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案畫得很有意思,牛的頭頸這裏都變白了,個性柔和得多了。本來這個放牛的孩子站在牛旁邊的,第六意識不用心了,不過拉牛的繩子還要拉住。
心息合一
五馴伏
綠楊蔭下古溪邊 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 牧童歸去不須牽
再講一步"馴伏","綠楊蔭下古溪邊",這個放牛的孩子不拉繩子了,意念不再那麼用力,自己的心性思想也不再亂跑,隨時跟出入息合一了。這就是六妙門的隨息快到止息的階段。"放去收來得自然",舒服啊,這個牛乖了,思想不亂跑,隨時在做工夫的境界裏。"日暮碧雲芳草地",這個境界自然舒泰,"牧童歸去不須牽",牧牛的孩子手拿牛繩,自己回家了,牛也不拉了。我們鄉下小的時候看過,那個乖的牛,到晚上自己會回來的。畫的牛已經叁分之二都變白了,善良了。
六無礙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樂有余
第六步"無礙",這個牛差不多全白了,都是善良,心性調伏了,只剩尾巴那裏一點還黑的。牧牛孩子在哪裏呢?吹笛子去了,自己去玩了,牛歸牛,小孩子歸自己了。這個圖案叫"無礙",工夫差不多打成一片了。"露地安眠意自如",露地就裏曠野空地,白天夜裏工夫自然上路了,永遠在清淨定的境界裏頭。意識不用心,自然都是專一清淨,就是我們第一次講的,已經是四瑜珈到"離戲"階段了。"不勞鞭策永無拘",這個牛都不要管了,心性妄念自然不生,清淨了,也不要鞭子打了,也不要注意了。這個第六意識自然清淨,妄念清淨了。"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余",身心非常安詳。這個牧童什麼都不要管,這個第六意識、意根已經清淨,穩坐青松下面,無事吹笛子玩。宋人的詩"短笛無腔信口吹",隨便了。這個牛呢?到家了沒有?還早呢!
心無挂礙
七任運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煙芳草綠茸茸
饑餐渴飲隨時過 石上山童睡正濃
到了第七步"任運",這個牛後面尾巴也沒有黑的了,剩下都是善業,念念清淨。"柳岸春波夕照中",詩中的圖畫多可愛啊,江南的春天,水綠山青,堤岸楊柳,太陽照下來的那個境界。"淡煙芳草綠茸茸",煙雨蒙蒙,淡淡的煙霧,滿地都是芳草,綠楊一片青幽。這個時候有沒有妄念呢?有妄念。但是處理任何事情,自己念念空,沒有煩惱,很自在,觀自在菩薩了。"饑餐渴飲隨時過",餓了就吃,口幹了就喝,隨緣度日,一切無礙。《心經》上說:"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第六意識呢?這個牧童呢?"石上山童睡正濃",睡了,太舒服的境界,第六意識不起分別了。你看畫的那個小孩子,躺在那裏睡覺,牛也沒有離開,自然在吃草。工夫到這一步叫做任運自在。哪怕你做董事長,你老板,或者給人家打工,開會、做工的時候,心境都是一樣的。就是十六特勝的"喜受,樂受,心作喜,心作攝,心作解脫"孫那麼自在。
八相忘
白牛常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 白雲明月任西東
這是第八步工夫"相忘",這個牛不是普通的牛了,已經升天,相忘了,也沒有呼吸往來,也沒有妄念,也沒有身體,也沒有空,也沒有知覺,也沒有感覺,一片清淨,一片善的境界。"白牛常在白雲中",一片光明。"人自無心牛亦同",一切煩惱都沒有,一切妄念沒有了,身心在這個境界。"月透白雲雲影白",月亮透過白雲光明出來,白雲、月亮,一片光明,"白雲明月任西東"。這第八步工夫是得大自在,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心無挂礙。
靈光獨耀
九獨照
牛兒無處牧童閑 一片孤雲碧嶂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 歸來猶有一重關
第九步"獨照",牛沒有了,妄念雜想都沒有了。牧童,第六意識睡覺也走了,什麼都沒有。"牛兒無處牧童閑",牛找不到了,牧童閑,就是意識清明。百丈禅師講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牧童悠閑自在,牧童就是我們自己。"一片孤雲碧嶂間",青天上面還有一點點白雲;碧嶂,這個境界清明,牧童自己明白了,工夫到了。"拍手高歌明月下",一切空了。密宗講見到空性,空了什麼都沒有,你以爲對了嗎?還早呢。"歸來猶有一重關",古人說"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因爲你觀空了卻不能起用,一起心動念就覺得亂,那是工夫沒有到家。所以我罵某人,要他工夫做到了再出來做事,那個時候就不會亂了。所以這步叫"獨照",能夠出世,不能入世,還不行,不是大菩薩的境界。
