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詩分類
禅的藝術具體表現在建築、繪畫、文學等多方面。在了解禅詩分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建築和繪畫中有關禅的精神。
建築中具備禅的藝術精神。例如,北京仍有部分明朝建築,江蘇鎮江焦山亦有明末清初的造型,它們均帶有樸素的特色。樸實無華、原木原色、自然實用等特點正是禅的風格。又如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築基本上仿唐而建,但實質上又接近五代及宋之間的特色。其代表有大德寺、相國寺等,都較傾向禅的樸實精神。
繪畫中具備禅的精神。例如唐玄宗時的王維,其山水畫以簡赅、意到爲核心,或用烘雲托月的手法,或房舍虛掩于山林的意境。雖然都是簡單勾勒,但目的都在于表達畫外意境。以這種間接手法傳達意趣,恰恰與禅宗的精神相吻合。
談禅的藝術在文學中表現得更爲明顯。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體裁、題材、意境都得之于禅的靈感和啓示。
詩歌對人的情操和心靈的陶冶作用使詩歌藝術曆代爲人所推崇。詩意禅意,詩境禅境,品其味而各得其所,各得其心境。然而,詩境的完成並不代表禅境的結束,禅境可在詩境中延伸。
中國古代詩人中,把詩歌和禅的意境結合得最好的,是唐朝詩人王維,他最早也最有創意地將禅趣寫入詩中。這類詩講究靜、幽、淡、雅的風格,散發出一種似乎使人的精神已經離開身體、離開塵世,來到天水一方的靈氣。詩歌與禅的意境融爲一體,讀之使人甯靜、優雅,進入朦胧的、催眠的狀態。
富有禅趣的詩歌可以分爲如下六種風格:
1.甯靜。代表作爲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爲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2.幽深。代表作爲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空寂。代表作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淒迷。代表作爲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5.淡雅。代表作爲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禅院》:“清晨入古詩,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籁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6.含蓄。代表作爲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王維的詩句備足了詩意禅意的體驗和感受,幽深清鮮,飄逸曠遠,非仙家妙手所不可爲。作爲山水詩人的代表人物,王維在他的詩中,往往水到處山色空明,山綠時萬狀水煙。正如後人所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他的詩中,眼前一切如山水、靜林、苔藓、槐蔭、柳絮、小徑均有佛法禅意。以酒助興,忘懷于山林野道,幽澗清泉。采葉以覓佳句,得雪以望孤峰。興致所至,蒲花柳明,春筍秋菊,月白如囊螢映雪,凝寒時野舟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