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解佛教的四個真理

  了解佛教的四個真理

  正因爲明白了一切都是虛幻的,執著也漸漸少了,慢慢地明白了息滅煩惱的辦法。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谛”。

  “谛”的意思是真實不虛、如來親證過的真理。佛成道後,在鹿野苑爲五賢者始說此法,這是佛初轉*輪時宣說的真理。《法華經-譬喻品》:“佛昔于波羅柰,初轉四谛*輪。”《涅槃經》卷十四中說:“昔我與汝愚無智慧,不能如實見四真谛,是故流轉,久處生死,沒大苦海,若能見四谛,則得斷生死”。

  苦谛是苦的原因是叁界輪回生死逼惱,一切有爲法都是苦的,故佛經中認爲衆生有無量的苦。佛經中常說的苦有叁苦和八苦。叁苦之中,一是苦苦,由逆緣引起熱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故名苦苦;二是壞苦,即使有了順緣,那世間諸多安樂也會分離朽壞,由此引起的熱惱之苦叫“壞苦”;叁是行苦,因爲人會生老病死,世間萬物都在刹那變化而不能把握,由此無常而生的苦惱,便是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外有寒熱饑渴等逼惱之身苦,內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谛所攝。

  集谛明析苦的原因,集是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由貪瞋癡等煩惱,造積善惡業因,才感招了叁界生死等苦果。

  滅谛又名“盡谛”,只有滅二十五有,寂滅涅槃,消盡叁界結業煩惱,才能永無生死患累。

  道谛的“道”便是由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共有叁十七菩提助道品法:四念處、四正斷,或四正勤、四神足,或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或七菩提分、八聖道、八正道。

  四谛有兩重因果,集是因,苦爲果,由苦集二谛成爲世間生死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滅道二谛爲出世因果。由于我們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招了有漏的苦果,若是我們由修有漏道因而證滅谛則會達到涅槃寂靜。《涅槃經》卷十二雲:“有漏果者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爲集,無漏果者名爲滅,無漏因者則名爲道。”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谛是要衆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斷煩惱證涅槃。

  大手印是佛教中超越的智慧,它不是空中樓閣。它其實融合了小乘、大乘和密乘的所有智慧。在香巴噶舉奶格五金法的修煉中,提倡“外修身聞戒,內修菩提心,密修金剛禅”。任何不注意實際行履的所謂超越皆是空中樓閣。

  各種因緣聚合無常是苦的原因,産生熱惱痛苦便是苦。發現“苦”,觀出生命中間的苦、痛苦,一切都是苦。

  當我們發現各種事情都是因緣聚合而成,就體會到“集”;當發現了“集”時,就自然明白了如何息滅煩惱,而進入“滅道”;而“滅”的過程就是修道。用正確的修道方式是可以息滅諸苦的。

  “修道如行路,慧體伴吾行。”行道就好像走路,但是在走路的同時要有智慧陪伴,就像你得一直記得自己要到哪裏去。走著走著,暖法就出現了。

  等到暖法也修到圓滿的時候,修行就上升了,會出現頂法。

✿ 继续阅读 ▪ 喜樂的産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