十雙泯
人牛不見杳無蹤 明月光含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叢叢
到了第十步"雙泯",能夠入世,也能夠出世,提得起也放得下,能夠空也能夠有。這個時候可以入世做事了,在家出家都可以,做男做女也可以。"雙泯",空有都沒有了,人也不見,牛也不見。"人牛不見杳無蹤",照見五蘊皆空了。"明月光含萬象空",只有自性一片光明,有也可以,無也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也可以;煩惱也可以,不煩惱也可以。工夫到這一步境界,可以說修行有了成就,差不多可以開悟了。"若問其中端的意",究竟怎麼是對呢?很自然,"野花芳草自叢叢",到處都是,不一定出家才能做到,也不一定在家才能夠修道。得大自在,就是觀自在菩薩。
《牧牛圖》講完了,我們這裏這一條牛也擺在前面,怎麼管它?有十步工夫,心地法門配合十六特勝,現在你都知道了。
第叁堂
今天是第七天,我們聽報告,等一下我指定幾個人報告看看。現在有一篇報告,難得!大家聽一下。古書有一句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別人講的對與不對做個參考,做個反省。
一篇報告
(念報告)
這個報告,難得。因爲這一次不嚴格的規定,明天大家所謂"雲水漂萍",有事的趕快跑,世間大事又來了。這就是以前禅師們罵人"口口談空",嘴裏講道理都是一流的。"步步行有",事情很多,然後說自己是在修行。人生嘛,本來就是這樣,很難。所以儒家的道理,走入世的路線,做修行的事業。我也常講,一個大丈夫,大英雄,是"以出世的心境,做入世的事業"。那就是聖賢英雄的境界,太難了。理論講起來都很容易,但做不到。所以有些同學朋友,爲什麼被責備呢?我是急性子,講空話沒有用。我一輩子的心情都是恨鐵不成鋼,所以,我還講到古人兩句話,"良冶之門多鈍鐵,良醫之門多病人"。什麼叫良冶?煉鋼的工程師、大師傅,他們旁邊都是爛鐵,沒有真的鋼鐵;好的醫生旁邊都是病人,"良醫之門多病人",好可憐。
第二位報告
不過也不錯,有一個道場可以修行,這一個道場的老頭子年紀太大了,你們要多努力啊!我現在想聽聽這位不算太老的老同學之一的報告。他是我的老學生,跟隨我的資格算老,他當年美國留學回來,在國民黨蔣經國辦的青年救國團一個單位做主任。我從來不去那裏演講,有一次他要我去演講,我才捧捧他的場去演講。這一講幾十年了,現在他也是半個老頭了,文章也寫得好,就是像那位同學一樣,懶洋洋的,他倆同一個黨的,都是"懶黨"。他做過教授,也替我編過書。這一次還是劉老師慈悲讓他來,我說他不會搞這個的。結果他到美國去,臨時還趕回來。所以聽聽你這一回"臨老投醫",然後你怎麼做法,你可以跟他們談談,希望你們這些老同學怎麼去做,簡單明了,聽你這幾天的報告。(口頭報告)
他講到這裏是學術性的報告,不過也可以。當年他在青年救國團幼獅文化公司工作時,蔣經國撥了一批經費給他們把西方文化史統統翻譯出來,那個時候美國人認爲臺灣是海盜,專門盜版的。這整套的《世界文明史》,集中百余人翻譯。後來他又擔任正中書局的海外部經理。正中書局等于大陸的新華書店。後來我從美國回來到香港,北京方面跟我接觸的時候,我說你們要了解西方。我就打電話到臺灣問他,你們那個書還有多少?他說差不多沒有了,剩下四五套。我說你統統給我拿過來。自己保留一套,其余送了高層人士。我倒希望大陸把這個書出版,大家應該看看。在臺灣文化方面他還有一點功勞,這個叫做什麼書名我忘記了。(答:《世界文明史》。)
現在國內講東西文化溝通,我們是差遠了,這些青年人做了工作的,都很有功勞,現在只曉得講管理學了,文化方面不管了。當年在臺灣譬如說西方哲學史整套是原文,好像臺灣大陸整個也翻譯了,可是大家都沒有好好做系統研究,這是遺憾的事。前兩天看到交通大學一個研究天文學的,寫佛經裏的天文,很了不起,所以中國青年學者也有人才。他研究天文的,把佛經裏有關的都集中了,書名叫《西望梵天》。
(接著共有十五人陸續做口頭報告)
結語
聽了大家的報告,有一位同學在香港做兩件大功德,一個是在香港監獄每星期給犯人上課,堅持好幾年,尤其給青年犯人上課,這個工作沒有人要做,他卻堅持那麼多年。
