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7章 遊動的蝌蚪

  第17章:遊動的蝌蚪(5)

  

  這時候,瑪姆女魔之類的世間神靈,已經奈何不了你了。

  

  當你達到那種空寂的狀態之後,你會發現你沒有了色聲香味觸的分別,沒有了許多世俗的分別心。就在這種狀態下,你變得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心如牆壁,毫不動搖。你接著觀想,你上師的心中有一片湖水,它非常明亮,猶如明鏡,水平如鏡,無絲毫波紋。雖然水無波紋,但水中卻有只蝌蚪在遊動。那蝌蚪如蚊蠅大小,似光似虹,似有似無,但清晰之至。那水也非常明亮,閃著明鏡般的光芒。你專注地觀察那蝌蚪。蝌蚪的遊動很是輕盈,輕盈到看不到一點兒水的波暈。那蝌蚪其實是你先前的那份觀照的智慧,你就在靜水般的止中,用智慧的小蝌蚪觀察你自己,觀察你自己的本質,同時也觀察你跟上師無二無別的那個心,當然也觀察你心中上師的本質。注意,觀察所占的比例,只是巨大的靜水中很小的蝌蚪,不要叫那蝌蚪大起來,不要掀起大的波浪。

  

  你首先觀察你自己。你觀察自己的那個“我”究竟何在,構成它的究竟是什麼。是固體?是液體?是溫度?還是空氣?你終于會發現,你自己的肉體不過是地水火風的因緣組合,它曾經來于虛空,終將歸于虛空。當你活著的時候,它似乎還有形色,但你一旦死亡,那四大就會分離,你就再也找不到那個“我”。你會發現,那個所謂的“我”,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它僅僅是個在一大堆因緣組合的假象之上安立的假名而已。當你一步步思維分解下去,你就真的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你終于發現,你會進入一種落空的狀態。你的禅修其實終究歸于空性,你便破除了許多執著。當你這樣觀修下去時,你會發現無論是“我”還是“法”,都沒有究竟不變的真實性,一切都是幻化的現象而已,並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實體。

  

  記住,世上的諸多萬象本質上還是你的分別心,它是虛幻不實的,它的本質是無常,並無永恒不變的本體。當你一次次觀察,你就會發現一次次落空,你便慢慢地沒了執著,進入定境。而在定境之中,萬法更會顯現出它本有的空性狀態。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無不如此。它們雖有因果顯現的緣起,雖然因果不虛,但那因與果其實也是無自性的。當你一直追尋下去時,你會發現無一不歸于空性。你就這樣觀察,恒常地觀察,將空性和你的禅修融爲一體。久而久之,你甚至無需著意觀察,那種覺受和正見就會時時生起並觀照你的人生。當你面對任何事物時,都能直觀地認知到萬法本空,並在能所俱空的狀態下自如地入定,你就能做到止觀雙運,進而破除我執和法執。

  

  要知道,人的習氣是久久熏染而成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習性。當你一直跟善知識在一起,久而久之,你就會染上善的習氣,成爲善人;當你老是和惡友在一起,久而久之,你就會染上惡習,變成惡人。一個最常見的例子是,當一個嬰兒被狼叼入狼窩,生活幾年之後,他就會變成狼孩。你即使把他帶回人間,你也很難祛除他的狼孩習氣。你想窮一生心力,讓那狼孩完全改變狼的習氣,定然會徒勞無功。由此可知習氣是很難祛除的。不過,很難祛除並不意味著不能祛除,一個人既然能由人變成狼,同樣,只要有好的環境,壞的也就有可能變成好的。觀修的目的,就是爲了對人進行善的熏染。當你在智慧觀修中久久地浸入,發現世上並無一個值得你執著的東西時,你的許多執著就相應地破除了。有一天,當你真正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見到空性光明,雖然也許只是很短的一個瞬間,但因爲你已經嘗到了那種覺受的滋味,你已經認知了它,你就可能將此正念保任下來,經過久久的訓練,將它打成一片。

  

  當你破除了對一切現象的執著時,你就能感受到萬物的本質,那種空性之境就會自然顯現出來。當你在這樣的顯現當中入定時,你就會進入非常殊勝的定境。

  

  你會發現,萬物在緣起的同時不離性空,性空的同時卻示現緣起。萬物並不是只有緣起或是只有性空,而是二者一體,並行不悖。這樣,你就可以遠離斷常二邊。

  

  你就這樣認真觀察,無論那眼耳鼻舌身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顯現出怎樣的現象,都會明白它們的無自性也即虛假性。這樣,你就不會去執著它們,你就留意觀察它們的本來面目,並契入空性。你會發現,世上萬事萬物無不如此,無論它有著怎樣的緣起現象,其本質卻都是歸于空性的。當你在座上消除了斷見常見和戲論,將正見智慧印入你的生命,哪怕你在出定之後,那種智慧仍然會觀照你的人生,你會發現你眼前的一切都是虛幻無常的。它們跟水中月鏡中花一樣虛幻,跟海市蜃樓一樣了不可得,跟彩虹一樣只是幻化。你就會發現,諸種事物雖有不同顯現,但其本性卻歸于空性,了無實質。那緣起的現象不離性空,那性空的本質不礙緣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