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21章 智慧空行母

  第21章:智慧空行母

  1智慧空行母

  自那次盛大的會供之後,瓊波浪覺一邊閉關修行,一邊繼續祈請空行護法,希望他們能幫助自己,找到奶格瑪。

  第一階段的閉關結束後,司卡史德帶瓊波浪覺朝拜了舍衛城。舍衛城在佛教史上的地位極爲重要,佛陀曾在此結夏二十四次。就是說,在佛陀的弘法歲月裏,有二十四個雨季是在舍衛城度過的。除了王舍城的舍利弗、大迦葉、目犍連等人外,佛陀的許多弟子都是舍衛城的人。爲了教化舍衛城的衆生,佛陀在此花了很多心力,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許多有名的經典,都是佛在舍衛城宣說的。

  司卡史德常常遊行四方,隨緣度化有緣衆生,從來不在某地修建道場。這一點,非常符合原始佛教的特點。佛陀與弟子也一樣,除了在雨季爲了不踐踏路上的衆生而在某處安夏外,其余時間,總是遊行四方,隨緣度化。一天,一位叫須達多的長者發現佛陀正在丘冢間禅修,便走上前去,拜而問曰:世尊呀,你的身心安穩吧?佛陀答曰:婆羅門涅槃,是則常安樂。愛欲所不染,解脫永無余。斷一切希望,調伏心熾然。心得寂止息,止息安穩眠。而後,佛陀爲其說法,令得清淨之樂。須達多請佛前往舍衛城,使城中衆生也能領受佛陀教法。佛陀默而受之。這便是佛經上著名的祗樹給孤獨園的緣起。

  司卡史德說,須達多家豪大富,老是供養孤貧者,人們就稱他爲“給孤獨長者”。他回到舍衛城後,就開始尋找上好地方。他尋了許久,發現舍衛城王子祗陀的花園極佳,就前往問詢,想買了建精舍。哪知,王子也心愛此園,心雖不忍,不便明言,便出高價說:但使用金幣鋪滿此園,即可出售。王子想讓須達多知難而退,不料想長者聞言大喜,回家變賣珍奇,換成黃金,群象負金至園中。未想黃金用盡,尚有少許地面沒鋪到,長者想回家再換黃金,王子心生感動,就將空地與園中樹木盡數供給佛陀。這座精舍,就是佛經中常常出現的祗樹給孤獨園。

  由于須達多長者跟祗陀王子的發心和功德,舍衛城人民長久地得到了佛陀法雨的滋潤。舍衛城成爲當時印度的佛教重鎮之一。

  司卡史德說,當時的舍衛城,是憍薩羅國的首都,因處于叁條重要商道的彙合之處而繁華無比。各種宗教都想在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耆那教稱它爲明月之城,因爲他們的兩位聖者尊生主和月光主就出生在此城中。婆羅門也在此城中苦心經營,把它當成了研究《吠陀》思想的重要所在。

  佛陀進入舍衛城不久,便取得了巨大成功,國王和臣民均被樸實無華的佛教真理打動了,紛紛皈依佛陀。這一來,就打破了當時舍衛城的宗教格局。在佛陀出現之前,城中的婆羅門多能安享供養,現在,國王和富豪們卻轉而去供養佛陀了。婆羅門既不能動用官府的力量進行爭奪和鎮壓,又不能在跟佛陀的辯論中取勝,就費盡心機,想以陰謀中傷佛教。一天,佛陀正在弘法時,忽然來了一個叫戰遮女的女子,她將木盆塞入衣襟裏,高聲說,瞧呀,那個正在講法的大沙門,雖然道貌岸然,卻是個僞君子。瞧,我的肚子就是他搞大的。佛陀神態安詳,也不爭論。女子越跳越凶,竟將衣襟下的木盆抖落下來,引起了哄堂大笑。

  司卡史德說,那個時代,許多教派都想將佛陀驅出舍衛城,他們使出了各種招數。一次,外道派一個叫孫陀利的妓女去佛陀那兒聽法,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殺了妓女並將屍體埋在祗園精舍,然後賊喊捉賊,鬧出天大的風波。一時間,舍衛城群情激憤,唾星飛向佛陀。但不久之後,真凶因分贓不均起了內讧,真相才浮出水面。

  司卡史德說,真理的弘揚,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在跟一些邪說的鬥爭中,佛教才贏得了千古敬仰。那時,佛陀面臨的,不僅僅是來自外部的中傷,更有內部提婆達多等六群比丘的背叛。她指著叁個大湖說,瞧,那便是提婆達多跟他的弟子瞿伽梨,還有那個戰遮女生陷地獄之處。但愚癡總是伴隨著衆生,便是在提婆達多生陷地獄之後,他還有許多追隨者,至今還有許多信奉提婆達多教法的苦行者,他們也自稱是佛教徒,但他們只拜過去叁佛,不拜釋迦牟尼。