第二個,香港的文化很怪的,崇洋文化,現在還受英國殖民地統治的影響,基本上不接受中國文化。他在推廣兒童讀經,尤其去年,想把兒童讀經打進香港的小學,非常的困難。他同一個香港的小學合作,香港小學不是大陸哦,非常洋氣的。他最近有一個報告給我,他要到一個小學推廣兒童讀經,最後是他的面子關系,還答應要給學校一年一萬塊美金,這個學校勉勉強強找幾個學生來讓他試試玩玩吧。這個學校開始找學生來,現在變成風氣了。校長告訴他,我不要你這個錢了。這個話聽起來是個笑話,要打進去談何容易啊。所以文化的傳播同弘揚佛法都是很困難。我做了幾十年,你們想象都想象不到的,堅持這一條路我走了一輩子。你們看到我很輕松,大家都很恭維,我是無比的痛苦,很可憐的,給你們講不清楚。那麼這兩件事,一個監獄裏的教化,他堅持了;在香港推廣兒童讀經,他推廣開來了。我補充這兩點大家所不知道的,他在做了,即知即行,都是了不起的事,因爲你們不是香港這個社會長大的,不知道港澳地區特別的不同。
另外我好幾次告訴大家,不只你們,包括那位法師,好好帶領大家念佛,禅淨雙修,對不對?你們沒有聽我的。我也告訴你們准提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深的。我還告訴那位法師,你們到處弘揚准提法,我還沒有真正給你們進過准提法儀軌怎麼來源,多麼深奧。以准提法做一個學佛的入門,想成佛只有兩條路,福德圓滿,智慧圓滿,普通叫做福慧雙修。學佛先修功德,等于要蓋房子,先要找一塊地,先把這個地平好。就像我們廟港原來是個荒地,叫謝老總來一塊一塊泥巴把水填起來,修地基,搞土建。他在這裏這樣做,比方這是福德,必須靠准提法來打基礎。但是念准提咒要發願求智慧,加持,是福慧雙修的基礎,早晚功課堅持下來,起碼要一百萬遍的基礎,這是要緊的。同時也講過准提法跟淨土法門,禅淨雙修是一體的,以這個去求福德智慧的基礎。正修之路不是修禅就是禅淨雙修。我平常都講過,進完了以後你們都不聽,沒有照做就是不聽,我也不理,因爲我心到了。
所以現在我還是原來的話,你們聽懂了最好,尤其是出家衆老老實實地禅淨雙修,不只念佛哦,准提法一樣,念到後面南無阿彌陀佛,一念沈下去就定住不動了,這叫禅定。由念佛到達修禅,到安般法門,一直到空,見性成佛,一路啊。我也常常講,你們修准提法光曉得念咒子,那是加行,那是修福德的基礎。准提法兩個次第,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准提法最後要進入圓滿次第,圓滿次第不是禅淨雙修一樣的嗎?可是你們從來沒有聽話,圓滿次第不管,只曉得我一天念多少遍啊、多少遍啊。不錯,是在修行,沒有不對啊,也只好對你們笑。我話交待了,你們圓滿次第就不注意了,圓滿次第就是禅淨雙修到最後,佛也沒有,咒也沒有,一切皆空,空而不空。所以當然要走禅淨雙修,我已經講過多少次了。
早就告訴你們了,不只你,還有那位法師啊,這些人沒有一個聽話的。叫老師,沒有聽老師的話,四個字,沒有"依教奉行"。我再補充依教奉行。譬如當年妙湛老和尚,南普陀的方丈,威望多高啊。後來來找我修個禅堂,沙彌發動的,傳洪、素美他們做的。幾十萬美金給南普陀蓋了一個禅堂。大家都說我蓋的,其實是他們做的功德,我不過是撈個好聽的名字而已,我也沒有錢。妙湛老和尚把禅堂蓋好了,叫我去南普陀打七,因爲新蓋的我第一次回大陸就是到那裏。原來只有兩百人參加,後來變成了七百多人,因爲是我回到大陸講這個。把我嚇壞了,嚇什麼?我怕那個禅堂幾百人在上面,雙層的,也沒有蓋好,萬一壓下來,下一層的幾百人就變肉餅了。我的心裏負擔多重啊!
妙湛老和尚第二次來看我,好像八十歲了吧,我說老和尚你又來幹什麼?老師啊,我請求你再到南普陀主持一次禅七。我說老和尚請坐,不談這些,你現在趕快回去,把方丈也辭掉,什麼都辭掉,你什麼都不管,好好修持念佛專。他聽了什麼都不講,"依教奉行",馬上站起來回去,回去就生病了。趙樸初用飛機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已經慢慢就進入那個狀況,我隨時給他通電話。在病床上,他不能講話了,我說老和尚,叫他們送你回南普陀去,落葉歸根。有兩個小徒弟在旁邊講給他聽。他馬上回到南普陀,"依教奉行",他真做到了。
所以我平常跟你們講,你們聽了沒有依教奉行,因此所最後也疲了,都不追問你們了,不管了。所以講依教奉行只有這個老和尚,臨死前他已經不能講話了,我叫他的徒弟把電話拿到他耳朵旁邊,我問他聽到嗎?他老和尚手動一下表示知道。我說老和尚不要散亂,他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我說好好念,跟著走吧。徒弟拿著電話,老和尚指頭一動表示聽懂了,他沒有忘記,依教奉行。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七日》全文閱讀結束。