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8章 精神的真實

  第18章:精神的真實(11)

  

  瓊波浪覺回到藏地,籌到了許多金子,再次來到印度,又求了許多密法。

  

  前後算來,他已拜了一百四十多位上師,也幾乎求到了當時流行于印度的所有密法。同時,還隨緣供養了尋覓途中遇到的上師,並求了一些以前沒求到的密法。但他們都不知道奶格瑪的訊息,有人說曾在空行母聚會時見過奶格瑪,但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有人甚至說,你不可能找到奶格瑪,她僅僅是個傳說。還有人說,奶格瑪早圓寂了,但瓊波浪覺想,就算她真的圓寂了,法身也是不滅的。他聽說,瑪爾巴就見到過已經圓寂的那諾巴。瑪爾巴照樣從那諾巴那兒求到了“那諾六法”和其他法門。何況,聽說奶格瑪已證得了無死虹身。

  

  尋覓之路是那麼的漫長,同行的弟子不適應印度的氣候,紛紛病倒了。瓊波浪覺安排他們休養,自己則背了黃金,四處尋訪奶格瑪。

  

  性急的讀者也許會怨我的節奏過于緩慢,本書早已過半,瓊波浪覺卻仍在尋找。當然,節奏慢是我小說的特點之一。問題在于,許多時候,尋找的過程其實也是目的。正如每個人生命的目的地是死亡,但最精彩的,還是那走向死亡的過程。瓊波浪覺正是在尋找的過程中升華了他自己。

  

  我曾想將瓊波浪覺在尼泊爾和印度的求法之旅諸一記錄下來,但我發現那樣容易流于瑣屑。更因爲求法的過程大同小異,多爲艱辛的尋覓而已。當一種筆法用多了之後,就會出現閱讀疲勞。再說,有眼力的讀者,也會發現本書的寫作跟一般的傳記小說不同。它更多傾向于心靈的真實,而不是追求描頭畫腳的那種所謂真實。

  

  同樣,對于瓊波浪覺的求法經曆,我也不想用一般的紀實筆法,而更願意用一種象征筆法。這種寫法,我曾在小說《西夏咒》和《西夏的蒼狼》中大量運用。我說過,《西夏咒》中“瓊”的原型,其實就是我心中的瓊波浪覺。我寫他時,同樣是強調精神的真實,而非現象的真實。

  

  之所以使用大量的象征,原因是我真正秉承了瓊波浪覺那個時代的許多智慧。使用象征是佛教的特色之一。無論是唐卡還是儀軌,無不使用象征。《西夏咒》就用了大量的象征來寫一個空行母和一位成就者的證悟過程,不過因爲它畢竟是個小說,許多朋友不一定會重視它。

  

  可以說,瓊波浪覺的任何一次求法,都不是坦途,都充滿了艱辛和危險。而再現那種艱辛又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我不能像老婆婆唠叨兒媳那樣諸一描述那些過程。即使我真的描述了那些過程,效果也未必比我使用的象征更好。

  

  瓊波浪覺的尋覓經曆,跟瑪爾巴尋找古古如巴的過程一樣,雖有魔幻色彩,卻是更高意義上的真實。它像《西遊記》那樣,有了超越文字和故事層面的意義,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智慧求索的諸多可能。

  

  因爲文字所限,我不能將瓊波浪覺的求法經曆一一羅列出來,因爲那樣容易變成流水賬。但我也不能無視瓊波浪覺遭遇的諸多艱辛,因爲那些艱辛是客觀存在。而且,人類在追求永恒的過程中,必然要面臨許多艱辛和困境。瓊波浪覺的智慧求索也不例外。

  

  所以,雖然你也許不一定認可我的寫法,但它肯定給你帶來了一種別樣的閱讀感受和審美體驗。這便是我寫這本書時,選擇象征筆法的優勝之處。明眼人一眼便可以看出它精神意義上的真實。精神的真實才是真正的真實。因爲任何現象的真實,都會隨著現象的變化而失去真實性,只有精神的真實才是本質的真實。所以,你總是能從我的《光明大手印》系列作品中,讀出那種能令你豁然有悟的智慧。要是你能真正悟入,你甚至能感受到一顆顆仍在怦然跳動的光明心傳遞過來的清涼。

  

  而對于真正有信仰的人來說,他讀到的,就不僅僅是文字了。雖然有人會認爲我從空行文字得到的有關訊息僅僅是象征,但事實上,我並不認爲那些文字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我當然認爲,空行文字,其實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同樣類似于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一種超越了人類的眼睛、但定然是宇宙間的某種存在。曆史上有許多成就者,就從空行文字中得到了有益于人類的諸多智慧。我們熟知的《密勒日巴道歌集》,就是一位後藏的成就者,從空行文字中轉譯過來的。只是到了後來,一些粗心的出版家忽略了那位偉大的成就者而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