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世間法的最高境界

  世間法的最高境界

  世第一法者,能斷障礙慢。

  攝受增上樂,舍離加行觀。

  心滅實非滅,無緣非無緣。

  能所似無分,寂靜不纏綿。

  爲什麼叫“世第一法”呢?世第一法亦稱“世第一位”。《成唯識論》中說:“依無間定,發上品如實智,印持二空,立世第一位。在前面忍位中,唯印可能取空;在此世第一位中,印可能取、所取二空,此于異生法中,最爲殊勝,曰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之後,就是出世間了,世間法中這是第一法,也是最高一法,所以被稱爲“世第一法”。

  進入世第一法後,各種障礙、傲慢、愚癡都會漸漸斷掉。你看著它們都斷掉,就像看著一片葉子掉到水中,順流而下,漸漸消失,你不會試圖去抓住它,不讓它走;而像帶著喜悅目睹一朵花慢慢綻放。

  但是,現在的好多修行人都不明白這些,他們的所知障像白內障一樣遮住了眼睛,讓他們看不到真理。沒錯,無知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而這種無知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你對此毫無警覺。

  當你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把自己的眼睛蒙蔽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衡量的時候,就會像蠶織繭一樣,把自己跟這個世界以及真理分隔開來。唯一不同的是,在意識到或者接受這一點之前,你很難破“繭”而出,很難蛻變成蝴蝶。這就造成了一種巨大的障礙,形成了所謂的“所知障”,看不到光明。

  《指月錄》上說:“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但會“淨名”兩字便得。”“淨”者本體也,“名”者迹用也。從本體起迹用,從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雖殊,不思義一也。《禅宗頌古聯珠通集》中說:“春風浩浩烘天地,是處山藏煙霭裏。無位真人不可尋,落花又見隨流水。”

  有時候,人們不僅看不到光明,還會因此産生各種煩惱障:貪婪給他裹了一道蒙眼布,仇恨再裹了一道蒙眼布,愚昧又裹了一道蒙眼布,各種欲望、懷疑、嫉妒更裹了一道道蒙眼布。這層層疊疊的蒙眼布,讓他越發看不到一點光明。當他看不到光明時,就會亂沖亂撞。這就是六道衆生痛苦輪回的原因。

  這種痛苦怨不得別人,那是由你自己的心造成的,說明你的心沒有明白。這並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有一些人,有一點小痛苦,就認爲是別人的不清淨帶來的。這種人非常愚蠢。

  其實,痛苦只不過是一種情緒,它是由心生起的,本質是因爲心的愚昧、愚癡。所以,要消除痛苦,只能從去除無知入手,若是把痛苦歸咎于他人,只能加重這種無知。

  比如,你覺得自己和某人付出了同樣的努力,但是收獲卻遠遠不如他,因此覺得心不甘,生起煩惱,時常借酒澆愁。但是酒能消除你的煩惱嗎?酒醉的時候,你什麼都不記得了,心也生不起作用了,當然你可能獲得短暫的快樂。但是酒醉還是會醒的,你一見到他,想起這種不平,心還是會覺得痛苦。所以,要想從這痛苦中解脫,你需要的不是酒,而是放下時常計較得失的念頭,以及專注于當下,把事情做得更好。

  不過,即使把煩惱障等等都破除之後,習氣還沒有除掉。你還必須繼續修行。

  在繼續修行的過程中,要“攝受增上樂,舍離加行觀”。這時候,你會感受到一種由增善、向善帶來的越來越強烈的快樂。你身體快樂,心也快樂。你已經不在乎自己在修什麼法,要怎麼修了。爲什麼?因爲你覺得心裏好像已經沒有煩惱,你覺得,心好像寂滅了。

  有些人會因此認爲自己得道了,成就了,可以不修行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時候,心看起來寂滅了,但實際上煩惱的種子還存在。就好像把皮球壓在水下面,等你一松手,它還是會反彈出來;又像冬天的土地上沒有了草,可種子還在,春天一到,草又會長出來。所以說,還要繼續修。

  所以我說:“心滅實非滅,無緣非無緣。”心實際上還沒有息滅,表面看來,覺得世界上的因緣都斷除了,心已經寂滅了,能所好像空了,外境內境都不執著了,外部世界和心也仿佛打成了一片,但事實上,這還是世間法,僅僅是身體的感覺層面,還在“定”的境界層面,還沒有升華到一種能真正破執的智慧層面,更沒有上升到出世間究竟解脫的層面。但是,這時候已經非常接近出世間法了。

  只有明心見性,才能真正入道,進入出世間法的修行。

  說到這裏,我們必須再重溫一下前面介紹過的資糧道及加行道的修行,因爲這對明心見性及其後的保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資糧建立信心。當俱足我前面所說的叁種信心(對正法的信心、對自己的信心、對上師的信心),再由加行修定力,修專注力。所以我說:

  資糧建信心,加行修專一。

  二者爲道基,不可舍其一。

  修資糧是爲了建立信心,而加行是爲了修定力,爲以後的修道打好基礎。沒有加行,就沒有定力,是證不了道的。有時候,雖然你明白那種感覺,但是你保持不住。這就是沒有修加行,沒有定力的緣故。有的修行人常常念叨著“我之前挺有感覺的”,但爲什麼這種感覺突然又沒了呢?其實就是因爲定力不夠。也有人在智慧上明白什麼叫明空,但保持不住,也因爲他沒有修專一。即使身體能體會到什麼叫明空,假如缺乏定力,這種感覺也會很快被弄丟。在沒修好專一之前,丟掉明空的覺受跟忘記帶家裏的鑰匙一樣簡單。修專一加行道就是爲了給修行這棟大樓打好地基。

✿ 继续阅读 ▪ 登上智慧山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