明點。
你當恒常地觀修那叁脈六輪,靠咒力打開那諸多的脈結。
那糾結的脈結其實是煩惱,心解脈開才會光明曆曆。
要是你的脈結沒有活力,要是它們如紛亂的麻縷,
它們就會障礙心的光明,你的心悟也不會徹底。
所以真行者修心亦修身,心氣自在才算究竟覺悟。
智慧的瓊波巴呀,你雖然有大手印的見地,
但還是要賦予脈結以活力。
要是你憑借空樂之妙法,千萬別忘了守護你的菩提。
那菩提有世俗和勝義兩種,你都不要輕易地失去。
當你的心證得了覺悟,當你真的清淨了障蔽,
你就會進入秘密的天空,就會有空行母助你成道。
你要多誦奶格瑪千諾,她是你智慧加持的源頭。
她的功德無與倫比,她的體性也是覺悟。
司卡史德說,兒呀,將來,你要繼續尋找奶格瑪,求到奶格五金法,裏面有許多方便善巧的法門,以訓練行者的氣脈。許多時候,心的覺悟尚需身的氣脈相助。當你的脈結裏充滿了糾結時,身體就會障礙心的明空。兒呀,借助那些方便法門吧,它可以使你善加使用內在的微細身,並清淨負面的氣脈。這一切,都會增益你的明空。
你語門的珍寶就是氣分精髓,它也被稱爲智慧明點。當脈結中的明點被激勵時,本覺的大樂就會生起。兒呀,記住,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你一定要善加守護你的菩提心。
你要像國王那樣,從坦然放松的心中自然出現脈道的功德。你要像戰士一樣,借助運動、姿勢來調整氣脈。
司卡史德又說,當大樂消融各種心結的時候,有的是依靠人,有的則是借助秘密妙法來達成。
將來,我會助你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