  司卡史德說,以後,你的弟子中和傳承中也會出現紛爭。你不必懊惱,謬誤永遠會伴隨著真理存在,就像烏雲總會在藍天上遊曳一樣。

  司卡史德接著唱道:

  你千萬別忘了你的明智,那明智便是本覺的光明。

  那本覺便是你見到的空性,那空性也有人稱爲真如。

  真如的本質便是你的真心,雖名之爲真心卻如如不動。

  當你妄心息滅真心顯現,你便融入那本覺的天空。

  那本覺的光明有形有相,那本覺的光明無相無形,

  那本覺的光明難以言表,那本覺的光明無處不生。

  萬物來自那本覺之光,萬物也終于那本覺光明,

  萬物不離那本覺之性,萬物不舍那本覺之明。

  那本覺無時不有無處不有,那本覺恒常存在卻少有人知。

  因爲愚癡的烏雲遮蔽了天空,因爲亘古的暗夜罩住了明鏡。

  當你點燃那智慧之燭,那亘古暗夜便無影無蹤。

  當你驅散那煩惱之雲,那萬裏長空才一碧萬頃。

  當你看到那一覽無余的天光,那本覺便成了你的明燈,

  你時時觀照著它的形貌,它時時照耀著你的路程。

  那時你便能自然解脫,那時便契入光明大印。

  大印的本質便是解脫,那大印同樣是源于心性。

  並不是心性之外另有個大印,並不是心性之外另有個光明,

  並不是心性之外別有個解脫,那諸多萬象皆是心性的子孫。

  那心性的本體就是光明,光明的本質就是解脫。

  光明顯現之日,便是解脫發生之時。

  那解脫的過程不假外求,並不是有雙手替你解結。

  那情形很像是蛇的遊戲,身結成團也能自行解脫。

  當你心性光明照破了暗夜,當那大手印淨光摧毀了分別,

  當你的智慧之眼窺破了虛妄,那解脫就當下發生了。

  你雖生念頭但別去隨它,你雖見幻相但別去執著。

  你雖行諸事而了無牽挂,你做而無做不挂一縷。

  就像那彩筆在空中描形,你自管專注而督攝六根。

  雖然你覺醒清明于當下,但心中空中卻無影無蹤。

  智慧的孩子呀,大手印之光在心頭朗照,

  本覺之味在心中沸騰,它們充盈了每一個毛孔,

  你卻無執無舍陶然熏熏。

  那便是解脫無上的法味,它源于你心頭本有的光明。

  你如啞嘗味不能暢言,那便是明智和大手印。

  司卡史德開示道,兒呀,你可知,什麼是明智?告訴你,所謂明智,就是心的光明性。心的本質是空的,無獨立存在的本體;心所經驗的諸種現象的本質也是空,它們依各種因緣而立。但是,我們說的這個空不是死寂而盲目的空,也不是虛無的空。它如水晶般清明,如琉璃般燦然,如山花般芬芳,如天空般明淨。它有著無窮無盡的光明性,其中蘊含了殊勝的智慧,洋溢了無邊的明智。在這種明智的觀照下,我們會明白心本身並沒有偏執惑亂,也不曾有一切證悟前所經驗的煩惱。兒呀,我說的心便是那真心,它不生不滅,無垢無淨,不增不減。它是本覺的燈炬。

  兒呀,千萬記住,見地比技巧重要很多。諸教派各有其理論根據,其立宗立命必須有所依的經典。你千萬不要削足適履,用別派的見地來指導你的修行。我們不能說他們的對與不對,但記住,我們的行動指南是大手印見地。你的所有方便之門,皆應以大手印見地爲指歸。在解脫方面,見地具有決定性因素,行者必須具備成熟的見地,再以此配合禅修中所獲的悟境。我曾爲你指示心境如是之理的大手印教法,你一定要善加修持。你的大手印見會以更深刻的方式融入你的生命。當你用大手印理論和實修相結合時,那原本被你視爲障礙的事物,就會自然解脫、自我解消了。

  兒呀,切記,諸法皆是你心性的營養,不可成爲你靈魂的枷鎖。日後,你的傳承弟子中,有一些人總是用別派的鞋子,來套你的教法之腳。所有的紛爭便由此而起,更可怕的是,在另一種理論的指導下,你的一些弟子會喪失信心。不過不要緊,當你真正地成熟了他們的心性時,並用大手印之光爲依歸,他們才算真正地契入了密乘。那時,他們的悟境才會像雪山一樣不可搖動。

  兒呀,繩子的糾結需要人來解,蛇身的糾結卻能自然平滑敏捷地解開。目前,衆生大多受縛于二元分別心,所有的糾結就是由二元見造作而成。當他們能契入大手印,便能了悟二元對立和他們心的本質沒有差別。那時,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心和蛇有著同樣的能力,所有的糾結,都會自行解脫。你只要任運于當下的清明,沐浴大手印的光明,你的心便不再有迷惑。

  成熟的心性無須勤勇,它猶如蛇自己解開纏繞,不花力氣就會自然解脫。

  因爲超越了二元,世界到處是吉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