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7章 安住于當下

  第17章:安住于當下(6)

  

  司卡史德說,概而括之,止是修定。止能使我們覺悟自心的究竟本性。紮實的止,是任何修煉的基礎。修止的成功能使你圓滿任何一個法門。有了堅固的定力,你才能進入觀的境界,才能領受大手印心要,才能證入大手印之果。觀是修慧。經過止的修習,我們就能了悟到一切現象不生不滅的本性,此即爲觀。要知道,世上萬物,以及每個人所執持的“我”,其本質都是空性。衆生卻執幻爲實認假成真。因爲最大的無明即是我執,從無始以來,衆生執著“我”的存在,便産生了執著,五毒習氣,由此而生。如法地觀,行者就會發現“我”並不存在,它不在身外,不在身內,不在細胞,不在幻想,“我”只是諸種因緣的聚合,自性本空,了無一物。法我亦然,諸法因緣而生,諸法因緣而滅。

  

  司卡史德說,以自心直觀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能安止于這樣的境界,即爲“觀”,亦是安止于大手印的自性。此時,不牽挂過去,不挂念未來,安住于當下的平衡之境,遠離一切妄想,直觀自心本性。它超越二元、能所等所有相對概念,它便是大手印追求的“究竟智”。

  

  司卡史德說,直觀自心時,有時也會妄念紛飛,但你不要執著它,也不要分辨它。任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不以善喜,不因惡悲,不壓抑,不排除,你只要觀照它的本質即可。這樣,在刹那間,我們就能直接契入原始本然的清淨本性。如果你明白如何安住于自心本性,能掌握住一個個刹那,這就是最高深的法門。

  

  司卡史德說,安住于無念無執的禅定之中,絕不是不省人事的無明,而是要安住于自心本性之中。自性遠離戲論,單純一味,此爲法身之境;自性清淨明朗,爲報身之境;而這明淨並非有實體,有種種化現,雖是空性,但有諸多緣起,此爲化身之境。換句話說,心的離戲一味是法身,心的明朗清淨爲報身,而心的無終無止則爲化身。

  

  司卡史德說,安止于自性,爲諸法門之要旨。一法通曉,完全解脫,若能安止于此,無需再學他法。久而久之,煩惱漸消,智慧漸長,慈悲智慧也將更爲廣大。所有無明和貪嗔癡,都會像蛇解結那樣自動地解開。

  

  兒呀,爲了進一步成熟你的心性,我帶你去那空行聖地,讓你進一步領受諸多空行母無垢的教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