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死的金剛心 第10章 歸去來兮

  第10章 歸去來兮

  

  《瓊波秘傳》稱:更香多傑們的火祭詛咒的另一種結果便是流言。這流言,困擾了瓊波浪覺的一生,後來,甚至波及他的傳承弟子們。于是,他的傳承弟子中,糾紛一直不斷。因爲流言是誅殺瑜伽行者慧命的另一種武器,正是在流言的侵蝕下,許多人的信根沒了。而沒了信根,也等于沒了靈魂,這是比殺死肉體更爲殘酷的事。

  

  1 遭遇強盜

  

  從瓊波浪覺的信中,我讀出了他那時內心的掙紮。他不是天生的聖者,也有著凡人的情欲和牽挂,但跟尋常人不一樣的是,他有自省,更有自律和向往,這讓他終于走出了狹小,走向了偉大。

  

  離開莎爾娃蒂之後,瓊波浪覺又遇到幾位佛教大師,學到了多種密法,他們是希巴咱薩連納、克什米爾貢巴哇、彌年多傑等。

  

  但瓊波浪覺仍不滿足,他遊曆四方,繼續尋找奶格瑪。但是,奶格瑪已成爲一個傳說,誰都聽說過她,但都沒有見過她。

  

  後來,他的步履移向了印度。

  

  也許是真的中了詛咒,瓊波浪覺老是生病,有時病得很厲害,時不時就處于死亡的邊緣。雖然他一直觀修著防護輪,但老是覺得有些魔能輕易地沖破火帳,舉著利器撲向自己。

  

  那本不曾公之于世的書中,還記載了一件事:遭遇強盜。這很正常。在九百多年前的蠻荒之地,遭遇強盜是很正常的事。

  

  人們普遍認爲,瓊波浪覺遭遇強盜同樣是咒士們的詛咒所致。按書中的解釋,世間的許多表面看來很偶然的事,其實有著人們不一定能洞悉的因緣。咒士們的詛咒之力,定然能改變那些強盜的心念,讓他們在瓊波浪覺正要經過的時刻,生起劫掠之心。

  

  書中還說,瓊波浪覺生命中的許多違緣,其實都是魔在幹擾。那魔,借了那咒壇之力,一直伴隨著瓊波浪覺。只要有機會,它們便會出現。

  

  一天,幾個大漢擋住了瓊波浪覺和班馬朗。

  

  需要說明的是,那個時候,因爲路途遙遠,西行求法的人,總是要結伴同行。班馬朗便又一次出現在那本書中。在那本書中,班馬朗跟瓊波浪覺的關系,相似于提婆達多同釋迦牟尼的關系。班馬朗總是在上演著跟瓊波浪覺作對的角色。這很正常,許多時候,沒有邪惡,便顯不出善良的珍貴;沒有黑暗,便顯不出光明的難得。正是有了班馬朗等人的反襯,瓊波浪覺的光明才顯得愈加珍貴。

  

  但有時候,許多東西很是難說。佛教中雖然將提婆達多當成了十惡不赦的惡人,但他卻有著很多信徒。據玄奘法師記載,就在他西行至印度求法時,印度尚有許多提婆達多的信徒。那時,距釋迦佛住世時,已過了千年。同樣,至今在不少地方,仍有班馬朗的信奉者。他們仍在逞口舌之能,將佛教教義視爲謀利之資,言談時口若懸河,心中卻惡念紛飛。

  

  書中記載,當兩人遭遇強盜之時,班馬朗跪地哀求。這細節,也是可能的,因爲善變是小人的特點。當小人遭遇命難時,下跪當然是可能的。我們可以從許多小說中發現這類情節,而且,他們還可能說出“家有九十老母”之類的話。

  

  據記載,那個時候強盜極多,因爲西行求法者必須帶金子。那時,沒有金子,是求不到法的。瓊波浪覺的多次返藏,就是因爲帶的金子用完了,他得回藏地再籌求法之資。當然,這也不是那些印度尼泊爾的大德們貪財,而是爲了顯示教法的珍貴。得之太易,棄之不惜,所以,當代的許多人總是將一些珍貴的密法胡亂扔棄。

  

  我在清風的吹拂下看到了瓊波浪覺,那時,他的臉上已有了絡腮胡須。根據秘傳的記載,瓊波浪覺當時只有叁十多歲,雖然年歲不大,但因爲常年跋涉,在風刀霜劍的侵蝕下,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老相一些。

  

  強盜們帶著藏刀,他們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舉著長槍大棍,因爲強盜也是老百姓。他們總是相機而動的,看到有機會了,他們就抽了刀子,威喝一聲。跟漢地強盜不一樣的是,他們不喊留下買路錢,而是喊:留下金子!

  

  班馬朗嚇白了臉。

  

  瓊波浪覺說,我們窮出家人哪有金子呀。

  

  強盜不信說,你背上的包裹裏裝的啥?

  

  瓊波浪覺說,是梵文經卷。

  

  是古董嗎?

  

  我們哪有古董?是我們手抄的。

  

  取下來看看!

  

  瓊波浪覺取出了經卷,強盜翻了翻。一個說,真他媽的晦氣,候了幾天,竟候來一堆破玩意兒。他抽出一本,幾把撕了。碎紙片蝴蝶般飛舞。

  

  瓊波浪覺就是在這時“怒相而指”的。這些經卷,他看得比生命還貴重。

  

  秘傳中記載,瓊波浪覺“怒相而指,強盜吐血而亡”。以此來說明,那時的瓊波浪覺,已經圓滿了生起次第,有了增息懷誅的能力。同時,書中還寫到,瓊波浪覺將強盜們的神識超度到了佛國。

  

  我們不知道那吐血而死的,是一個強盜,還是所有強盜?

  

  我們僅僅知道,瓊波浪覺暴露了自己修證的功力,引起了班馬朗的忌妒。他定然想,大家一同去印度,憑啥你一人有了這般能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