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3章 鹿野苑的光明

  第13章 鹿野苑的光明

  1 趕往鹿野苑

  

  關于瓊波浪覺見到司卡史德的時間,說法頗多,有人說是他第一次赴印度時所見,有人說是後來見的。對他們相遇的地點,也有不同說法,其中也有鹿野苑相會之說。我很喜歡這一說法。至于他們究竟相會于何時何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爲他們相會于何時何地。換句話說,這世界究竟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世界究竟咋樣。在有些人眼中,世界是苦的;在另一群人眼中,世界圓滿無缺,無處不顯現圓滿。所以,佛陀用一個偈子說出了一個真理:“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那我們就選擇鹿野苑吧。

  

  我們于是看到了一個正風塵仆仆地趕往鹿野苑的人。在本書中,有兩個風塵仆仆地趕往鹿野苑的人。兩人相差一千多年,一個是佛陀,一個是瓊波浪覺。前者是想度化離開他的那五個修道者,後者則是爲了尋覓一個女子。前者是爲了弘法,後者爲了求法,二者外相上雖然有異,其心卻都是一個目的:爲了給世界以清涼。

  

  有人也許不知道,當佛陀在菩提伽耶成道後,明了真理,便想趣入涅槃,衆善神慌了,說不可不可,世尊,衆生需要此光明,你當善爲廣傳。佛陀于是開始思維。

  

  佛陀的思維我們雖然難以測度,但幸好他將其想法留在了人間,在巴利文《大藏經》中,有許多這樣的文字。佛陀知道曲高和寡,知音難覓,那時的印度,很難有人洞悉和理解他悟到的真理。他想,我先將真理告訴誰呢?他首先想到曾教導他禅定的兩個老師。他們智慧超絕,定然能體悟真理。但人們告訴他,那倆人已經去世了。

  

  于是,他又想到了後來成爲首批比丘的那五個人。他想,這五人雖然背棄了我,但那是愛我所致。他們天資聰穎,精進不懈,又曾照顧我修道,我還是先度他們吧。

  

  前往鹿野苑的路雖然遙遠,但佛陀並不勞累。你也許不知道,證得空性的人,無論做啥事,都不曾離開過空性。他諸相合一,動靜一如,了無牽挂,連“勞累”二字也不會染著。在前往鹿野苑的途中,瓊波浪覺似乎也感受到了千年前佛陀的那份從容和淡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